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血沃轩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办法……
两道谢绝让朱斌沉浸在了绝望之中,国家危亡到了这个地步,可崇祯却还是因为一己之私不肯用江南军。他的近卫看到王爷在院子里独坐了整整一个晚上,到了天明的时候,才发出了一声长长地叹息:
“大明之亡,由松锦之战开始……”
洪承畴的三个前任均战败而死,萨尔浒大战杨镐入狱被杀;沈辽大战统帅袁应泰兵败自杀;广宁大战经略熊廷弼传首九边。
而洪承畴接下解围锦州的任务后就考虑自己怎么办。杨镐之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字:“分”。兵分东西南北四路,分进合击,没合起来;而努尔哈赤则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结果,杨镐大败。
这个教训对洪承畴来说太深刻了。所以,洪承畴不敢冒进,他采取了一条措施:“合”,把十三万军队集中起来,抱成一个团,这样皇太极就不能各个击破……
洪承畴率军从宁远出发,采取“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畴军行动迟缓,从受命到出师已经数月;从宁远到松山约百里,其间拖拖延又数月。
等洪承畴兵到松山之后,设立大营,以图进取。起初,双方军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明军得胜。洪承畴也很得意,但仍十分谨慎,不敢冒进。
皇太极接到清军初战失利,军报传到胜京。皇太极正患病,鼻子流血。他接到军报后,立即出发,用碗接着鼻血,骑马急进,星夜兼驰,来到前线。皇太极到松山后,没有休息,立即登山,视察形势。他见明军大众集前,后队颇弱。猛然省悟道:“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同样接到洪承畴捷报的朱斌,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只是苦笑着说道:
“小胜何足为喜?洪承畴前军强劲,后侧空虚。若皇太极以轻骑抄其后翼,断其粮道,洪承畴和明军此番必败无疑!”
他当即派人以快骑送信于洪承畴,劝洪承畴以得胜之师,不待清军完成准备,即提前展开决战,并再信中再三提醒洪承畴防清兵偷袭明军后翼,打击粮道等等。
接到急信的洪承畴正在与部下召开军事会议,看了朱斌的来信,他以信示部下笑道:
“我做了整整十二年的督师,朱由斌又算得了什么?不过仗着运气好侥幸取得了几场胜利,现在居然来指挥于我……”
做为洪承畴部下八大镇将之一的吴三桂,却建议洪承畴多听听朱斌的意见,洪承畴却冷笑着没有接纳……
明军以步兵在松山城北和乳峰山之间设立七个营,以骑兵驻松山东、西、北三面,合步骑兵,号十三万,部署严整。
于是,皇太极将主力部队部署在松山与杏山间,乌欣河南山至海边,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并于锦州至海之间,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宽丈余,包围松山明军,并切断其松山、杏山之间的联系。
皇太极之作战布署是,围锦打援,将原重点围困锦州的兵力,转移到重点打击援锦明军。这就由松山、锦州明军对清军的包围,转变为清军对明军的反包围,即将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大军,包围在松山一带,使锦州、松山、宁远,彼此孤立,无法互援。
他又果然如朱斌预料的那样,切断了明军粮道。洪承畴统率十三万大军的粮道被清军切断。这引起明军的恐慌。
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环松山立营,图进解锦州之围,却退无回旋之地,自断与后方杏山、塔山、宁远等城的联络。尚未开战已使之陷于绝境。
在洪承畴的部下中,论战斗力以三桂的辽东兵为强悍善战。他率兵二万,按自己独特的治军办法进行组织:从中选出精锐骑兵一千,以五十骑为一队,共分二十队,每队又设一领骑官,共计二十名。
吴三桂把这二十名领骑官姓名分别书写在二十只竹签上,插在自己的靴筒上,遇到紧急情况,便信手从靴筒中取出一签,呼叫某领骑官,该领骑官即统领本骑队,跟随他冲突决阵。]
年仅二十九岁的吴三桂统率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称得上明兵中一支精锐的部队。统帅洪承畴也认定,在自己所有统帅的将官中,只有吴三桂、白广恩、马科三员勇将可独当一面,其余五大镇将只有合力,不宜单独采取军事行动。
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这场生死大战,也正在一步步到来……
……
“王爷,最近这一段日子您一直愁眉不展,小心闷出病来。”在王府的黎风劝道:“我大明军队亦有十三万之众,况且洪承畴老成谋国,吴三桂骁勇善战,金虏未必就能占了便宜!”
“洪承畴坏就坏在老成上!”朱斌恨恨地道:“若我领兵当集中全部主力,对清兵展开不间断攻击,使其根本无法从容扎营,哎,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吴三桂勇是勇,又有谋略,可靠他一人能成得了什么事?可惜了那十三万大军了,这是我大明的最后一点命根子了啊……”
“捷报!捷报!台湾大捷!台湾大捷!”
正在这时忽然王府外响起高喊,把王府内外的人都给吸引了过来。只见一名兵士满面尘土,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了进了王府,一见朱斌,大声道:
“台湾大捷!常州总兵,伐罪军统帅钟建急报,我伐罪军六千将士,三百六十余战船,屡败台湾之荷兰红夷,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台湾重回大明版图!”(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有办法……
两道谢绝让朱斌沉浸在了绝望之中,国家危亡到了这个地步,可崇祯却还是因为一己之私不肯用江南军。他的近卫看到王爷在院子里独坐了整整一个晚上,到了天明的时候,才发出了一声长长地叹息:
“大明之亡,由松锦之战开始……”
洪承畴的三个前任均战败而死,萨尔浒大战杨镐入狱被杀;沈辽大战统帅袁应泰兵败自杀;广宁大战经略熊廷弼传首九边。
而洪承畴接下解围锦州的任务后就考虑自己怎么办。杨镐之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字:“分”。兵分东西南北四路,分进合击,没合起来;而努尔哈赤则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结果,杨镐大败。
这个教训对洪承畴来说太深刻了。所以,洪承畴不敢冒进,他采取了一条措施:“合”,把十三万军队集中起来,抱成一个团,这样皇太极就不能各个击破……
洪承畴率军从宁远出发,采取“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的策略。但是,洪承畴军行动迟缓,从受命到出师已经数月;从宁远到松山约百里,其间拖拖延又数月。
等洪承畴兵到松山之后,设立大营,以图进取。起初,双方军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明军得胜。洪承畴也很得意,但仍十分谨慎,不敢冒进。
皇太极接到清军初战失利,军报传到胜京。皇太极正患病,鼻子流血。他接到军报后,立即出发,用碗接着鼻血,骑马急进,星夜兼驰,来到前线。皇太极到松山后,没有休息,立即登山,视察形势。他见明军大众集前,后队颇弱。猛然省悟道:“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同样接到洪承畴捷报的朱斌,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只是苦笑着说道:
“小胜何足为喜?洪承畴前军强劲,后侧空虚。若皇太极以轻骑抄其后翼,断其粮道,洪承畴和明军此番必败无疑!”
他当即派人以快骑送信于洪承畴,劝洪承畴以得胜之师,不待清军完成准备,即提前展开决战,并再信中再三提醒洪承畴防清兵偷袭明军后翼,打击粮道等等。
接到急信的洪承畴正在与部下召开军事会议,看了朱斌的来信,他以信示部下笑道:
“我做了整整十二年的督师,朱由斌又算得了什么?不过仗着运气好侥幸取得了几场胜利,现在居然来指挥于我……”
做为洪承畴部下八大镇将之一的吴三桂,却建议洪承畴多听听朱斌的意见,洪承畴却冷笑着没有接纳……
明军以步兵在松山城北和乳峰山之间设立七个营,以骑兵驻松山东、西、北三面,合步骑兵,号十三万,部署严整。
于是,皇太极将主力部队部署在松山与杏山间,乌欣河南山至海边,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并于锦州至海之间,掘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宽丈余,包围松山明军,并切断其松山、杏山之间的联系。
皇太极之作战布署是,围锦打援,将原重点围困锦州的兵力,转移到重点打击援锦明军。这就由松山、锦州明军对清军的包围,转变为清军对明军的反包围,即将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大军,包围在松山一带,使锦州、松山、宁远,彼此孤立,无法互援。
他又果然如朱斌预料的那样,切断了明军粮道。洪承畴统率十三万大军的粮道被清军切断。这引起明军的恐慌。
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环松山立营,图进解锦州之围,却退无回旋之地,自断与后方杏山、塔山、宁远等城的联络。尚未开战已使之陷于绝境。
在洪承畴的部下中,论战斗力以三桂的辽东兵为强悍善战。他率兵二万,按自己独特的治军办法进行组织:从中选出精锐骑兵一千,以五十骑为一队,共分二十队,每队又设一领骑官,共计二十名。
吴三桂把这二十名领骑官姓名分别书写在二十只竹签上,插在自己的靴筒上,遇到紧急情况,便信手从靴筒中取出一签,呼叫某领骑官,该领骑官即统领本骑队,跟随他冲突决阵。]
年仅二十九岁的吴三桂统率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称得上明兵中一支精锐的部队。统帅洪承畴也认定,在自己所有统帅的将官中,只有吴三桂、白广恩、马科三员勇将可独当一面,其余五大镇将只有合力,不宜单独采取军事行动。
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这场生死大战,也正在一步步到来……
……
“王爷,最近这一段日子您一直愁眉不展,小心闷出病来。”在王府的黎风劝道:“我大明军队亦有十三万之众,况且洪承畴老成谋国,吴三桂骁勇善战,金虏未必就能占了便宜!”
“洪承畴坏就坏在老成上!”朱斌恨恨地道:“若我领兵当集中全部主力,对清兵展开不间断攻击,使其根本无法从容扎营,哎,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吴三桂勇是勇,又有谋略,可靠他一人能成得了什么事?可惜了那十三万大军了,这是我大明的最后一点命根子了啊……”
“捷报!捷报!台湾大捷!台湾大捷!”
正在这时忽然王府外响起高喊,把王府内外的人都给吸引了过来。只见一名兵士满面尘土,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了进了王府,一见朱斌,大声道:
“台湾大捷!常州总兵,伐罪军统帅钟建急报,我伐罪军六千将士,三百六十余战船,屡败台湾之荷兰红夷,崇祯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台湾重回大明版图!”(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