59文学 www.59wx.cc,大叛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权,如娶民间女子就没这个麻烦。
所以,当朱怡成把这个祖宗规矩搬出来,要立李娟儿为后时,邬思道、廖焕之等人也无法反对,而军中董大山、马功成这些大将对于李娟儿本就亲近,朱怡成要立李娟儿为后,他们当然是举双手赞同。
此次朱怡成登监国位可不像上次那么草率,在邬思道等人的尽心安排下,登位典礼异常宏大,而这时宁波义军也完全打出了大明的旗帜。
登基当日,朱怡成先穿着孝服,在先帝和神灵的牌位前祷告,等到了吉时,钟鼓齐鸣,他才换上黄色的衮服王袍登上高台祷告,此时在宁波的各级官员也都身着焕然一新的朝服,文武分为两列跪于高台两侧。结束祷告后,朱怡成步下高台,登上云舆,在文武陪同下入原大都督府,也就是如今的监国府。
下了云舆,朱怡成上云盘,随后在宝座坐下,此时文武按品级依此而入,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礼毕后,廖焕之作为文官之首在诏书上盖上大印,以宣告监国登位。
当监国登位之声从殿中传到殿外,再一步步传到整个宁波城的时候,整个宁波瞬间沸腾起来,满城都是欢呼雀跃声……。
朱怡成在宁波突然亮明身份,重登监国位,这消息如同张了翅膀一般朝着四面八方飞去。当得知此信息时,全天下的义军先是目瞪口呆,紧接着是欣喜若狂,至于在江西的袁奇得知此消息后更是心头复杂无比。
当初,他把朱怡成这个“奇货”拉到前台,以监国虚名推到天下人面前以为自己摄政之用,从而在浙江突然崛起,如果不是当初杭州一战过于草率,从而导致大败的话,那么他袁奇就是这天下义军的最高首领,甚至已拥有和清廷直接抗衡的力量。
只可惜,杭州战败,最终导致他后来三起三落,如今虽然占据九江、武昌一带,并已把势力向西伸向了四川,只等四川白莲教众起事,袁奇可趁势打通四川道路,从而取得更大的地盘。可谁想他一直以为早就在杭州之战就死了的朱怡成却一直活着,那神神秘秘在宁波多次击败清军,力量不断强大,甚至现在还拿下台湾的洪强居然就是朱怡成?而现在,拿下台湾后的宁波势力已成了天下义军最强大的一股,更可怕的是朱怡成正式向天下宣布他的身份,在宁波重登监国位。
一想到如此,再回忆到当年他第一次见到朱怡成的情景,袁奇实在不敢想象记忆中那个懦弱无能又胆小怕死的少年居然独自做出了如此大的事来。感慨之余又不免得有些懊悔,虽说朱怡成的登基诏书中并未对袁奇有任何指责,反而依旧称他为大明忠勇王,同时对袁奇部是夸奖并好生安抚,让袁奇在江西再接再厉,联合各地义军对抗清军,以早日完成反清复明大业。
可是袁奇却敏锐地察觉到这诏书只称自己为忠勇王,却没提他反清大元帅的名头,所以袁奇心里很清楚朱怡成对于自己的态度。就像祝建才那边也是,朱怡成的诏书中默认了祝建才汉王的身份,至于平天大元帅什么同样只字未提,其用意是显而易见,朱怡成明显是以其监国身份用这种方式来从形式上取得对袁、祝二部名义上的统辖,而这种大义是袁奇和祝建才无法抗拒的,如果他们不承认朱怡成的正统地位话,那么作为竖起反清复明旗号的两支义军当何去何从呢?
邬思道的确深知人心,这个手笔正是出自于他,其实无论是朱怡成还是邬思道心里都清楚,这样做并不能改变袁奇和祝建才两部的实质掌握权,可是这样做却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全天下竖立起朱怡成监国的威望和大明正统的地位,而邬思道也断定,无论是袁奇还是祝建才就算心中不满,他们也绝对不会对此有任何反驳。
事实也是如此,当得知诏书内容后,袁奇和祝建才虽然暗暗咒骂朱怡成无耻,却不敢真正撕破脸进行反驳,毕竟他们都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难道因为这一份诏书不反清而先反朱怡成么?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的大义何在?
登位当日,宁波文武各有封赏,由原幕府各职改为六部,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朱怡成以监国继续摄大都督之职。同时,立李娟儿为后,对于各地义军首领也各有封赏,福建的陈五显更是直接封总兵官,其部一应均有封赏……。
皇权,如娶民间女子就没这个麻烦。
所以,当朱怡成把这个祖宗规矩搬出来,要立李娟儿为后时,邬思道、廖焕之等人也无法反对,而军中董大山、马功成这些大将对于李娟儿本就亲近,朱怡成要立李娟儿为后,他们当然是举双手赞同。
此次朱怡成登监国位可不像上次那么草率,在邬思道等人的尽心安排下,登位典礼异常宏大,而这时宁波义军也完全打出了大明的旗帜。
登基当日,朱怡成先穿着孝服,在先帝和神灵的牌位前祷告,等到了吉时,钟鼓齐鸣,他才换上黄色的衮服王袍登上高台祷告,此时在宁波的各级官员也都身着焕然一新的朝服,文武分为两列跪于高台两侧。结束祷告后,朱怡成步下高台,登上云舆,在文武陪同下入原大都督府,也就是如今的监国府。
下了云舆,朱怡成上云盘,随后在宝座坐下,此时文武按品级依此而入,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礼毕后,廖焕之作为文官之首在诏书上盖上大印,以宣告监国登位。
当监国登位之声从殿中传到殿外,再一步步传到整个宁波城的时候,整个宁波瞬间沸腾起来,满城都是欢呼雀跃声……。
朱怡成在宁波突然亮明身份,重登监国位,这消息如同张了翅膀一般朝着四面八方飞去。当得知此信息时,全天下的义军先是目瞪口呆,紧接着是欣喜若狂,至于在江西的袁奇得知此消息后更是心头复杂无比。
当初,他把朱怡成这个“奇货”拉到前台,以监国虚名推到天下人面前以为自己摄政之用,从而在浙江突然崛起,如果不是当初杭州一战过于草率,从而导致大败的话,那么他袁奇就是这天下义军的最高首领,甚至已拥有和清廷直接抗衡的力量。
只可惜,杭州战败,最终导致他后来三起三落,如今虽然占据九江、武昌一带,并已把势力向西伸向了四川,只等四川白莲教众起事,袁奇可趁势打通四川道路,从而取得更大的地盘。可谁想他一直以为早就在杭州之战就死了的朱怡成却一直活着,那神神秘秘在宁波多次击败清军,力量不断强大,甚至现在还拿下台湾的洪强居然就是朱怡成?而现在,拿下台湾后的宁波势力已成了天下义军最强大的一股,更可怕的是朱怡成正式向天下宣布他的身份,在宁波重登监国位。
一想到如此,再回忆到当年他第一次见到朱怡成的情景,袁奇实在不敢想象记忆中那个懦弱无能又胆小怕死的少年居然独自做出了如此大的事来。感慨之余又不免得有些懊悔,虽说朱怡成的登基诏书中并未对袁奇有任何指责,反而依旧称他为大明忠勇王,同时对袁奇部是夸奖并好生安抚,让袁奇在江西再接再厉,联合各地义军对抗清军,以早日完成反清复明大业。
可是袁奇却敏锐地察觉到这诏书只称自己为忠勇王,却没提他反清大元帅的名头,所以袁奇心里很清楚朱怡成对于自己的态度。就像祝建才那边也是,朱怡成的诏书中默认了祝建才汉王的身份,至于平天大元帅什么同样只字未提,其用意是显而易见,朱怡成明显是以其监国身份用这种方式来从形式上取得对袁、祝二部名义上的统辖,而这种大义是袁奇和祝建才无法抗拒的,如果他们不承认朱怡成的正统地位话,那么作为竖起反清复明旗号的两支义军当何去何从呢?
邬思道的确深知人心,这个手笔正是出自于他,其实无论是朱怡成还是邬思道心里都清楚,这样做并不能改变袁奇和祝建才两部的实质掌握权,可是这样做却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全天下竖立起朱怡成监国的威望和大明正统的地位,而邬思道也断定,无论是袁奇还是祝建才就算心中不满,他们也绝对不会对此有任何反驳。
事实也是如此,当得知诏书内容后,袁奇和祝建才虽然暗暗咒骂朱怡成无耻,却不敢真正撕破脸进行反驳,毕竟他们都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难道因为这一份诏书不反清而先反朱怡成么?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的大义何在?
登位当日,宁波文武各有封赏,由原幕府各职改为六部,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朱怡成以监国继续摄大都督之职。同时,立李娟儿为后,对于各地义军首领也各有封赏,福建的陈五显更是直接封总兵官,其部一应均有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