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段永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山西晋城一中,一个被晋城市乃至晋东南地区誉为人才摇篮、文教典型、高考状元、大学后备、太行明珠、栋梁园地的重点中学,自1949年建校以来,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桃红李白,四季芳菲;莘莘学子无不以考入晋城一中为如愿以偿,学生家长莫不因孩子在晋城一中上学而扬眉吐气。晋城一中在晋城地区教育界堪称出类拔萃,可谓人杰地灵,盛名经久不衰,这些声誉与荣耀究竟凭什么来支撑营造?谁个是妙手高人?有权威人士于众说纷纭中一言以蔽之曰,说到底,最关键、最“给力”的乃是学校有一支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甘于清贫、勇于担当的教师队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点燃了一支支希望的火炬,放飞起一个个青春的梦想。郝勤章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佼佼者,他不但将自己一生心血献给了晋城一中,而且影响了他家的整整三代人。
1954年7月,青年郝勤章因好学上进、忠于职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因对敌斗争有胆有识、任劳任怨被分配到北京国家公安部工作。建国初期,各行各业都急需知识分子,在领导的鼓励动员下,1957年8月,郝勤章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上了山西大学的前身---山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业期满后又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这在当时,属于建国后五十年代学业有成且十分稀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被称为社会精英,天之骄子。为了支援革命老区,他虽然已是学校掌管毕业生未来命运的分配小组成员,可以留校任教,前途无量,但还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做党的驯服工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神圣目标,抱定“学校乃王政之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留在繁华省会太原或回到富庶老家安徽的机会,自报奋勇,翻山越岭,来到了太行山上的山西晋城一中,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员。和他同来的还有黄克伦、任宗淮、刘振汉、钟汉文等同学13人。为了增加教学力量,他又主动申请将妻子苏仁娜从内蒙古大学调来一中。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郝子英、校长郭焕章为上级一次就分配来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喜出望外,担心他们人地生疏,适应不了从城市到山区的巨大反差,就毫不犹豫地亲自跑到车站把他们接回到学校来。当时的晋城一中虽然已建校多年,但教学及后勤仍本着勤俭办学的原则,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再赶上反右运动的浪潮,情况可想而知。得知郝勤章是共产党员,又鉴于教师队伍中政治力量薄弱无党员的现状,校长郭焕章第三天就找到他,给他讲形势,为他撑腰杆,培养他在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教师队伍中当表率,起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校领导的信任与砥砺,郝勤章不但勇挑重担,不辱使命,而且废寝忘食,无怨无悔。虽然一开始不习惯晋城的环境,甚至没见过北方的玉茭、黍子等农作物,下乡支农把小苗(谷子)锄了,把红薯苗栽倒了,分不清骡、马、驴,缺乏生活常识,闹了许多笑话;但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在他率先垂范的带动下,新教师一个个既来之,则安之,赛教学,比成绩,入乡随俗,身心投入,很快就都融入到了学校的大集体中,成了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开启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晋城一中生气勃勃、书声琅琅的崭新教学局面。
一周要代24节政治课,七个高中班,五个初中班,每到复习考试时天天都得满负荷地连轴转,这就是政治教师郝勤章。在政治挂帅、又红又专的火红年代里,政治教师承担着非同寻常的职责,它绝非现在意义上的一门儿课程而已,而是有着导向、引领、励志、统帅等诸多作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流教学。青年教师郝勤章一腔热血,不遗余力,笃信“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他白天奔走在教室的丛林间,晚上鏖战在课文的海洋里,并与校长郭焕章同代政治课,一齐敬教劝学,共谋兴贤育才,且虚怀若谷,乐此不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代政治课的第一年,其年终考试成绩在晋东南地区名列第一。
后来虽然改代历史课,但由于教学相辅相成,师生声气相求,成绩也是大面积丰收,80分以上的学生尽然都在他代课的班级。
全省历史课考试及格率为13%,郝勤章带的班及格率就为99%。
叶茂缘根深,源远而流长。
在晋东南地区18个县市一百八十多名标兵教师赛奖会上,经过五轮比赛,郝勤章荣获一等奖,成为晋城一中唯一获奖者。
自强赢得声名远,为有源头活水来。郝勤章被接纳为山西省历史
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山西省乡土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山西高评委学科评审委员会委员,荣膺山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以及中学模范校长的称号,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晋城一中、热爱教育事业的不二选择。
在他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担任过八届24年班主任,1961年9月荣升为学校教导处主任,1979年担任副校长,1982年6月晋升为校长,直至1994年退休。三十多年可谓“志比精金,心如坚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直代课不止,始终未离讲台,身心都在教学,不啻梦牵魂绕。担任校长后的12年里,年年代高中三年级的政治课,积极参与省里中学教师参考书的编写与审定,成为名副其实的好教师,言传身教的班主任,德高望重的老校长。
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对于教师,恐怕只有这句“为什么我的心中装满了学生,因为我对祖国的明天寄予深情... -->>
山西晋城一中,一个被晋城市乃至晋东南地区誉为人才摇篮、文教典型、高考状元、大学后备、太行明珠、栋梁园地的重点中学,自1949年建校以来,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桃红李白,四季芳菲;莘莘学子无不以考入晋城一中为如愿以偿,学生家长莫不因孩子在晋城一中上学而扬眉吐气。晋城一中在晋城地区教育界堪称出类拔萃,可谓人杰地灵,盛名经久不衰,这些声誉与荣耀究竟凭什么来支撑营造?谁个是妙手高人?有权威人士于众说纷纭中一言以蔽之曰,说到底,最关键、最“给力”的乃是学校有一支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甘于清贫、勇于担当的教师队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点燃了一支支希望的火炬,放飞起一个个青春的梦想。郝勤章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佼佼者,他不但将自己一生心血献给了晋城一中,而且影响了他家的整整三代人。
1954年7月,青年郝勤章因好学上进、忠于职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因对敌斗争有胆有识、任劳任怨被分配到北京国家公安部工作。建国初期,各行各业都急需知识分子,在领导的鼓励动员下,1957年8月,郝勤章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上了山西大学的前身---山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业期满后又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这在当时,属于建国后五十年代学业有成且十分稀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被称为社会精英,天之骄子。为了支援革命老区,他虽然已是学校掌管毕业生未来命运的分配小组成员,可以留校任教,前途无量,但还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做党的驯服工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神圣目标,抱定“学校乃王政之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留在繁华省会太原或回到富庶老家安徽的机会,自报奋勇,翻山越岭,来到了太行山上的山西晋城一中,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员。和他同来的还有黄克伦、任宗淮、刘振汉、钟汉文等同学13人。为了增加教学力量,他又主动申请将妻子苏仁娜从内蒙古大学调来一中。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郝子英、校长郭焕章为上级一次就分配来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喜出望外,担心他们人地生疏,适应不了从城市到山区的巨大反差,就毫不犹豫地亲自跑到车站把他们接回到学校来。当时的晋城一中虽然已建校多年,但教学及后勤仍本着勤俭办学的原则,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再赶上反右运动的浪潮,情况可想而知。得知郝勤章是共产党员,又鉴于教师队伍中政治力量薄弱无党员的现状,校长郭焕章第三天就找到他,给他讲形势,为他撑腰杆,培养他在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教师队伍中当表率,起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校领导的信任与砥砺,郝勤章不但勇挑重担,不辱使命,而且废寝忘食,无怨无悔。虽然一开始不习惯晋城的环境,甚至没见过北方的玉茭、黍子等农作物,下乡支农把小苗(谷子)锄了,把红薯苗栽倒了,分不清骡、马、驴,缺乏生活常识,闹了许多笑话;但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在他率先垂范的带动下,新教师一个个既来之,则安之,赛教学,比成绩,入乡随俗,身心投入,很快就都融入到了学校的大集体中,成了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开启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晋城一中生气勃勃、书声琅琅的崭新教学局面。
一周要代24节政治课,七个高中班,五个初中班,每到复习考试时天天都得满负荷地连轴转,这就是政治教师郝勤章。在政治挂帅、又红又专的火红年代里,政治教师承担着非同寻常的职责,它绝非现在意义上的一门儿课程而已,而是有着导向、引领、励志、统帅等诸多作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流教学。青年教师郝勤章一腔热血,不遗余力,笃信“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他白天奔走在教室的丛林间,晚上鏖战在课文的海洋里,并与校长郭焕章同代政治课,一齐敬教劝学,共谋兴贤育才,且虚怀若谷,乐此不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代政治课的第一年,其年终考试成绩在晋东南地区名列第一。
后来虽然改代历史课,但由于教学相辅相成,师生声气相求,成绩也是大面积丰收,80分以上的学生尽然都在他代课的班级。
全省历史课考试及格率为13%,郝勤章带的班及格率就为99%。
叶茂缘根深,源远而流长。
在晋东南地区18个县市一百八十多名标兵教师赛奖会上,经过五轮比赛,郝勤章荣获一等奖,成为晋城一中唯一获奖者。
自强赢得声名远,为有源头活水来。郝勤章被接纳为山西省历史
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山西省乡土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山西高评委学科评审委员会委员,荣膺山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以及中学模范校长的称号,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晋城一中、热爱教育事业的不二选择。
在他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担任过八届24年班主任,1961年9月荣升为学校教导处主任,1979年担任副校长,1982年6月晋升为校长,直至1994年退休。三十多年可谓“志比精金,心如坚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直代课不止,始终未离讲台,身心都在教学,不啻梦牵魂绕。担任校长后的12年里,年年代高中三年级的政治课,积极参与省里中学教师参考书的编写与审定,成为名副其实的好教师,言传身教的班主任,德高望重的老校长。
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对于教师,恐怕只有这句“为什么我的心中装满了学生,因为我对祖国的明天寄予深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