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段永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仿影--是练习写毛笔字时,放在仿纸下照着写的样字。我的第一篇仿影就是父亲亲手给写的,他虽然只上过几年冬学,但毛笔字却写得苍劲秀逸,村里戏班子所需诸般角色的唱本大都出自他的手笔。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定今古。
这些不知来自何书何典的话便是我的第一篇仿影。正是基于此,我知道了什么叫阴阳五行,并且进而知道了阴阳五行的运用,这便是父亲经常先念一遍再翻开查找半天的增补五方元音。当然这里所说的知道那是多么的浅薄。
父亲学历不深,看书却不少,抄书(戏本)更是半夜半夜的忙。遇到拦路虎,就听他“梆边匏偏木眠风番梆奔匏盆木门风分梆崩匏烹木蒙风风梆邦匏滂木忙风方梆巴匏葩木麻风发”时间久了,五、六岁的我居然也会言不由衷地哼哼一阵。父亲发现后十分惊讶,就教我先念那二十个字,即“梆匏木风斗土鸟雷竹虫石日剪鹊系云金桥火蛙”待上了小学识了字后又教我怎么查字典。
其实增补五方元音本是一部韵学书,也能看作是同音字典的源流之一,为清代樊腾凤原著年希尧增补而成。因为只有当你先知道某字发某音时,才能顺着“梆匏木风“的次序一路念下去,碰到这个音在何字何韵处出现时,再翻到那一页去寻它的释义。如果只知其形不知其声是用不上这本字典的,那就只好去查另一本字典---考证字汇了,它和增补五方元音保准都放在父亲的床头。
父亲是务农的行家里手,摇耧、扬场、犁地这些有点儿难度的农活他都不在话下,就是种菜、采药等技术性强的活计在方圆也是数得着的。还有编筐编篓、打掌钉鞋、箍桶盘火、修房盖屋、使锛弄刨,甚至做酒席、写契约等七十二行中的许多领域,父亲都是好把式。大概是这些经历和体验培育了他的雄心,又让环境和家庭窒息了他的宏愿吧,所以,他才走进戏文中去获取补偿寻求平衡。那青凤山中于红计的几句跺板词,变成了他或遇惬意或逢烦闷时百唱不厌的行腔:
想当年官人把京上,得中了头名状元郎;
中状元阁府去拜相,到了我府饮酒浆;
老爹爹安下不良意,要害那状元一命亡
多少次沧海桑田造就了世间那无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多少回改朝换代谱写出人生那无穷善恶忠奸,兴亡荣辱;多少人热血壮思寄托于戏文那无尽喜笑怒骂,比兴歌哭。
后来,当我能看懂这本书时又发现父亲写在书中空白页上的谚语格言,如:“富贵如浮云,一字值千金”、“养精神闹中取静,寻快乐忙里偷闲”、“多读书胸中自富,勤写字笔下生花”、“多读书,少作官;读书骑虎背,作官虎口含”“与战斗英雄比美,向劳动模范看齐”等等,不一而足。
父亲每天起得最早,全家老少都是他一一叫起来的。他起来就干活,直到睡觉都不闲。就在临终前几年近八十岁的高龄,仍然每早拾一筐粪回来。晚上切红果片,掰花圪桃、捻线,或是看书,我买的书他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刚正,从不说偏理,哥哥虽是母亲在他八岁上带过来的,可父亲从没有偏过我,分家时照旧丁是丁,卯是卯;父亲从不沾集体的便宜,他给队里种菜十多年,连一个辣椒葱头都没往家拿过;父亲极讲信用,说过的话都要兑现,我请三天假回来,两天半上就撵我走,说是要言而有信;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妹妹婚后和婆婆发生口角,母亲让他去给女儿争气,他反而训妹妹不孝敬婆婆。
在父亲那铿锵有力的“梆匏木风”中,我对音韵和文学的爱好开始生根萌芽;在父亲那默默无闻的言传身教中,我走进了学校,走向了社会,走出了我自己的路。
仿影--是练习写毛笔字时,放在仿纸下照着写的样字。我的第一篇仿影就是父亲亲手给写的,他虽然只上过几年冬学,但毛笔字却写得苍劲秀逸,村里戏班子所需诸般角色的唱本大都出自他的手笔。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定今古。
这些不知来自何书何典的话便是我的第一篇仿影。正是基于此,我知道了什么叫阴阳五行,并且进而知道了阴阳五行的运用,这便是父亲经常先念一遍再翻开查找半天的增补五方元音。当然这里所说的知道那是多么的浅薄。
父亲学历不深,看书却不少,抄书(戏本)更是半夜半夜的忙。遇到拦路虎,就听他“梆边匏偏木眠风番梆奔匏盆木门风分梆崩匏烹木蒙风风梆邦匏滂木忙风方梆巴匏葩木麻风发”时间久了,五、六岁的我居然也会言不由衷地哼哼一阵。父亲发现后十分惊讶,就教我先念那二十个字,即“梆匏木风斗土鸟雷竹虫石日剪鹊系云金桥火蛙”待上了小学识了字后又教我怎么查字典。
其实增补五方元音本是一部韵学书,也能看作是同音字典的源流之一,为清代樊腾凤原著年希尧增补而成。因为只有当你先知道某字发某音时,才能顺着“梆匏木风“的次序一路念下去,碰到这个音在何字何韵处出现时,再翻到那一页去寻它的释义。如果只知其形不知其声是用不上这本字典的,那就只好去查另一本字典---考证字汇了,它和增补五方元音保准都放在父亲的床头。
父亲是务农的行家里手,摇耧、扬场、犁地这些有点儿难度的农活他都不在话下,就是种菜、采药等技术性强的活计在方圆也是数得着的。还有编筐编篓、打掌钉鞋、箍桶盘火、修房盖屋、使锛弄刨,甚至做酒席、写契约等七十二行中的许多领域,父亲都是好把式。大概是这些经历和体验培育了他的雄心,又让环境和家庭窒息了他的宏愿吧,所以,他才走进戏文中去获取补偿寻求平衡。那青凤山中于红计的几句跺板词,变成了他或遇惬意或逢烦闷时百唱不厌的行腔:
想当年官人把京上,得中了头名状元郎;
中状元阁府去拜相,到了我府饮酒浆;
老爹爹安下不良意,要害那状元一命亡
多少次沧海桑田造就了世间那无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多少回改朝换代谱写出人生那无穷善恶忠奸,兴亡荣辱;多少人热血壮思寄托于戏文那无尽喜笑怒骂,比兴歌哭。
后来,当我能看懂这本书时又发现父亲写在书中空白页上的谚语格言,如:“富贵如浮云,一字值千金”、“养精神闹中取静,寻快乐忙里偷闲”、“多读书胸中自富,勤写字笔下生花”、“多读书,少作官;读书骑虎背,作官虎口含”“与战斗英雄比美,向劳动模范看齐”等等,不一而足。
父亲每天起得最早,全家老少都是他一一叫起来的。他起来就干活,直到睡觉都不闲。就在临终前几年近八十岁的高龄,仍然每早拾一筐粪回来。晚上切红果片,掰花圪桃、捻线,或是看书,我买的书他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刚正,从不说偏理,哥哥虽是母亲在他八岁上带过来的,可父亲从没有偏过我,分家时照旧丁是丁,卯是卯;父亲从不沾集体的便宜,他给队里种菜十多年,连一个辣椒葱头都没往家拿过;父亲极讲信用,说过的话都要兑现,我请三天假回来,两天半上就撵我走,说是要言而有信;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妹妹婚后和婆婆发生口角,母亲让他去给女儿争气,他反而训妹妹不孝敬婆婆。
在父亲那铿锵有力的“梆匏木风”中,我对音韵和文学的爱好开始生根萌芽;在父亲那默默无闻的言传身教中,我走进了学校,走向了社会,走出了我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