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明朝的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31
这件事情最终也挽救了他的算命威望所以此刻他才能够如此有底气地说出那一番话。
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大明王朝的五个关键词:
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投降逃跑派
真是一片亡国之象。
这一幕似乎似曾相识不错在三百二十三年前曾生过极其相似的情况。
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盘踞北方的金兵对北宋动进攻太原真定失守。十一月中旬金军渡过黄河。宋钦宗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
而大臣们全无战意纷纷主张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十二月初二宋钦宗正式向金投降。
靖康二年1127四月一日金将完颜宗望押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皇子后妃宫女四百余人及其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回朝北宋灭亡。
如果对照一下就会现相隔三百多年的两个朝代境况竟然如此的相似都是兵败不久都是京城空虚都是人心惶惶都是投降逃跑言
论甚嚣尘上。而且此时的大明境况更为不利因为他们的皇帝已经落在了敌人的手上投鼠忌器欲打不能。
但大明最终没有沦落到和北宋一样的下场因为和当年的北宋相比此时的大明多了一个人多了一声怒吼: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言者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帝国送走了它的缔造者朱元璋这对于帝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但也就在同一年浙江钱塘县现属杭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个帝国未来的拯救者。这自然就是我们的主角于谦。
当然当时的于谦并不是什么拯救者对于还是婴孩的他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吃奶。
由于家庭环境不错于谦有着自己的书斋他就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与当时的所有读书人一样于谦也是从四书五经开始自己的求
学生涯的。
说老实话像四书五经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培养出书呆子的但于谦似乎是个例外他十分上进读书用功刻苦却从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
除了学习考试内容他还喜欢课外书籍如兵法等历史告诉我们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将来一般都是有出息的。
就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样于谦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把这位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此举比较眼熟日夜膜拜。
有一次教他读书的先生现他经常看那幅画像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于谦闻言立刻正色回答: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除此之外于谦还在书斋中写下了两句话作为对文天祥的赞词。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在我看来这正是少年于谦对自己未来一生的行为举止的承诺。
三十余年后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二十三岁此时的他已经乡试中举即将赴京赶考。
他将从此告别自己的家告别江南水乡的故土前往风云聚汇气象万千的北京。
前路艰险但于谦却毫无怯意他明白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在等待着自己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到了。
于谦收拾好行李告别家人遥望前路漫漫口吟一诗踏上征途。
拔剑舞中庭
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
不学腐儒酸
于谦天下是广阔的就此开始你波澜壮阔的一生吧
432
清风
在京城的这次会试中于谦顺利考中进士并最终被任命为御史。在之后的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乱中于谦以其洪亮的声音严厉的词句深
厚的骂功狠狠地教训了这位极其失败的藩王并给明仁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从此于谦走上了青云之路。
宣德五年143o明宣宗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并派他巡抚山西河南等地。这一年于谦只有三十二岁。
年仅三十二岁却已经位居正三品副部级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于谦也成为了他同年们羡慕的对象。
这当然与朝中有人赏识他是分不开的而着力栽培重用他的正是三杨。
像杨士奇杨荣这种久经宦海的人自然是识货的于谦这样的人才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事实上当时确实有人对于谦升迁得如此之快表示不满
而杨士奇却笑着说:此人是难遇之奇才将来必成栋梁我是为国家升迁他而已。
奇才不奇才栋梁不栋梁也不是杨士奇说了算的只有干出成绩大家才会承认你。
于谦就此离开了京城开始了他地方官的生涯不过他估计也没有料到这一去就是十九年。
在这十九年中于谦巡抚山西河南一带他没有辜负杨士奇的信任工作兢兢业业在任期间威望很高老百姓也十分尊重他更为难得
的是他除了有能力外还十分清廉。
正统年间王振已经掌权他这个人是属于雁过拔毛型的地方官进京报告情况多多少少都会带点东西即使是些日常用品王振也来者不
拒让人哭笑不得。可是于谦却大不相同他是巡抚权力很大却能够做到不贪一针一线。不但自己不贪也不让别人贪。
一个贪一个不贪矛盾就此产生了。
于是正统六年1441一直看于谦不顺眼的王振找了个借口把这位巡抚关了起来结果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王振完全没有估计到于谦的
人望如此之高如果要杀掉这个人后果可能会极其严重。于是王振退让了他放出了于谦。
这件事情也让王振了解到于谦这个人是不能得罪的。后来于谦官复原职王振连个屁都不敢放可见王振此人实在是欺软怕硬纯种小人。
在牢里仍然大骂王振的于谦出狱后仍然坚持了他的原则清廉如故。
曾经有人劝于谦多少送点东西做人情对于这样的劝解于谦做了一诗来回答。
估计他本人也想不到这个无意间的回答竟然变成了千古名句为人们所传颂。
绢帕蘑菇及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成语两袖清风即来源于此于谦先生版权所有特此注明。
433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被召入京城任兵部侍郎他的顶头上司正是邝埜。
邝埜是一个十分正派的人在其任间他与于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两人合作无间感情深厚。
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估计于谦会熬到邝埜退休并接替他的位置当一个正二品的大官死后混一个太子太师从一品的荣誉称号明史上
留下两笔:于谦钱塘人何年何月何日生任何官何年何月何日死。
应该也就是这样吧。
对于于谦和邝埜自己而言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可是历史不能假设邝埜不会退休于谦也不会这么平淡活下去惊天动地的正统十四年
终究还是来到了。
之后便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内容贸易纠纷边界吃了败仗太监的梦想愚蠢的决策苦苦的劝阻一意孤行胡乱行军最后一起完蛋了事。
于谦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生但他无能为力他也曾陷入极端的痛苦邝埜是一个好上司好领导他给了自己很多帮助而且从某种意
义上说那个牺牲在远征途中的命运可能本来应该属于自己。
不要再悲痛下去是应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英雄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
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
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
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
何解待我解来:
我们都曾经历天真无邪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也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开创事业天下之大任我往来
但当你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现这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你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从来不会如同你所想的那样
去进行。
于是人们开始退缩开始畏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有人沉沦有人消极。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
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
被人打才会知痛被人骂才会知辱
434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于谦不是天生的英雄。
至少在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的那个早晨之前他还不能算是个真正的英雄。
虽然他为官清廉虽然他官居三品手握大权但这些都不足证明他是一个英雄。
他还需要去显示他的畏惧和战胜畏惧的力量。
于谦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从他怒斥朱高煦到不买王振的帐他一直都很强硬似乎天下没有他怕的东西。
但这次不同作为代理兵部事务的侍郎他要面对的是瓦剌的大军和城内低迷的士气。自己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如今国家的重担已经压在了
自己的身上必须谨慎处理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于谦十分清楚逃就会丢掉半壁江山所以不能逃。
那么战呢说说豪言壮语自然容易但瓦剌攻来的时候用语言是不可能退敌的。万一要是指挥失误大明王朝有可能毁于一旦。
是战是逃这是个问题。
面对如此重担如此巨责谁能不犹豫万分谁能不心生畏惧
于谦也是人也会畏惧但他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就因为他能战胜畏惧。
他并非天生就是硬汉。
从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举再经过十余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他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平步青云也曾被人排挤
身陷牢狱几乎性命不保。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切都一直在磨练着他。
也正是在这一天天地磨练中他逐渐变得坚毅逐渐变得强大。
强大到足以战胜畏惧。
邝埜临走时期冀的目光还在他的眼前到了这个时候他应该站出来挽救危局。
可是身陷敌营成为人质的皇帝也先精锐的士兵城中惊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击士气低落的明军还有类似徐珵这样只顾着自己的逃跑派煽
风点火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他:
这是一团乱麻一盘死棋。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于谦最终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国家兴亡我来担当
435
决断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
他接着说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他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而明代历史上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后来的宪宗
重臣商辂也站在了他的一边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主战派终于打动了朱祁钰并坚定了他抵抗到底的决心。
由于于谦已经代理了兵部尚书且又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朱祁钰便把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于谦。
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散朝后于谦走出了大殿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的早晨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但此时的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此时他那瘦弱的身躯已经承担起了国家兴亡的重担。
在八月十八日的这个早晨他进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也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他的不朽传奇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八月十九日
于谦召开了他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必须说明的是这位兵部侍郎虽然是个与军事打交道的主官之前却从未指挥过军队。算是书生上阵。
话虽如此书生上阵未必就不行南宋的虞允文就是以文官的身份组织战争并最终在采石击败... -->>
431
这件事情最终也挽救了他的算命威望所以此刻他才能够如此有底气地说出那一番话。
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大明王朝的五个关键词:
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投降逃跑派
真是一片亡国之象。
这一幕似乎似曾相识不错在三百二十三年前曾生过极其相似的情况。
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盘踞北方的金兵对北宋动进攻太原真定失守。十一月中旬金军渡过黄河。宋钦宗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
而大臣们全无战意纷纷主张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十二月初二宋钦宗正式向金投降。
靖康二年1127四月一日金将完颜宗望押着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皇子后妃宫女四百余人及其掠夺的大量金银财宝回朝北宋灭亡。
如果对照一下就会现相隔三百多年的两个朝代境况竟然如此的相似都是兵败不久都是京城空虚都是人心惶惶都是投降逃跑言
论甚嚣尘上。而且此时的大明境况更为不利因为他们的皇帝已经落在了敌人的手上投鼠忌器欲打不能。
但大明最终没有沦落到和北宋一样的下场因为和当年的北宋相比此时的大明多了一个人多了一声怒吼: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言者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帝国送走了它的缔造者朱元璋这对于帝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但也就在同一年浙江钱塘县现属杭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个帝国未来的拯救者。这自然就是我们的主角于谦。
当然当时的于谦并不是什么拯救者对于还是婴孩的他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吃奶。
由于家庭环境不错于谦有着自己的书斋他就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与当时的所有读书人一样于谦也是从四书五经开始自己的求
学生涯的。
说老实话像四书五经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培养出书呆子的但于谦似乎是个例外他十分上进读书用功刻苦却从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
除了学习考试内容他还喜欢课外书籍如兵法等历史告诉我们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将来一般都是有出息的。
就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样于谦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把这位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此举比较眼熟日夜膜拜。
有一次教他读书的先生现他经常看那幅画像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于谦闻言立刻正色回答: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除此之外于谦还在书斋中写下了两句话作为对文天祥的赞词。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在我看来这正是少年于谦对自己未来一生的行为举止的承诺。
三十余年后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二十三岁此时的他已经乡试中举即将赴京赶考。
他将从此告别自己的家告别江南水乡的故土前往风云聚汇气象万千的北京。
前路艰险但于谦却毫无怯意他明白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在等待着自己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到了。
于谦收拾好行李告别家人遥望前路漫漫口吟一诗踏上征途。
拔剑舞中庭
浩歌振林峦
丈夫意如此
不学腐儒酸
于谦天下是广阔的就此开始你波澜壮阔的一生吧
432
清风
在京城的这次会试中于谦顺利考中进士并最终被任命为御史。在之后的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乱中于谦以其洪亮的声音严厉的词句深
厚的骂功狠狠地教训了这位极其失败的藩王并给明仁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从此于谦走上了青云之路。
宣德五年143o明宣宗任命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并派他巡抚山西河南等地。这一年于谦只有三十二岁。
年仅三十二岁却已经位居正三品副部级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于谦也成为了他同年们羡慕的对象。
这当然与朝中有人赏识他是分不开的而着力栽培重用他的正是三杨。
像杨士奇杨荣这种久经宦海的人自然是识货的于谦这样的人才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事实上当时确实有人对于谦升迁得如此之快表示不满
而杨士奇却笑着说:此人是难遇之奇才将来必成栋梁我是为国家升迁他而已。
奇才不奇才栋梁不栋梁也不是杨士奇说了算的只有干出成绩大家才会承认你。
于谦就此离开了京城开始了他地方官的生涯不过他估计也没有料到这一去就是十九年。
在这十九年中于谦巡抚山西河南一带他没有辜负杨士奇的信任工作兢兢业业在任期间威望很高老百姓也十分尊重他更为难得
的是他除了有能力外还十分清廉。
正统年间王振已经掌权他这个人是属于雁过拔毛型的地方官进京报告情况多多少少都会带点东西即使是些日常用品王振也来者不
拒让人哭笑不得。可是于谦却大不相同他是巡抚权力很大却能够做到不贪一针一线。不但自己不贪也不让别人贪。
一个贪一个不贪矛盾就此产生了。
于是正统六年1441一直看于谦不顺眼的王振找了个借口把这位巡抚关了起来结果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王振完全没有估计到于谦的
人望如此之高如果要杀掉这个人后果可能会极其严重。于是王振退让了他放出了于谦。
这件事情也让王振了解到于谦这个人是不能得罪的。后来于谦官复原职王振连个屁都不敢放可见王振此人实在是欺软怕硬纯种小人。
在牢里仍然大骂王振的于谦出狱后仍然坚持了他的原则清廉如故。
曾经有人劝于谦多少送点东西做人情对于这样的劝解于谦做了一诗来回答。
估计他本人也想不到这个无意间的回答竟然变成了千古名句为人们所传颂。
绢帕蘑菇及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成语两袖清风即来源于此于谦先生版权所有特此注明。
433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被召入京城任兵部侍郎他的顶头上司正是邝埜。
邝埜是一个十分正派的人在其任间他与于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两人合作无间感情深厚。
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估计于谦会熬到邝埜退休并接替他的位置当一个正二品的大官死后混一个太子太师从一品的荣誉称号明史上
留下两笔:于谦钱塘人何年何月何日生任何官何年何月何日死。
应该也就是这样吧。
对于于谦和邝埜自己而言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可是历史不能假设邝埜不会退休于谦也不会这么平淡活下去惊天动地的正统十四年
终究还是来到了。
之后便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内容贸易纠纷边界吃了败仗太监的梦想愚蠢的决策苦苦的劝阻一意孤行胡乱行军最后一起完蛋了事。
于谦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生但他无能为力他也曾陷入极端的痛苦邝埜是一个好上司好领导他给了自己很多帮助而且从某种意
义上说那个牺牲在远征途中的命运可能本来应该属于自己。
不要再悲痛下去是应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英雄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
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
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
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
何解待我解来:
我们都曾经历天真无邪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也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开创事业天下之大任我往来
但当你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现这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你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从来不会如同你所想的那样
去进行。
于是人们开始退缩开始畏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有人沉沦有人消极。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
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
被人打才会知痛被人骂才会知辱
434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于谦不是天生的英雄。
至少在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的那个早晨之前他还不能算是个真正的英雄。
虽然他为官清廉虽然他官居三品手握大权但这些都不足证明他是一个英雄。
他还需要去显示他的畏惧和战胜畏惧的力量。
于谦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从他怒斥朱高煦到不买王振的帐他一直都很强硬似乎天下没有他怕的东西。
但这次不同作为代理兵部事务的侍郎他要面对的是瓦剌的大军和城内低迷的士气。自己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如今国家的重担已经压在了
自己的身上必须谨慎处理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于谦十分清楚逃就会丢掉半壁江山所以不能逃。
那么战呢说说豪言壮语自然容易但瓦剌攻来的时候用语言是不可能退敌的。万一要是指挥失误大明王朝有可能毁于一旦。
是战是逃这是个问题。
面对如此重担如此巨责谁能不犹豫万分谁能不心生畏惧
于谦也是人也会畏惧但他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就因为他能战胜畏惧。
他并非天生就是硬汉。
从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举再经过十余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他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平步青云也曾被人排挤
身陷牢狱几乎性命不保。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切都一直在磨练着他。
也正是在这一天天地磨练中他逐渐变得坚毅逐渐变得强大。
强大到足以战胜畏惧。
邝埜临走时期冀的目光还在他的眼前到了这个时候他应该站出来挽救危局。
可是身陷敌营成为人质的皇帝也先精锐的士兵城中惊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击士气低落的明军还有类似徐珵这样只顾着自己的逃跑派煽
风点火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他:
这是一团乱麻一盘死棋。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于谦最终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国家兴亡我来担当
435
决断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
他接着说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他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而明代历史上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后来的宪宗
重臣商辂也站在了他的一边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主战派终于打动了朱祁钰并坚定了他抵抗到底的决心。
由于于谦已经代理了兵部尚书且又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朱祁钰便把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于谦。
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散朝后于谦走出了大殿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的早晨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但此时的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此时他那瘦弱的身躯已经承担起了国家兴亡的重担。
在八月十八日的这个早晨他进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也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他的不朽传奇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八月十九日
于谦召开了他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必须说明的是这位兵部侍郎虽然是个与军事打交道的主官之前却从未指挥过军队。算是书生上阵。
话虽如此书生上阵未必就不行南宋的虞允文就是以文官的身份组织战争并最终在采石击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