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篇 (1/2)
59文学 www.59wx.cc,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是千年之后,换成大宋朝一大堆翰林们挠头。但别怕,希望还是有的。一来宋朝这时的藏书就是多,二来嘛,如大宋翰林学士加上各大书院这样的配置都搞不定的事,天下谁还能清楚呢?自然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首先,把需要的东西罗列一下。当年春秋名相管仲说的:要有“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江淮之间,一茅三脊”“东海比目鱼,西海比翼鸟”还要有凤凰、麒麟及其它15种珍禽异兽的出现,才能去封禅。据说管仲说完后,齐桓公就重新变成小白了,像个地道的小白痴那样傻了好一会后大叫一声“易牙,给寡人上菜!让封禅见鬼去”
现在这些东西由大宋朝翰林们发掘出来,上交赵恒,不知大宋官家是怎样一副嘴脸,不过估计也不妙,上面那些非人类遗产最后只留下“江淮之间,一茅三脊”其它一概忽略。
可就这一项,也够人抓狂的“三脊茅”到底长什么样?哪儿出产?古书上只写了“南方”于是大宋南方总动员,终于4月末,在岳州董皓老先生的指点带领下“三脊茅”终于找到了,数量也不少:30株。
第二,祭天需要玉器:玉牒加玉册
这按说不难,中国是产玉的国度。可雕琢玉器需要极长时间,就算是皇家急需,也没三五个月就能搞定的可能。但真正的奇迹出现了,一叫赵荣的皇家玉工向赵恒报告:以前您老爸太宗皇帝曾雕琢过这些玩意儿。当时整整用了1年多时间才做好,但一直没用,都存在某某库房里呢。
赵恒一听大喜,马上去查,结果千真万确。用料上乘、精雕细琢的玉牒、玉册都静静躺在库房深处,像是在24年前就一直在等待现在这一天。皇帝手捧玉器,感慨万千“先帝真有先见之明啊”他也许不知道:毕生追求荣誉的赵光义陛下在984年也曾想过封禅。但后来还是取消了…
5月3日,王钦若上奏泰山突然涌出了股清泉,旁边的锡山上出现了苍龙。
7日,命王旦、冯拯、赵安仁3位宰相分撰玉牒、玉册文。
6月3日,翰林们将拟定的封禅礼仪上奏,皇帝亲自批示,御笔对其中19件事作出了增、删、改,命封禅大礼五使斟酌。
皇帝派孙奭去辽国,通知他的好弟弟及萧叔母,我这是要去山东地界“祭天”可不是第三次御驾亲征啊!友邦不必惊诧…
5月17日。赵恒在梦中又见到了那位神仙。神仙告诉他将有第三封天书降临。果然,正在泰山监工的王钦若来上奏了:6月5日,醴泉亭的北面草地上,一块黄绸子从天而降,最先看到第三份“天书”的是一叫董祚的木工,但上面的字他一个不认识,于是他报告给了皇城使王居正,王居正又报告给了我。我不敢怠慢,马上加急送进皇宫给您…不知最近外星人的邮局是否很忙。反正赵恒接二连三收到了上帝密信。
21日,大赦兖州罪犯。
8月17日,令整个10月这一个月内,天下禁屠宰。21日。王钦若来朝,献芝草8千。
9月3日,命前宰相向敏中为东京留守。23日,赵安仁献上五色金丹、紫芝8700。28日。赵恒在崇德殿亲自排练封禅礼仪。
10月4日,浩浩荡荡的封禅大队走出开封。20日来到泰山脚下的乾封县。21日,皇帝在穆清殿斋戒。王钦若献芝草38千。22日,群臣上奏泰山顶上出现五色祥云,皇帝与近臣登后亭望之,给此亭取名瑞云亭。一叫朱巽的人先捧着玉册、玉牒登山。
1008年10月23日,大宋真宗皇帝赵恒登泰山!连同皇帝在内共24人。其中有2位王爷——宁王赵元偓、舒王赵元偁。即宁且舒,口彩甚好。外加“大礼五使”等顶级官员及一些有头有脸的太监。而在泰山脚下直到玉皇顶的一路上,守卫士兵则达到了“两步一人”程度。
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先是坐着特制的“金辂”到了山门,然后改穿靴袍,换成“步辇”继续往上爬,快到山顶时,皇帝下辇步行。
24日祭天大典。大宋真宗皇帝赵恒身穿衮服,头戴冕冠,率先奠献,大宋首相王旦在旁跪读玉册、玉牒文字“天赐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当然这是简化的,原文3篇“玉牒文”“玉策文”“玉册文”合计共640余字,都记下来的话等于上了堂古文课,且会让我们更佩服赵恒。冬天的泰山极顶是非常冷的,就算他的“衮服冕冠”再特制加厚,恐怕也不是那么舒服。
之后,宁王赵元偓亚献、舒王赵元偁终献,三献成礼,最后把玉册、玉牒放进金匣、玉匣中,再用金屑、**和成的泥把金玉双匣封固,放入事先做好的石函中。至此祭天之礼大成,山上山下齐呼万岁,大宋天子独立山巅,前有古人后无来者,顾盼自雄。
25日祭地大典,赵恒在社首山,完成了和昨天祭天大典差不多的一整套流程…
26日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
按说东封泰山至此应圆满结束了,可赵恒不这么想——我们的传统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你们说: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人人面露惧色,低声回答:祭孔…
27日,车驾从奉符县(乾封县改名)出发,往曲阜而去。这一天,皇帝下诏恢复常膳,他觉得真是难为了各位臣子们吃了这几天素,却没想到枢密副使马知节说了一句大实话“素食唯陛下一人。我等皆私下食肉”皇帝目瞪口呆…
11月1日,皇帝来到孔夫子的老家亲自祭拜,并给老人家加官进爵“玄圣文宣王”但估计赵恒本人是非常不爽的。因孔子的文宣王称号早就有了,再封也体现不出大宋... -->>
于是千年之后,换成大宋朝一大堆翰林们挠头。但别怕,希望还是有的。一来宋朝这时的藏书就是多,二来嘛,如大宋翰林学士加上各大书院这样的配置都搞不定的事,天下谁还能清楚呢?自然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首先,把需要的东西罗列一下。当年春秋名相管仲说的:要有“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江淮之间,一茅三脊”“东海比目鱼,西海比翼鸟”还要有凤凰、麒麟及其它15种珍禽异兽的出现,才能去封禅。据说管仲说完后,齐桓公就重新变成小白了,像个地道的小白痴那样傻了好一会后大叫一声“易牙,给寡人上菜!让封禅见鬼去”
现在这些东西由大宋朝翰林们发掘出来,上交赵恒,不知大宋官家是怎样一副嘴脸,不过估计也不妙,上面那些非人类遗产最后只留下“江淮之间,一茅三脊”其它一概忽略。
可就这一项,也够人抓狂的“三脊茅”到底长什么样?哪儿出产?古书上只写了“南方”于是大宋南方总动员,终于4月末,在岳州董皓老先生的指点带领下“三脊茅”终于找到了,数量也不少:30株。
第二,祭天需要玉器:玉牒加玉册
这按说不难,中国是产玉的国度。可雕琢玉器需要极长时间,就算是皇家急需,也没三五个月就能搞定的可能。但真正的奇迹出现了,一叫赵荣的皇家玉工向赵恒报告:以前您老爸太宗皇帝曾雕琢过这些玩意儿。当时整整用了1年多时间才做好,但一直没用,都存在某某库房里呢。
赵恒一听大喜,马上去查,结果千真万确。用料上乘、精雕细琢的玉牒、玉册都静静躺在库房深处,像是在24年前就一直在等待现在这一天。皇帝手捧玉器,感慨万千“先帝真有先见之明啊”他也许不知道:毕生追求荣誉的赵光义陛下在984年也曾想过封禅。但后来还是取消了…
5月3日,王钦若上奏泰山突然涌出了股清泉,旁边的锡山上出现了苍龙。
7日,命王旦、冯拯、赵安仁3位宰相分撰玉牒、玉册文。
6月3日,翰林们将拟定的封禅礼仪上奏,皇帝亲自批示,御笔对其中19件事作出了增、删、改,命封禅大礼五使斟酌。
皇帝派孙奭去辽国,通知他的好弟弟及萧叔母,我这是要去山东地界“祭天”可不是第三次御驾亲征啊!友邦不必惊诧…
5月17日。赵恒在梦中又见到了那位神仙。神仙告诉他将有第三封天书降临。果然,正在泰山监工的王钦若来上奏了:6月5日,醴泉亭的北面草地上,一块黄绸子从天而降,最先看到第三份“天书”的是一叫董祚的木工,但上面的字他一个不认识,于是他报告给了皇城使王居正,王居正又报告给了我。我不敢怠慢,马上加急送进皇宫给您…不知最近外星人的邮局是否很忙。反正赵恒接二连三收到了上帝密信。
21日,大赦兖州罪犯。
8月17日,令整个10月这一个月内,天下禁屠宰。21日。王钦若来朝,献芝草8千。
9月3日,命前宰相向敏中为东京留守。23日,赵安仁献上五色金丹、紫芝8700。28日。赵恒在崇德殿亲自排练封禅礼仪。
10月4日,浩浩荡荡的封禅大队走出开封。20日来到泰山脚下的乾封县。21日,皇帝在穆清殿斋戒。王钦若献芝草38千。22日,群臣上奏泰山顶上出现五色祥云,皇帝与近臣登后亭望之,给此亭取名瑞云亭。一叫朱巽的人先捧着玉册、玉牒登山。
1008年10月23日,大宋真宗皇帝赵恒登泰山!连同皇帝在内共24人。其中有2位王爷——宁王赵元偓、舒王赵元偁。即宁且舒,口彩甚好。外加“大礼五使”等顶级官员及一些有头有脸的太监。而在泰山脚下直到玉皇顶的一路上,守卫士兵则达到了“两步一人”程度。
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袍,先是坐着特制的“金辂”到了山门,然后改穿靴袍,换成“步辇”继续往上爬,快到山顶时,皇帝下辇步行。
24日祭天大典。大宋真宗皇帝赵恒身穿衮服,头戴冕冠,率先奠献,大宋首相王旦在旁跪读玉册、玉牒文字“天赐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当然这是简化的,原文3篇“玉牒文”“玉策文”“玉册文”合计共640余字,都记下来的话等于上了堂古文课,且会让我们更佩服赵恒。冬天的泰山极顶是非常冷的,就算他的“衮服冕冠”再特制加厚,恐怕也不是那么舒服。
之后,宁王赵元偓亚献、舒王赵元偁终献,三献成礼,最后把玉册、玉牒放进金匣、玉匣中,再用金屑、**和成的泥把金玉双匣封固,放入事先做好的石函中。至此祭天之礼大成,山上山下齐呼万岁,大宋天子独立山巅,前有古人后无来者,顾盼自雄。
25日祭地大典,赵恒在社首山,完成了和昨天祭天大典差不多的一整套流程…
26日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
按说东封泰山至此应圆满结束了,可赵恒不这么想——我们的传统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你们说: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人人面露惧色,低声回答:祭孔…
27日,车驾从奉符县(乾封县改名)出发,往曲阜而去。这一天,皇帝下诏恢复常膳,他觉得真是难为了各位臣子们吃了这几天素,却没想到枢密副使马知节说了一句大实话“素食唯陛下一人。我等皆私下食肉”皇帝目瞪口呆…
11月1日,皇帝来到孔夫子的老家亲自祭拜,并给老人家加官进爵“玄圣文宣王”但估计赵恒本人是非常不爽的。因孔子的文宣王称号早就有了,再封也体现不出大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