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那时烟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得青砖也塌下去一块,到底把个丈夫给磕回来了。这一回他大概不会再走了。虽然现在他对自己还不理不睬,但是只要自己侍候好婆婆,带好儿子,总归有一天,他会回心转意的。
卓文亦不是没有想过就这样同秀美言归于好,可是想到黄裳,心头毕竟伤痛,不愿自己负了她。自己已是负了秀美的了,不能再负了黄裳。一生之中,他总要至少对一个女人负责任。他想,如果今生今世回不了上海,就让黄裳成为自己心头永远的一根玫瑰刺吧。玫瑰的刺越利,扎得人越痛,那玫瑰就开得越鲜艳,香味也越浓郁。
想到动情处,他忍不住以草鞋击地,和着红楼梦里贾宝玉红豆词的格调唱起来:
“梦不醒温柔乡里情意重,
唱不完富贵丛中香气浓,
舞不落杨柳枝上楼头月,
说不了海誓与山盟。
饮不干咖啡美酒醉春风,
画不出红袖栏杆十二重。
留不住的青山绿水,
惜不尽的暮鼓晨钟。
呀,忽一似春梦易散随云散,
桃花飞逝月明中。”
他并不知道,当他这样伟大地伤感着时,黄裳已经悄悄地来了。
自从和柯以一番谈话之后,黄裳更加思念卓文。这时候,她已经不再盼望卓文回来,反而开始考虑自己去找他。
“我纵不往,子宁不嗣音”子既不嗣音,便只有吾自往之了。
可是明知家秀和崔妈说什么也不会放她独自远行,只得暗暗准备了起来,将几件洗换衣裳打包收好,又将几件值钱首饰包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好容易等到黄帝百日,家秀携了崔妈去扫墓,因黄裳病着,便不要她同行。然而家秀一走,黄裳便将欲藏的包裹取出来,到依凡面前磕了头,流泪说:“妈,我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现在时局不稳,如果我就此回不来,妈你一定要自己保重啊。”
依凡自从黄帝死后亦发呆了,平时话也难得多说一句,这会儿却若有所悟,伸出手来抚摸着女儿的头,嘴里轻轻哼着歌儿,仍是那首“你是七层宝塔我是塔檐的风铃”
黄裳更加伤心,又重新磕了头站起,再抱依凡一下,便转身下了楼。几个洋仆看见她离开,瞪着蓝色眼珠子,嘀咕了几句,却照例不会多问。这便是洋仆人同中国佣人的不同,这要是搁在崔妈,是必定罗嗦个不休的。但是洋仆人却懂得把雇佣只当成一份工作,只管干自己的活,多一句话都不会多说。
这是黄裳第一次乘船。经过重庆时,江上起了风浪。黄裳本来已经晕得厉害,这时候更是吐得七荤八素,满眼里只见红的绿的黄的蓝的乱飞,满耳听到铙呀钹呀锣呀罄呀乱响,满嘴里酸的苦的辣的咸的滋味乱涌,趴在甲板上,恨不得把肝呀肠呀胃呀胆呀一齐呕出。
好容易下得船来,三魂已是走了七魄,好歹没有就此上了望夫台。一路打听着来了蔡家村,开口刚刚提起蔡卓文,那拄着锄头站着眼神儿不错盯着她看的半大小伙子已经“呀”的一声,拔脚飞奔起来,被问的老者便露出一脸暧昧的笑,道:“这小矮脚虎,打兔儿栽栽的,倒是蛮灵光的,你跟着他走,不会错的。”
黄裳于是便跟着那“小矮脚虎”走,经过一路的鸡鸭鹅屎,蓬窗竹门,土墙泥垛,牛圈茅坑,迤逦地来在村尾一个独门小院。院门敞开着,一目了然那院中稀落的几丛菜蔬,两棵果树,一个男人打着赤脚蹲在树底下就着泡菜喝稀饭,低着头“吸溜吸溜”地正酣畅,一只大黄狗在他脚底下打着转儿,希望间或能掉下一点残渣来让它与主人同乐。
那“小矮脚虎”“碰”一声,将本已开着的门再踹得开一点,扬起嗓门叫着:“镯子叔,有个婆娘找你。”
“做啥子事嘛?”那被称做“镯子叔”的男人操着标准的乡音困惑地抬起头来,露出一脸的胡茬,自下巴一直连到眉端去,顶着纵横的几条抬头纹,仿佛是舞台上紧锣密鼓后的一亮相,灯光照处,万籁俱寂,只衬着令人惊愕的一张脸——那,那是她的亲人哪!如何竟落魄至此了?
黄裳震惊地望着,一时竟是无语。在上海时他大氅西服的身形忽地闪现出来,面如古玉,鬓脚乌青,脚上一双皮鞋光可鉴人。那个永远衣冠楚楚的蔡卓文,那个出则汽车进则酒店的蔡先生,同这位打着赤脚的“镯子叔”果真是同一个人么?
卓文看到黄裳,却似乎并不惊讶,而只觉得漠然。“你怎么来了?”他说。眼中是这样地冷,冷得令人发抖。已经是春天,河里的水也化了。可是他的眼神,却仍然结冰。
“我来看你。”黄裳一阵惶惑,同时又深深地委屈,她没想到见面会是这样的,怎么会这样呢?她历经了千难万险来见他,好险没死了,原以为他会感动,会惊喜,可是,却是这样。
“我不能不知道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不放心。上海下了通缉令。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安全。”她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女学生,在向老师解释自己的错误,然而越描越黑,越描越黑,最终真的也成了假的,红的也成了黑的。
“通缉令?”他嘿嘿地笑起来,声音奇特而阴森。“通缉令”他重复着,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只是单纯地重复。他的眼神,他的声音,渗入这背景中,严丝合缝。他身后的长竹竿挑着几件洗干净的旧衣裳,灰蓝的,被太阳晒得薄而透亮,在风中依依地摇着,像一面旗。他身上也穿着一件同质地同色料的灰蓝衣裳,前襟敞开,露出狭长的一道胸脯,也像一面旗。还有他脚下的石墩,青灰紫褐,阳面被磨得铮亮,而阴面结着青苔,都像是旗。这些旗子一起摇动着呐喊着,没有声音,可是杀气腾腾。
黄裳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太阳暖暖地晒下来,可是她心里有一种寒肃的感觉。她将手伸进随身带来的背包,取出一长条油纸包裹着的东西来:“我给你带了这个。路上遇到风浪,不知道打湿了没有。”
卓文并不起身,就蹲在石墩上接过来,一层层打开,如同一层层剥出她的心——那是一盒烟,大支的雪茄。他把它们放在鼻子下面嗅着,仿佛在犹疑下一步该做什么。
雪茄烟熟悉的味道令他心酸,也益发觉得悲哀。悲哀在这样的境地相逢。他原本想,她的心是比秋日长空那般爽朗清远的,而他是划过天空的一只雁。雁飞得再高,终究要栖于野,那是天空不必知道的方向。天空只要记得雁曾经的鸣唳也就好了。
他转身离开,他希望留给黄裳的,是一个英雄的背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的一种苍凉深刻。可是现在,她偏偏寻到了英雄的故乡,雁落的泥潭。
她见到的,并不是一个落难的英雄,而只是一个还原的农民,这不能不让他惊怒莫名。
这时候门帘一挑,从屋里走出四个人来,打眼一看便知,是媳妇搀着婆婆,哥哥拉着弟弟,那种打死一窝烂死一块的至亲骨肉的味道是十里外也闻得出来的。都穿着灰蓝的衣裳,本色是浅的,补丁的地方略深一点——但也许补丁的颜色才是本色,日久洗得白了,因为贴到身上的年代不同,所以深浅不同——四人见了黄裳都是一愣,做媳妇的先招呼起来:“孩子他爹,家里是来了客了吗?怎么也不叫人坐下?”做婆婆的到底老道些,不忙亲热,且打听不速之客的来龙去脉:“哟,这是谁家的闺女,好齐整人儿。”
卓文这才站起来,将饭碗随手搁在石墩上,那大黄狗立刻跳跳地往前凑。卓文只得又端起来,眼看着地咕哝说:“这是黄裳,就是那个我在上海娶的媳妇儿。”
“那个上海娶的媳妇儿”这句话在语法上也许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在情感上,却是大大地不合理。黄裳忽然感到恐惧“上海娶的媳妇儿”就只该呆在上海吧?如何竟跑到酆都蔡家村来了?仿佛电影中的人物跑进现实里来,如此地格格不入。蔡家村,顾名思义,住的都是蔡家的人,她,虽然嫁了蔡卓文,可她算得上是一个蔡家人吗?况且,既然他要特地强调“那个上海娶的媳妇儿”自然就该另有一位“这个”有一位“村里娶的媳妇儿”了。是面前这位扶老携幼声势浩大的贤媳吗?然而他不是离婚了么?怎么她还在这里?还管他的妈叫妈,而他的孩子也管她叫妈?
尚未理清楚这些个人的关系,那老太太蔡婆婆已经咋唬起来:“哟,那是贵客了,还不快请进屋呢?”故意地把个“客”字咬得很重,支使着儿媳妇“真是的,小家贫户,也没什么可招待姑娘的,秀美,去洗几个果子给黄姑娘尝尝。我这个媳妇什么都好,就是没眼价儿,也不知招呼客人。”又嗔着两个孩子“怎不叫人呢?叫呀,叫姨。这是你爸外边娶的婆娘,搁在过去,你们应该管叫二娘的,现在不作兴了,就叫姨吧。叫呀。”
黄裳只觉得老太太脑前脑后都是眼,浑身上下都是嘴,飞钉射箭地,令她全然难以招架“外边娶的婆娘”“上海娶的媳妇儿”在这里她是没有名字的,只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填房”
忽然间,当年父亲在烟榻上褒贬阮玲玉的话蓦地兜上心来——“那陶季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老家原本有老婆的。这阮玲玉也是,闹来闹去,还是给人做小”——如今想起,分外刺心。她望着卓文:“你说你离了婚的。”软弱地,仿佛求证。
“我没有骗你,我的确离了婚,不过她不肯走。”便是这一句,再没有其他的话。
这是实情。可是她的心仍然被刺痛,一阵阵地往下沉,直沉进不见底的深渊去,周围一片漆黑,永远没有着落,谁来救她?她求助地望着卓文,然而他的眼中只是无情,只是难堪,只是疏淡遥远。他的呼吸清晰可闻,甚至她能感觉得到她的发丝拂着他的衣裳,但他们已是远了,远在天边。
她伸出手,伸向虚空:“卓文,救救我。”
她以为是在高喊了,可是实际上没有一丝声音。她忽然意识到,自小她是痛恨继室的,可是如今她自己也做了人家的继室了,却还没有当年孙佩蓝的威风,甚至不能真正得到人家人的承认。
她还想再喊,却突然张开嘴,一口鲜血喷出,晕了过去。
得青砖也塌下去一块,到底把个丈夫给磕回来了。这一回他大概不会再走了。虽然现在他对自己还不理不睬,但是只要自己侍候好婆婆,带好儿子,总归有一天,他会回心转意的。
卓文亦不是没有想过就这样同秀美言归于好,可是想到黄裳,心头毕竟伤痛,不愿自己负了她。自己已是负了秀美的了,不能再负了黄裳。一生之中,他总要至少对一个女人负责任。他想,如果今生今世回不了上海,就让黄裳成为自己心头永远的一根玫瑰刺吧。玫瑰的刺越利,扎得人越痛,那玫瑰就开得越鲜艳,香味也越浓郁。
想到动情处,他忍不住以草鞋击地,和着红楼梦里贾宝玉红豆词的格调唱起来:
“梦不醒温柔乡里情意重,
唱不完富贵丛中香气浓,
舞不落杨柳枝上楼头月,
说不了海誓与山盟。
饮不干咖啡美酒醉春风,
画不出红袖栏杆十二重。
留不住的青山绿水,
惜不尽的暮鼓晨钟。
呀,忽一似春梦易散随云散,
桃花飞逝月明中。”
他并不知道,当他这样伟大地伤感着时,黄裳已经悄悄地来了。
自从和柯以一番谈话之后,黄裳更加思念卓文。这时候,她已经不再盼望卓文回来,反而开始考虑自己去找他。
“我纵不往,子宁不嗣音”子既不嗣音,便只有吾自往之了。
可是明知家秀和崔妈说什么也不会放她独自远行,只得暗暗准备了起来,将几件洗换衣裳打包收好,又将几件值钱首饰包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好容易等到黄帝百日,家秀携了崔妈去扫墓,因黄裳病着,便不要她同行。然而家秀一走,黄裳便将欲藏的包裹取出来,到依凡面前磕了头,流泪说:“妈,我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现在时局不稳,如果我就此回不来,妈你一定要自己保重啊。”
依凡自从黄帝死后亦发呆了,平时话也难得多说一句,这会儿却若有所悟,伸出手来抚摸着女儿的头,嘴里轻轻哼着歌儿,仍是那首“你是七层宝塔我是塔檐的风铃”
黄裳更加伤心,又重新磕了头站起,再抱依凡一下,便转身下了楼。几个洋仆看见她离开,瞪着蓝色眼珠子,嘀咕了几句,却照例不会多问。这便是洋仆人同中国佣人的不同,这要是搁在崔妈,是必定罗嗦个不休的。但是洋仆人却懂得把雇佣只当成一份工作,只管干自己的活,多一句话都不会多说。
这是黄裳第一次乘船。经过重庆时,江上起了风浪。黄裳本来已经晕得厉害,这时候更是吐得七荤八素,满眼里只见红的绿的黄的蓝的乱飞,满耳听到铙呀钹呀锣呀罄呀乱响,满嘴里酸的苦的辣的咸的滋味乱涌,趴在甲板上,恨不得把肝呀肠呀胃呀胆呀一齐呕出。
好容易下得船来,三魂已是走了七魄,好歹没有就此上了望夫台。一路打听着来了蔡家村,开口刚刚提起蔡卓文,那拄着锄头站着眼神儿不错盯着她看的半大小伙子已经“呀”的一声,拔脚飞奔起来,被问的老者便露出一脸暧昧的笑,道:“这小矮脚虎,打兔儿栽栽的,倒是蛮灵光的,你跟着他走,不会错的。”
黄裳于是便跟着那“小矮脚虎”走,经过一路的鸡鸭鹅屎,蓬窗竹门,土墙泥垛,牛圈茅坑,迤逦地来在村尾一个独门小院。院门敞开着,一目了然那院中稀落的几丛菜蔬,两棵果树,一个男人打着赤脚蹲在树底下就着泡菜喝稀饭,低着头“吸溜吸溜”地正酣畅,一只大黄狗在他脚底下打着转儿,希望间或能掉下一点残渣来让它与主人同乐。
那“小矮脚虎”“碰”一声,将本已开着的门再踹得开一点,扬起嗓门叫着:“镯子叔,有个婆娘找你。”
“做啥子事嘛?”那被称做“镯子叔”的男人操着标准的乡音困惑地抬起头来,露出一脸的胡茬,自下巴一直连到眉端去,顶着纵横的几条抬头纹,仿佛是舞台上紧锣密鼓后的一亮相,灯光照处,万籁俱寂,只衬着令人惊愕的一张脸——那,那是她的亲人哪!如何竟落魄至此了?
黄裳震惊地望着,一时竟是无语。在上海时他大氅西服的身形忽地闪现出来,面如古玉,鬓脚乌青,脚上一双皮鞋光可鉴人。那个永远衣冠楚楚的蔡卓文,那个出则汽车进则酒店的蔡先生,同这位打着赤脚的“镯子叔”果真是同一个人么?
卓文看到黄裳,却似乎并不惊讶,而只觉得漠然。“你怎么来了?”他说。眼中是这样地冷,冷得令人发抖。已经是春天,河里的水也化了。可是他的眼神,却仍然结冰。
“我来看你。”黄裳一阵惶惑,同时又深深地委屈,她没想到见面会是这样的,怎么会这样呢?她历经了千难万险来见他,好险没死了,原以为他会感动,会惊喜,可是,却是这样。
“我不能不知道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不放心。上海下了通缉令。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安全。”她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女学生,在向老师解释自己的错误,然而越描越黑,越描越黑,最终真的也成了假的,红的也成了黑的。
“通缉令?”他嘿嘿地笑起来,声音奇特而阴森。“通缉令”他重复着,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只是单纯地重复。他的眼神,他的声音,渗入这背景中,严丝合缝。他身后的长竹竿挑着几件洗干净的旧衣裳,灰蓝的,被太阳晒得薄而透亮,在风中依依地摇着,像一面旗。他身上也穿着一件同质地同色料的灰蓝衣裳,前襟敞开,露出狭长的一道胸脯,也像一面旗。还有他脚下的石墩,青灰紫褐,阳面被磨得铮亮,而阴面结着青苔,都像是旗。这些旗子一起摇动着呐喊着,没有声音,可是杀气腾腾。
黄裳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太阳暖暖地晒下来,可是她心里有一种寒肃的感觉。她将手伸进随身带来的背包,取出一长条油纸包裹着的东西来:“我给你带了这个。路上遇到风浪,不知道打湿了没有。”
卓文并不起身,就蹲在石墩上接过来,一层层打开,如同一层层剥出她的心——那是一盒烟,大支的雪茄。他把它们放在鼻子下面嗅着,仿佛在犹疑下一步该做什么。
雪茄烟熟悉的味道令他心酸,也益发觉得悲哀。悲哀在这样的境地相逢。他原本想,她的心是比秋日长空那般爽朗清远的,而他是划过天空的一只雁。雁飞得再高,终究要栖于野,那是天空不必知道的方向。天空只要记得雁曾经的鸣唳也就好了。
他转身离开,他希望留给黄裳的,是一个英雄的背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的一种苍凉深刻。可是现在,她偏偏寻到了英雄的故乡,雁落的泥潭。
她见到的,并不是一个落难的英雄,而只是一个还原的农民,这不能不让他惊怒莫名。
这时候门帘一挑,从屋里走出四个人来,打眼一看便知,是媳妇搀着婆婆,哥哥拉着弟弟,那种打死一窝烂死一块的至亲骨肉的味道是十里外也闻得出来的。都穿着灰蓝的衣裳,本色是浅的,补丁的地方略深一点——但也许补丁的颜色才是本色,日久洗得白了,因为贴到身上的年代不同,所以深浅不同——四人见了黄裳都是一愣,做媳妇的先招呼起来:“孩子他爹,家里是来了客了吗?怎么也不叫人坐下?”做婆婆的到底老道些,不忙亲热,且打听不速之客的来龙去脉:“哟,这是谁家的闺女,好齐整人儿。”
卓文这才站起来,将饭碗随手搁在石墩上,那大黄狗立刻跳跳地往前凑。卓文只得又端起来,眼看着地咕哝说:“这是黄裳,就是那个我在上海娶的媳妇儿。”
“那个上海娶的媳妇儿”这句话在语法上也许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在情感上,却是大大地不合理。黄裳忽然感到恐惧“上海娶的媳妇儿”就只该呆在上海吧?如何竟跑到酆都蔡家村来了?仿佛电影中的人物跑进现实里来,如此地格格不入。蔡家村,顾名思义,住的都是蔡家的人,她,虽然嫁了蔡卓文,可她算得上是一个蔡家人吗?况且,既然他要特地强调“那个上海娶的媳妇儿”自然就该另有一位“这个”有一位“村里娶的媳妇儿”了。是面前这位扶老携幼声势浩大的贤媳吗?然而他不是离婚了么?怎么她还在这里?还管他的妈叫妈,而他的孩子也管她叫妈?
尚未理清楚这些个人的关系,那老太太蔡婆婆已经咋唬起来:“哟,那是贵客了,还不快请进屋呢?”故意地把个“客”字咬得很重,支使着儿媳妇“真是的,小家贫户,也没什么可招待姑娘的,秀美,去洗几个果子给黄姑娘尝尝。我这个媳妇什么都好,就是没眼价儿,也不知招呼客人。”又嗔着两个孩子“怎不叫人呢?叫呀,叫姨。这是你爸外边娶的婆娘,搁在过去,你们应该管叫二娘的,现在不作兴了,就叫姨吧。叫呀。”
黄裳只觉得老太太脑前脑后都是眼,浑身上下都是嘴,飞钉射箭地,令她全然难以招架“外边娶的婆娘”“上海娶的媳妇儿”在这里她是没有名字的,只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填房”
忽然间,当年父亲在烟榻上褒贬阮玲玉的话蓦地兜上心来——“那陶季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老家原本有老婆的。这阮玲玉也是,闹来闹去,还是给人做小”——如今想起,分外刺心。她望着卓文:“你说你离了婚的。”软弱地,仿佛求证。
“我没有骗你,我的确离了婚,不过她不肯走。”便是这一句,再没有其他的话。
这是实情。可是她的心仍然被刺痛,一阵阵地往下沉,直沉进不见底的深渊去,周围一片漆黑,永远没有着落,谁来救她?她求助地望着卓文,然而他的眼中只是无情,只是难堪,只是疏淡遥远。他的呼吸清晰可闻,甚至她能感觉得到她的发丝拂着他的衣裳,但他们已是远了,远在天边。
她伸出手,伸向虚空:“卓文,救救我。”
她以为是在高喊了,可是实际上没有一丝声音。她忽然意识到,自小她是痛恨继室的,可是如今她自己也做了人家的继室了,却还没有当年孙佩蓝的威风,甚至不能真正得到人家人的承认。
她还想再喊,却突然张开嘴,一口鲜血喷出,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