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新政㈡ (2/2)
59文学 www.59wx.cc,普天之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尽天时、地利、人和三利,然并非国强民富令彼不敢仰视之故。孤挟此大胜,外连金国,压迫宋国,不过是从宋国取些好处罢了?”赵诚承认道。
“老衲斗胆进言,国主此计怕是有失厚道。”
“大师此言差矣,大师学的是佛法,讲究的是剃度世人。以慈悲之心看这世上诸人万事。孤学地是王霸之道,无所谓厚道,却有阳谋阴谋。孤所看重地是孤之百姓是否永享太平,至于那外国人,那与孤无关,除非有朝一日,彼国成了我国子民。”赵诚道“自孤手中死者多也,其中本不该死者数不胜数。纵是那夏国末主李虽是死在孤刀下。却也是因为有蒙古人的命令,非孤所愿也。所谓止戈为武。并非是斩首亿万垒尸为一京观。杀人盈野,流血成河,则是保国卫民,否则吾国吾民将被敌寇视若草芥,文物、典章、礼教不得发扬光大。此乃真正大功业,自古王者逝去千年,惟文章不朽,孤愿”
“!”那伺候茶水的仆人一时不慎失手将茶杯打碎,七零八落,也打断了赵诚的话。赵诚的亲卫们以为发生不测“呼”地冲了进来。
“国主恕罪、恕罪!”行秀连忙致歉道,又转头对着那位吓得趴在地上的杂役说道“圆真,贵客在此,你怎如此鲁莽?还不快收拾干净。”
那法号叫圆真的杂役忙不迭地收拾碎片,赵诚挥手命亲卫们离开,他这才真正注意到这个杂役三十多岁,留着短发,却未受诫,文质彬彬的样子,若是蓄发换一身文士衫,也必是一位儒雅之人。但此人却有一个真正地法号,僧不像僧,杂役不像杂役。
“等等,你抬起头来!”赵诚忽然命道。
那圆真身子一僵,缓缓地抬起头来,低眉顺眼,不敢直视。赵诚瞪了大半天,奇道:“孤怎么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你?”
“国主说笑了,圆真自燕京投入我门下不过一年多,听湛然居士(耶律楚材)说,国主长于大漠,又久仕西域与中兴储,岂见过老衲这不成器的弟子?”
圆真也道:“国主怕是认错人了,小僧不过是无名之人,岂能入国主法眼?”
“真的吗?”赵诚对自己一向不错的记忆力有些怀疑“你这面相孤一定在哪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你是何方人氏?”
“回国主,小僧幼时就是本地人生,只是后来流落北方而已,身世飘零,不堪回首,更不敢劳国主惦记。”圆真跪在一角说道。
“这也难怪,你这口音不像是燕京口音。孤观你所言,你怕是读过书吧?”赵诚心中却更怀疑了,因为这个半吊子和尚在面对自己的质疑之时。从慌乱之中很快镇静了下来,似是见过大场面的。
“回国主,小僧幼时习得几个字罢了。小僧幸遇名师,见识了佛法无边,对佛经之外地书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圆真答道。
赵诚瞅了瞅圆真,又转头瞅了瞅行秀,那行秀微闭着眼。像是睡着了一般。
或许察觉了赵诚心中地不满,行秀这才开口道:“我这个弟子身世可怜,老衲见他聪慧,又看破红尘。但他又有家室,我便让他带发修行,幸国主厚赐资财,又赐城郊良田,如此也不多他一家数
行秀示意圆真退到一边。
“原为如此!”赵诚道。他心知行秀对自己有所隐瞒,但也不便逼迫,遂将此事揭过,待以后命人暗中追查。又道:“孤赐戒坛寺良田金银,倒并非是因为我妻信仰佛法。孤并不信佛。”
“请国主详言,老衲洗耳恭听!”行秀听赵诚如此理直气壮地坦承说自己不信佛。倒产生了点化赵诚的“雄心壮志”来。
“我河西向来是佛家圣地,中兴府自不必说,贺兰山中那些残破地连绵寺院也不必提,单是河西五郡,沙、瓜、肃、甘、凉寺庙、洞窟无数,大约是佛法自天竺东传,我河西乃必经之地也。”
“阿弥陀佛。国主亲著之西游记老衲也曾拜读过,玄奘西行,披荆斩棘,乃我佛门弟子景仰也。”行秀笑道“老衲本以为国主是我释家笃信弟子,只是未料到国主竟说自己不信佛。”
“那不过是孤少时地游戏之作,当不得真。虽不信佛,孤不过是景仰玄奘法师追求真知的精神罢了,倘若世人皆有玄奘地万中之一地雄心壮志。世上还有什么难事办不到地?”赵诚摆了摆手道“恰如大师方才所言,孤曾与晋卿在西域盘桓过不短年月。西域如今最盛的却不是佛法。”
“老衲亦知此,东土佛法传自西天天竺,彼处佛门已颓废也。”
“那么大师可知佛法为何东方兴盛而西方败亡之故?”
这佛经被西域僧人驮到了东方,便落地生根,越来越枝繁叶茂了起来,采生出不少门派来,又与本土儒道相融。也有许多文人们也借用佛家经义来阐扬儒家学术。这当中还离不开官府的扶持。
行秀面露一丝笑意。等待赵诚说下去。
“西风东渐,西域商人每每聚于我朝。必诵读古兰经,面朝他们先知诞生的方向膜拜。”赵诚道“商人来我朝,孤当然欢迎,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也。眼下正是收起刀箭之时,孤正勤于新政,让我朝早日国强民富,成一方东土,时不我待也。但西域人来得多了,便又滋生不少事端,他们每每要求独辟一处建筑寺庙,此诚非孤所愿也。”
“国主不如敕令全国,命其不得在东土传教。”行秀笑道“那唐时的大秦景教不也是曾流行中国吗?至今又有何处可见信其宗旨者?”
“话虽如此,然信仰之事,并非官府强力所能压抑的,抑不疯。然吾国吾民,释、道、儒三教足矣!”赵诚道“我河西众寺院,因久于战火,残破不堪,又僧道逃亡者众。我河西信佛者不知确数,却无处可学佛道。孤将不吝施财,重修佛寺道观,建学校,兴科举,宣扬先贤文字,以教化百姓。愿惟我华夏神州,百姓习礼义、知廉耻,三教俱兴,令万民归心!”
“若是国主有所令,老衲愿效力于前!”行秀见赵诚目光远大,又心机甚深,极力暗示,连忙伏身表示赞成。
“听闻大师弟子众多,大多散落中原各地主持一方宝刹。”赵诚道“大师不如修书与众弟子大贤,请诸法师西来我河西弘扬佛法。古有西风东渐,今日难不成不可东风西渐?孤愿拜大师为国师,亦愿以厚礼待诸位法师!”
“阿弥陀佛,愧不敢当、愧不敢当!”行秀高宣佛号,口中虽谦虚,脸上却是无比的荣光。
赵诚见行秀虽是得道高僧,亦不免有些得意,口中却笑道:“大师当得起国师这一称号的!”
尽天时、地利、人和三利,然并非国强民富令彼不敢仰视之故。孤挟此大胜,外连金国,压迫宋国,不过是从宋国取些好处罢了?”赵诚承认道。
“老衲斗胆进言,国主此计怕是有失厚道。”
“大师此言差矣,大师学的是佛法,讲究的是剃度世人。以慈悲之心看这世上诸人万事。孤学地是王霸之道,无所谓厚道,却有阳谋阴谋。孤所看重地是孤之百姓是否永享太平,至于那外国人,那与孤无关,除非有朝一日,彼国成了我国子民。”赵诚道“自孤手中死者多也,其中本不该死者数不胜数。纵是那夏国末主李虽是死在孤刀下。却也是因为有蒙古人的命令,非孤所愿也。所谓止戈为武。并非是斩首亿万垒尸为一京观。杀人盈野,流血成河,则是保国卫民,否则吾国吾民将被敌寇视若草芥,文物、典章、礼教不得发扬光大。此乃真正大功业,自古王者逝去千年,惟文章不朽,孤愿”
“!”那伺候茶水的仆人一时不慎失手将茶杯打碎,七零八落,也打断了赵诚的话。赵诚的亲卫们以为发生不测“呼”地冲了进来。
“国主恕罪、恕罪!”行秀连忙致歉道,又转头对着那位吓得趴在地上的杂役说道“圆真,贵客在此,你怎如此鲁莽?还不快收拾干净。”
那法号叫圆真的杂役忙不迭地收拾碎片,赵诚挥手命亲卫们离开,他这才真正注意到这个杂役三十多岁,留着短发,却未受诫,文质彬彬的样子,若是蓄发换一身文士衫,也必是一位儒雅之人。但此人却有一个真正地法号,僧不像僧,杂役不像杂役。
“等等,你抬起头来!”赵诚忽然命道。
那圆真身子一僵,缓缓地抬起头来,低眉顺眼,不敢直视。赵诚瞪了大半天,奇道:“孤怎么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你?”
“国主说笑了,圆真自燕京投入我门下不过一年多,听湛然居士(耶律楚材)说,国主长于大漠,又久仕西域与中兴储,岂见过老衲这不成器的弟子?”
圆真也道:“国主怕是认错人了,小僧不过是无名之人,岂能入国主法眼?”
“真的吗?”赵诚对自己一向不错的记忆力有些怀疑“你这面相孤一定在哪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你是何方人氏?”
“回国主,小僧幼时就是本地人生,只是后来流落北方而已,身世飘零,不堪回首,更不敢劳国主惦记。”圆真跪在一角说道。
“这也难怪,你这口音不像是燕京口音。孤观你所言,你怕是读过书吧?”赵诚心中却更怀疑了,因为这个半吊子和尚在面对自己的质疑之时。从慌乱之中很快镇静了下来,似是见过大场面的。
“回国主,小僧幼时习得几个字罢了。小僧幸遇名师,见识了佛法无边,对佛经之外地书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圆真答道。
赵诚瞅了瞅圆真,又转头瞅了瞅行秀,那行秀微闭着眼。像是睡着了一般。
或许察觉了赵诚心中地不满,行秀这才开口道:“我这个弟子身世可怜,老衲见他聪慧,又看破红尘。但他又有家室,我便让他带发修行,幸国主厚赐资财,又赐城郊良田,如此也不多他一家数
行秀示意圆真退到一边。
“原为如此!”赵诚道。他心知行秀对自己有所隐瞒,但也不便逼迫,遂将此事揭过,待以后命人暗中追查。又道:“孤赐戒坛寺良田金银,倒并非是因为我妻信仰佛法。孤并不信佛。”
“请国主详言,老衲洗耳恭听!”行秀听赵诚如此理直气壮地坦承说自己不信佛。倒产生了点化赵诚的“雄心壮志”来。
“我河西向来是佛家圣地,中兴府自不必说,贺兰山中那些残破地连绵寺院也不必提,单是河西五郡,沙、瓜、肃、甘、凉寺庙、洞窟无数,大约是佛法自天竺东传,我河西乃必经之地也。”
“阿弥陀佛。国主亲著之西游记老衲也曾拜读过,玄奘西行,披荆斩棘,乃我佛门弟子景仰也。”行秀笑道“老衲本以为国主是我释家笃信弟子,只是未料到国主竟说自己不信佛。”
“那不过是孤少时地游戏之作,当不得真。虽不信佛,孤不过是景仰玄奘法师追求真知的精神罢了,倘若世人皆有玄奘地万中之一地雄心壮志。世上还有什么难事办不到地?”赵诚摆了摆手道“恰如大师方才所言,孤曾与晋卿在西域盘桓过不短年月。西域如今最盛的却不是佛法。”
“老衲亦知此,东土佛法传自西天天竺,彼处佛门已颓废也。”
“那么大师可知佛法为何东方兴盛而西方败亡之故?”
这佛经被西域僧人驮到了东方,便落地生根,越来越枝繁叶茂了起来,采生出不少门派来,又与本土儒道相融。也有许多文人们也借用佛家经义来阐扬儒家学术。这当中还离不开官府的扶持。
行秀面露一丝笑意。等待赵诚说下去。
“西风东渐,西域商人每每聚于我朝。必诵读古兰经,面朝他们先知诞生的方向膜拜。”赵诚道“商人来我朝,孤当然欢迎,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也。眼下正是收起刀箭之时,孤正勤于新政,让我朝早日国强民富,成一方东土,时不我待也。但西域人来得多了,便又滋生不少事端,他们每每要求独辟一处建筑寺庙,此诚非孤所愿也。”
“国主不如敕令全国,命其不得在东土传教。”行秀笑道“那唐时的大秦景教不也是曾流行中国吗?至今又有何处可见信其宗旨者?”
“话虽如此,然信仰之事,并非官府强力所能压抑的,抑不疯。然吾国吾民,释、道、儒三教足矣!”赵诚道“我河西众寺院,因久于战火,残破不堪,又僧道逃亡者众。我河西信佛者不知确数,却无处可学佛道。孤将不吝施财,重修佛寺道观,建学校,兴科举,宣扬先贤文字,以教化百姓。愿惟我华夏神州,百姓习礼义、知廉耻,三教俱兴,令万民归心!”
“若是国主有所令,老衲愿效力于前!”行秀见赵诚目光远大,又心机甚深,极力暗示,连忙伏身表示赞成。
“听闻大师弟子众多,大多散落中原各地主持一方宝刹。”赵诚道“大师不如修书与众弟子大贤,请诸法师西来我河西弘扬佛法。古有西风东渐,今日难不成不可东风西渐?孤愿拜大师为国师,亦愿以厚礼待诸位法师!”
“阿弥陀佛,愧不敢当、愧不敢当!”行秀高宣佛号,口中虽谦虚,脸上却是无比的荣光。
赵诚见行秀虽是得道高僧,亦不免有些得意,口中却笑道:“大师当得起国师这一称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