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绍宋之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事按说发生在吕颐浩去世前后,但碍于这年头的通讯落后,赵官家到了腊月初十才弄清楚来龙去脉,哭笑不得。这事真不是原则问题,挺多会让岳飞再被人内涵一把当年带了绿帽子的往事,但以岳飞的气度,赵久相信对他影响不大。
至于官家的处理很简单,用了上次对付西夏国主的办法,直接让人写条子问韩家人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是不是值得学习,还怕他们看不懂这个典故再次赐下《史记》一部,回头提交一份《新昼锦堂记》,当范宗尹再次接到这个任务时,只觉得人生充满荒诞,同时也知道所谓梅花韩家彻底凉了。
当然,岳云身为军人,打人不对,责令其部长官张宪责打其二十军棍,但为人子奉养生母无可厚非,赏赐不予收回。
赵官家对于韩家的死活没兴趣,至于自己那女婿,想起大公主佛佑寄来的字里行间充满哀求的求情信,很不厚道地想反正他不罚岳飞也会打儿子,才不是老岳父看拐走闺女的臭小子不顺眼呢。
只想到老子八年来也是当亲闺女养大的这还没出嫁就向着臭小子,完全不想想是自己主动结亲加上同意人家小情侣通信的。
岳飞这事儿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军功授田虽然一堆破事,但总体推进还是客观的,至于韩世忠屠杀的后遗症严重,真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只能靠胡寅等人慢慢平复了。因此三十八岁的胡寅正式由燕山路经略使兼任河北大都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使相,从此可以被人称呼一声“胡相公”。
但眼下是赵官家已经离开东京开封快三年了,那里毕竟还是权力中心,他要迁都又不是要废弃这座大城,今年无大事,再不回去真不合适了。
所以建炎十年的腊月十二日,赵官家再次开始千里大转进,从密云出发一路过大名、HD至黄河,直奔开封而去。
东京城内,皇城崇文院秘阁二层,赶回来传达口谕“一切从简”的辽阳郡王刘晏对着宰相行礼之后,就识趣地离开。
千辛万苦总算把官家盼回来了,首相赵鼎以下当即依次诸相公、尚书、侍郎、九卿、五监纷纷涌出,朝着北面虚空行礼,轮番称恭迎圣驾不敢怠慢。
好一番折腾以后,秘阁二楼内,方才渐渐平静下来。
不过平静是不会太久的,国子监祭酒陈康伯率先道:“下官想问,今年腊月二十六的太学问政官家还会参加吗?今年已经有不少太学生来询问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刑部尚书马伸一向看他不怎么顺眼,于是道:“这话你刚才怎么不问辽阳郡王?我们这些人都在东京谁能知道官家的行程。”
都省副宰相刘汲也正色道:“不错,陈祭酒,老夫知道你也是为了公事,但是天子贵重,万事不及。若是强行赶路伤了御体,我等留守臣子是万死莫赎其罪的。”
要是单独对上马伸这个老古板,陈康伯真不一定怕他,反正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刘相公一向是做实事的,且为南阳一派领袖,说的又在理,他也只好乖乖起身告罪。
既然官家要回来了,一切都得重新安排,这是大家的共识。虽然赵官家从巡视东南开始,已经连续数年未曾归京,政事多托付于两府六部五监组成的这个秘阁。
甚至更进一步,大概是因为军事需要难以分心,所以赵官家即便是在东京,也很少在特定问题外干涉官僚系统。
但是根据这个儒家思想浓厚的封建时代规则,赵官家理所应当的分走了这十年里最大的胜利果实,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之主,时... -->>
此事按说发生在吕颐浩去世前后,但碍于这年头的通讯落后,赵官家到了腊月初十才弄清楚来龙去脉,哭笑不得。这事真不是原则问题,挺多会让岳飞再被人内涵一把当年带了绿帽子的往事,但以岳飞的气度,赵久相信对他影响不大。
至于官家的处理很简单,用了上次对付西夏国主的办法,直接让人写条子问韩家人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是不是值得学习,还怕他们看不懂这个典故再次赐下《史记》一部,回头提交一份《新昼锦堂记》,当范宗尹再次接到这个任务时,只觉得人生充满荒诞,同时也知道所谓梅花韩家彻底凉了。
当然,岳云身为军人,打人不对,责令其部长官张宪责打其二十军棍,但为人子奉养生母无可厚非,赏赐不予收回。
赵官家对于韩家的死活没兴趣,至于自己那女婿,想起大公主佛佑寄来的字里行间充满哀求的求情信,很不厚道地想反正他不罚岳飞也会打儿子,才不是老岳父看拐走闺女的臭小子不顺眼呢。
只想到老子八年来也是当亲闺女养大的这还没出嫁就向着臭小子,完全不想想是自己主动结亲加上同意人家小情侣通信的。
岳飞这事儿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军功授田虽然一堆破事,但总体推进还是客观的,至于韩世忠屠杀的后遗症严重,真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只能靠胡寅等人慢慢平复了。因此三十八岁的胡寅正式由燕山路经略使兼任河北大都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使相,从此可以被人称呼一声“胡相公”。
但眼下是赵官家已经离开东京开封快三年了,那里毕竟还是权力中心,他要迁都又不是要废弃这座大城,今年无大事,再不回去真不合适了。
所以建炎十年的腊月十二日,赵官家再次开始千里大转进,从密云出发一路过大名、HD至黄河,直奔开封而去。
东京城内,皇城崇文院秘阁二层,赶回来传达口谕“一切从简”的辽阳郡王刘晏对着宰相行礼之后,就识趣地离开。
千辛万苦总算把官家盼回来了,首相赵鼎以下当即依次诸相公、尚书、侍郎、九卿、五监纷纷涌出,朝着北面虚空行礼,轮番称恭迎圣驾不敢怠慢。
好一番折腾以后,秘阁二楼内,方才渐渐平静下来。
不过平静是不会太久的,国子监祭酒陈康伯率先道:“下官想问,今年腊月二十六的太学问政官家还会参加吗?今年已经有不少太学生来询问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刑部尚书马伸一向看他不怎么顺眼,于是道:“这话你刚才怎么不问辽阳郡王?我们这些人都在东京谁能知道官家的行程。”
都省副宰相刘汲也正色道:“不错,陈祭酒,老夫知道你也是为了公事,但是天子贵重,万事不及。若是强行赶路伤了御体,我等留守臣子是万死莫赎其罪的。”
要是单独对上马伸这个老古板,陈康伯真不一定怕他,反正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刘相公一向是做实事的,且为南阳一派领袖,说的又在理,他也只好乖乖起身告罪。
既然官家要回来了,一切都得重新安排,这是大家的共识。虽然赵官家从巡视东南开始,已经连续数年未曾归京,政事多托付于两府六部五监组成的这个秘阁。
甚至更进一步,大概是因为军事需要难以分心,所以赵官家即便是在东京,也很少在特定问题外干涉官僚系统。
但是根据这个儒家思想浓厚的封建时代规则,赵官家理所应当的分走了这十年里最大的胜利果实,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之主,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