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血沃轩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温体仁显然是赞成这个看法的:“启秉皇上,四十多年前,皇太极之父努尔哈赤,只是大明建洲卫的一个‘左指挥使’,万历皇上授其五品。而他竟然悖逆皇恩、背叛大明,其子皇太极更是罪恶滔天,屡次犯我边境,甚至要同大明皇上讲什么和平共处。臣以为,一旦准许其和,则意味着我们自甘其辱,八旗军烧杀掠夺的罪恶也一笔勾销了!大明王朝尊严何在?王道何在?”
他的慷慨陈辞获得一片赞同。崇祯庄严地坐着,依旧不动声色。又一大臣抓起那‘国书’拍打着它,奏道:“启秉皇上,此书表面上乞和,但内含十分狂妄。皇太极不但要大明承认后金,而且还要大明开放边关贸易,每年互通‘岁赋’。简直狂妄之至!金虏连做大明的属国都不配,怎敢与大明平起平坐?”
“更可恶是,皇太极在书中说,‘如果大明拒和,就证明皇上想灭大金,大金将被迫自卫……’”另一个大臣又站起来抢着说,“这与其说是和书,不如说是战表。皇太极是在为入关南侵寻找借口!”
众臣都在斥骂皇太极,只有朱斌坐在那一动不动。
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崇祯依旧不动声色,偶一侧目,看见进京汇报剿贼状况的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鹤似有话说,便温和地问道:“杨爱卿有何高见?”
杨鹤舒了一口气:“秉皇上,臣忧虑得很……”
崇祯笑了,说:“是为皇太极忧虑么?”
“不。是为咱大明忧虑。”杨鹤进前一步说道,“今日满朝高论,说到底只有一个字:战!而臣以为,治国者应该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当战则战,当和则和。”
此言一出,众臣寂静。
杨鹤侃侃而谈:“臣以为,大明最可怕的敌人并不是皇太极,而是中原腹地里的万千流寇。诸如高迎祥、小曹操等辈,他们如飞蝗,如野草,大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关外的金虏只不过是顽凶,关内的流寇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皇上啊,眼下国库空虚,军饷难支,朝廷不能南北都开战,只能是一战一和。要么与流寇们和,要么与皇太极和……”
瞥了一下皇上,只见崇祯一只手抚弄着胸前那只龙虎玉佩,神情上似乎也看不出什么,再环顾一片哑然的众臣,所有人全部垂首不语,他拿不准该不该说下去。这时,崇祯又开口问道:“那你认为,应该与流寇们和呢?还是与后金们和?”
杨鹤咬了咬牙说道:“臣冒死进言,应当接受皇太极的乞和。”此言既出,众臣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崇祯抬起一只手,示意众臣安静,他巡视众臣,问:“朕想知道,还有谁赞同议和?”众臣因为不知皇上的意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闷头不敢出声。
一冷场,整个气氛就不对了,杨鹤显得孤独无援,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居然把求援的目光投掷向了朱斌,好像他认准了这位侯爷会赞成自己的意见一样。
朱斌也看到了杨鹤投来的目光。其实,朱斌还是赞同杨鹤的意见的。目前只有先同皇太极议和,稳定边关局势,而后起举国之力,平定国内匪患方为上策。只是这个杨鹤虽见识不凡,人却太迂腐了些。
崇祯最为忌讳的就是和后金议和,这是他心里面无法触碰的一个地方。杨鹤这么说,只会让崇祯怀疑他,猜忌他,提防他……
“武英侯,你的意见呢,朕看你自上朝之后,一言不发,是不是睡着了啊?”崇祯似笑非笑地问了句。
“臣并没有睡觉,臣只是在考虑。”朱斌心里叹息一声,杨鹤杨大人,虽然我也赞成你的意见,可到了这个时候,兄弟也就只能昧着良心说话了:
“议和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金虏要有和平诚意。可从这封乞和书看,皇太极真有诚意么?不!他是想借议和来逼迫大明正式承认它大金。从此,他们就不再是什么蛮夷部族了,而是堂堂正正一个大金国。将来再启争端便是两国交兵,他们倚仗八旗铁蹄破关南下,鲸吞大明的万里江山。皇上,列位大人,这种‘乞和’,是可忍敦不可忍!如果准和,近乎投降!”
他悄悄看了眼崇祯,发现皇上不为人知地点了点头,这才放下心来。
崇祯死死握着那只玉佩的手,因愤怒而有些颤抖,他尽量压抑着道:
“爱卿们都说了,朕今日正式表明心迹。皇太极狼子野心是想入主中原,鲸吞大明社稷,鲸吞祖宗江山。朕永远不会承认大金为国,永远不会同皇太极议和!”
崇祯越说越是激动,一发力,竟然将胸前玉佩扯落,这时他已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也毋须也掩饰自己,咬牙切齿地说道,“对付皇太极,朕只有三个字:战——剿——灭!”
“咔嚓”一声将玉佩折断,扔到堂下,恰巧落到杨鹤面前。杨鹤惊得发抖。就听崇祯怒喝道:“从今往后,谁敢议和,便是国贼,神人共愤,全国共讨,朕将食其肉而寝其皮!”
群臣从来没有看到过皇上如此动怒,一个个都跪了下来,齐声道:“我等誓与后金不共戴天,有敢言和者,是为国贼,神人共愤!”
朱斌冷眼看着他们,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正想着战的?其实他们中大绝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心里想着的全是和而已。之所以在朝廷上竭力言和,只不过是做给崇祯看看而已……
崇祯心里的怒气稍稍退了些,起身道:“你等回去,仔细商议商议,内阁拟个折子,把朕的想法告诉皇太极,都退了,朱斌留下随朕进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p;温体仁显然是赞成这个看法的:“启秉皇上,四十多年前,皇太极之父努尔哈赤,只是大明建洲卫的一个‘左指挥使’,万历皇上授其五品。而他竟然悖逆皇恩、背叛大明,其子皇太极更是罪恶滔天,屡次犯我边境,甚至要同大明皇上讲什么和平共处。臣以为,一旦准许其和,则意味着我们自甘其辱,八旗军烧杀掠夺的罪恶也一笔勾销了!大明王朝尊严何在?王道何在?”
他的慷慨陈辞获得一片赞同。崇祯庄严地坐着,依旧不动声色。又一大臣抓起那‘国书’拍打着它,奏道:“启秉皇上,此书表面上乞和,但内含十分狂妄。皇太极不但要大明承认后金,而且还要大明开放边关贸易,每年互通‘岁赋’。简直狂妄之至!金虏连做大明的属国都不配,怎敢与大明平起平坐?”
“更可恶是,皇太极在书中说,‘如果大明拒和,就证明皇上想灭大金,大金将被迫自卫……’”另一个大臣又站起来抢着说,“这与其说是和书,不如说是战表。皇太极是在为入关南侵寻找借口!”
众臣都在斥骂皇太极,只有朱斌坐在那一动不动。
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崇祯依旧不动声色,偶一侧目,看见进京汇报剿贼状况的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鹤似有话说,便温和地问道:“杨爱卿有何高见?”
杨鹤舒了一口气:“秉皇上,臣忧虑得很……”
崇祯笑了,说:“是为皇太极忧虑么?”
“不。是为咱大明忧虑。”杨鹤进前一步说道,“今日满朝高论,说到底只有一个字:战!而臣以为,治国者应该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当战则战,当和则和。”
此言一出,众臣寂静。
杨鹤侃侃而谈:“臣以为,大明最可怕的敌人并不是皇太极,而是中原腹地里的万千流寇。诸如高迎祥、小曹操等辈,他们如飞蝗,如野草,大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关外的金虏只不过是顽凶,关内的流寇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皇上啊,眼下国库空虚,军饷难支,朝廷不能南北都开战,只能是一战一和。要么与流寇们和,要么与皇太极和……”
瞥了一下皇上,只见崇祯一只手抚弄着胸前那只龙虎玉佩,神情上似乎也看不出什么,再环顾一片哑然的众臣,所有人全部垂首不语,他拿不准该不该说下去。这时,崇祯又开口问道:“那你认为,应该与流寇们和呢?还是与后金们和?”
杨鹤咬了咬牙说道:“臣冒死进言,应当接受皇太极的乞和。”此言既出,众臣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崇祯抬起一只手,示意众臣安静,他巡视众臣,问:“朕想知道,还有谁赞同议和?”众臣因为不知皇上的意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闷头不敢出声。
一冷场,整个气氛就不对了,杨鹤显得孤独无援,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居然把求援的目光投掷向了朱斌,好像他认准了这位侯爷会赞成自己的意见一样。
朱斌也看到了杨鹤投来的目光。其实,朱斌还是赞同杨鹤的意见的。目前只有先同皇太极议和,稳定边关局势,而后起举国之力,平定国内匪患方为上策。只是这个杨鹤虽见识不凡,人却太迂腐了些。
崇祯最为忌讳的就是和后金议和,这是他心里面无法触碰的一个地方。杨鹤这么说,只会让崇祯怀疑他,猜忌他,提防他……
“武英侯,你的意见呢,朕看你自上朝之后,一言不发,是不是睡着了啊?”崇祯似笑非笑地问了句。
“臣并没有睡觉,臣只是在考虑。”朱斌心里叹息一声,杨鹤杨大人,虽然我也赞成你的意见,可到了这个时候,兄弟也就只能昧着良心说话了:
“议和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金虏要有和平诚意。可从这封乞和书看,皇太极真有诚意么?不!他是想借议和来逼迫大明正式承认它大金。从此,他们就不再是什么蛮夷部族了,而是堂堂正正一个大金国。将来再启争端便是两国交兵,他们倚仗八旗铁蹄破关南下,鲸吞大明的万里江山。皇上,列位大人,这种‘乞和’,是可忍敦不可忍!如果准和,近乎投降!”
他悄悄看了眼崇祯,发现皇上不为人知地点了点头,这才放下心来。
崇祯死死握着那只玉佩的手,因愤怒而有些颤抖,他尽量压抑着道:
“爱卿们都说了,朕今日正式表明心迹。皇太极狼子野心是想入主中原,鲸吞大明社稷,鲸吞祖宗江山。朕永远不会承认大金为国,永远不会同皇太极议和!”
崇祯越说越是激动,一发力,竟然将胸前玉佩扯落,这时他已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也毋须也掩饰自己,咬牙切齿地说道,“对付皇太极,朕只有三个字:战——剿——灭!”
“咔嚓”一声将玉佩折断,扔到堂下,恰巧落到杨鹤面前。杨鹤惊得发抖。就听崇祯怒喝道:“从今往后,谁敢议和,便是国贼,神人共愤,全国共讨,朕将食其肉而寝其皮!”
群臣从来没有看到过皇上如此动怒,一个个都跪了下来,齐声道:“我等誓与后金不共戴天,有敢言和者,是为国贼,神人共愤!”
朱斌冷眼看着他们,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正想着战的?其实他们中大绝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心里想着的全是和而已。之所以在朝廷上竭力言和,只不过是做给崇祯看看而已……
崇祯心里的怒气稍稍退了些,起身道:“你等回去,仔细商议商议,内阁拟个折子,把朕的想法告诉皇太极,都退了,朱斌留下随朕进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