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荀贞笑道:“知道你这些天忙,忙得脚打后脑勺,就没去扰你。”
钟繇不乐意,说道:“长辈临县,晚辈自该相迎,这怎么能是‘扰’呢?”说完,又道,“还有你上次捕拿张直,去与郭俊、杜佑商量了,却不来找我,真是岂有此理”这件事,钟繇已经抱怨过好几次了,自张直被捕之后,每次见到荀贞,他都会抱怨一通。
荀贞诚恳地说道:“元常兄,我非是不想找你,张让势大,捕拿张直必会惹他发怒,我是不愿陷你入险境啊。”
钟繇说道:“我岂贪生怕死之辈?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荀贞笑道:“我知兄清节直道,这件事是我办得不对。”
钟繇又嘟哝埋怨了几句,也就罢了,顿了一顿,转顾左右,见荀彧、陈群等都走到了前边,身边无人,放低声音,说道,“贞之,我适才与王主簿同来,在路上听他说,据朝中人言,张让对你与杜佑捕拿张直以及郭俊不徇私情,判处张直弃市极是恼怒,不过却因你军功显赫,荀氏、杜氏、郭氏并为天下名门之故,所以虽有意寻你等麻烦,却也是无计可施。”王兰能被文太守辟为主簿,也是出身士族名门,其族人有在朝中任官的,平时有书信来往,对朝中之事消息灵通。
荀贞知张让、赵忠没几年的威风了,虽然担忧捕拿张直之事会惹怒张让,但也只是担忧,并不惧怕,他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性命,如果获罪,他最多学一学党人的前辈们,如张俭、何顒,亡命江湖,躲上几年就是,他最关心的是佐军司马这个职务会不会因此事泡汤,此时听了钟繇之言,放下了心,说道:“为在下之事,让元常兄费心了。”
钟繇不乐地说道:“你我关系,还用见外?”
两人相顾一笑。荀贞和钟繇的关系原本就很亲近,但在捕拿了张直后,荀贞明显感觉到钟繇对他似乎是更加亲近了,他想道:“捕拿张直本是我被迫之举,却因此事先后得了王允、孔融、元常等人的另眼相看,也算是额外的收获罢”对此,他颇为惭愧。
到了郡府,王允、文太守率州、郡吏员在府门相迎。
府中点起了烛火,灯火通明,众人登堂入室。
歌女奏乐,舞女起舞,侍女奉上精美的馔食,满堂数十人,褒衣博带,皆鸿儒硕学,州郡之名士也。皇甫嵩、朱俊亦相继来到。宾主举杯,饮宴欢笑之时,堂外吏员来报,说是有人求见荀贞,荀贞告罪出堂,乃是原中卿取来了一盒陈芷亲手所制的酱菜。他接过来,藏於袖中,回入堂上。
盒子藏在袖中,袖子鼓囊囊的,堂上许多人都看到了,不过因为礼节,没人问,只有孔融带了三分醉意,对他召手示意,笑问道:“荀掾出时空手,还时却袖中鼓起,袖中藏的是何物?可是美酒么?”
荀贞本想悄悄地把酱菜奉给陈纪、荀爽、荀衢,却被孔融叫破,拜倒席间,取出盒子,捧在手上,答道:“此中乃是拙荆所制之酱菜,下吏的叔丈人思念此味,故下吏遣人去舍中取了些来,想献给叔丈人、族父、族兄。”
孔融怔了一怔,不觉叹道:“荀掾孝心可嘉。”
王允笑道:“文举以为是美酒,原来是美食。若是美酒,我也想品尝一二,既是美食,乃贞之的孝心,我等却不好从陈公、荀公的口中夺食了。”说着,哈哈一笑,对荀贞说道,“贞之,快献给你的叔丈人和你的族父、族兄吧。”
荀贞应诺,献给了荀爽、陈纪、荀衢。陈纪没想到他随口一句想念陈芷所制之酱菜,荀贞竟牢牢记在心上,专门令人去舍中取来了一盒,欣慰欢喜,心道:“贞之虽有时行事刚猛,但却恪守礼节,极有孝心。”
席上诸人尽欢。席散之时,王允说道:“诸公云集阳翟,可谓群贤毕集。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我意在三天后召开一个讲经会,诸公意下如何?”讲经会,顾名思义,辩论儒家经文之会。席上众人皆是此道高手,没有异议,就此约定。
出了太守府,荀贞、荀攸、荀成送荀衢、陈纪等人回住处,又留下来陪他们说话。
荀衢见荀贞若有所思,问道:“贞之,在想什么?”
荀贞答道:“仲兄,我在想王公今晚在散席时说的那一句话。”
荀衢问道:“哪句话?”
“王公说:‘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便是这一句。”
荀衢问道:“这一句有何可想的?”
荀贞答道:“一次经会似还不足以起到‘重整文事’之作用,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在颍阴办一个私学呢?”
“办一个私学?”
“是啊,仲兄以为如何?”
两汉游学之风极盛,各地的饱学宿儒多设馆授学,於当下来说,最出名的私学大约应是北海郑玄所办之学馆了,弟子常数千,其中不乏天下名士,如崔琰、国渊、郗虑、孙乾等。荀贞的旧识,现为颍阴主簿的秦干也是郑玄的弟子。单就颍川来说,阳翟郭氏、许县陈氏等也办的有私学。西乡三老宣博年少时就在郭氏的私学里学过律法,——宣博虽只是一个乡老,也设的有学馆,时尚、宣康等就是他学馆里的弟子。荀氏也有私学,荀淑在世时,李固、李膺等名士都师从过他,荀淑去世后,逢上党锢,荀氏便收缩了私学的规模,如今主要是面对本族子弟,外姓的不多,文聘算是一个,别的就没几个了。
对这些硕儒来说,办私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传他们自己所习之道,但对荀贞来说,他目前还不太重视这个“道”,他看重的是:若能说服族中,扩大一下荀氏私学的规模,多召一些外姓弟子,那么这个私学就等同是一个人才储备库了。
办私学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师资力量,一个是授学场地。荀氏族中名儒众多,师资力量不是问题,场地也不是问题。郑玄家贫,陈寔家也不富,靠着弟子们的“学费”,他们就能办的起私学,何况荀贞手中有数亿钱财?
荀衢想了一想,说道:“今党锢已解,此事可行。黄巾之所以生乱,一因阉宦当权,州郡之吏多贪浊鄙人,二也是因世风日下,圣人之道不显,正该以‘礼教’导之。贞之,你能想到设馆授学,敦实风俗,这很好我明天就去拜见我再从父,将此事禀告与他。我想,他应会欣然同意。待我归家后,我再请示一下家长,家长也应不会反对。只要得到家长的允可,这私学就可办起了。”
“再从父”说的是荀爽。说着话,他又轻咳不止。
荀贞望向窗外,夜已深,说道:“此事全凭仲兄筹划。仲兄病体未愈,我等不多坐了。仲兄,你保重身体,早点休息。”辞别荀衢、陈纪,踏着夜色归舍。这会儿城门已关,荀攸、荀成回不去城外营中了,便在荀贞舍中住了一夜。
.T
。
荀贞笑道:“知道你这些天忙,忙得脚打后脑勺,就没去扰你。”
钟繇不乐意,说道:“长辈临县,晚辈自该相迎,这怎么能是‘扰’呢?”说完,又道,“还有你上次捕拿张直,去与郭俊、杜佑商量了,却不来找我,真是岂有此理”这件事,钟繇已经抱怨过好几次了,自张直被捕之后,每次见到荀贞,他都会抱怨一通。
荀贞诚恳地说道:“元常兄,我非是不想找你,张让势大,捕拿张直必会惹他发怒,我是不愿陷你入险境啊。”
钟繇说道:“我岂贪生怕死之辈?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荀贞笑道:“我知兄清节直道,这件事是我办得不对。”
钟繇又嘟哝埋怨了几句,也就罢了,顿了一顿,转顾左右,见荀彧、陈群等都走到了前边,身边无人,放低声音,说道,“贞之,我适才与王主簿同来,在路上听他说,据朝中人言,张让对你与杜佑捕拿张直以及郭俊不徇私情,判处张直弃市极是恼怒,不过却因你军功显赫,荀氏、杜氏、郭氏并为天下名门之故,所以虽有意寻你等麻烦,却也是无计可施。”王兰能被文太守辟为主簿,也是出身士族名门,其族人有在朝中任官的,平时有书信来往,对朝中之事消息灵通。
荀贞知张让、赵忠没几年的威风了,虽然担忧捕拿张直之事会惹怒张让,但也只是担忧,并不惧怕,他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性命,如果获罪,他最多学一学党人的前辈们,如张俭、何顒,亡命江湖,躲上几年就是,他最关心的是佐军司马这个职务会不会因此事泡汤,此时听了钟繇之言,放下了心,说道:“为在下之事,让元常兄费心了。”
钟繇不乐地说道:“你我关系,还用见外?”
两人相顾一笑。荀贞和钟繇的关系原本就很亲近,但在捕拿了张直后,荀贞明显感觉到钟繇对他似乎是更加亲近了,他想道:“捕拿张直本是我被迫之举,却因此事先后得了王允、孔融、元常等人的另眼相看,也算是额外的收获罢”对此,他颇为惭愧。
到了郡府,王允、文太守率州、郡吏员在府门相迎。
府中点起了烛火,灯火通明,众人登堂入室。
歌女奏乐,舞女起舞,侍女奉上精美的馔食,满堂数十人,褒衣博带,皆鸿儒硕学,州郡之名士也。皇甫嵩、朱俊亦相继来到。宾主举杯,饮宴欢笑之时,堂外吏员来报,说是有人求见荀贞,荀贞告罪出堂,乃是原中卿取来了一盒陈芷亲手所制的酱菜。他接过来,藏於袖中,回入堂上。
盒子藏在袖中,袖子鼓囊囊的,堂上许多人都看到了,不过因为礼节,没人问,只有孔融带了三分醉意,对他召手示意,笑问道:“荀掾出时空手,还时却袖中鼓起,袖中藏的是何物?可是美酒么?”
荀贞本想悄悄地把酱菜奉给陈纪、荀爽、荀衢,却被孔融叫破,拜倒席间,取出盒子,捧在手上,答道:“此中乃是拙荆所制之酱菜,下吏的叔丈人思念此味,故下吏遣人去舍中取了些来,想献给叔丈人、族父、族兄。”
孔融怔了一怔,不觉叹道:“荀掾孝心可嘉。”
王允笑道:“文举以为是美酒,原来是美食。若是美酒,我也想品尝一二,既是美食,乃贞之的孝心,我等却不好从陈公、荀公的口中夺食了。”说着,哈哈一笑,对荀贞说道,“贞之,快献给你的叔丈人和你的族父、族兄吧。”
荀贞应诺,献给了荀爽、陈纪、荀衢。陈纪没想到他随口一句想念陈芷所制之酱菜,荀贞竟牢牢记在心上,专门令人去舍中取来了一盒,欣慰欢喜,心道:“贞之虽有时行事刚猛,但却恪守礼节,极有孝心。”
席上诸人尽欢。席散之时,王允说道:“诸公云集阳翟,可谓群贤毕集。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我意在三天后召开一个讲经会,诸公意下如何?”讲经会,顾名思义,辩论儒家经文之会。席上众人皆是此道高手,没有异议,就此约定。
出了太守府,荀贞、荀攸、荀成送荀衢、陈纪等人回住处,又留下来陪他们说话。
荀衢见荀贞若有所思,问道:“贞之,在想什么?”
荀贞答道:“仲兄,我在想王公今晚在散席时说的那一句话。”
荀衢问道:“哪句话?”
“王公说:‘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便是这一句。”
荀衢问道:“这一句有何可想的?”
荀贞答道:“一次经会似还不足以起到‘重整文事’之作用,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在颍阴办一个私学呢?”
“办一个私学?”
“是啊,仲兄以为如何?”
两汉游学之风极盛,各地的饱学宿儒多设馆授学,於当下来说,最出名的私学大约应是北海郑玄所办之学馆了,弟子常数千,其中不乏天下名士,如崔琰、国渊、郗虑、孙乾等。荀贞的旧识,现为颍阴主簿的秦干也是郑玄的弟子。单就颍川来说,阳翟郭氏、许县陈氏等也办的有私学。西乡三老宣博年少时就在郭氏的私学里学过律法,——宣博虽只是一个乡老,也设的有学馆,时尚、宣康等就是他学馆里的弟子。荀氏也有私学,荀淑在世时,李固、李膺等名士都师从过他,荀淑去世后,逢上党锢,荀氏便收缩了私学的规模,如今主要是面对本族子弟,外姓的不多,文聘算是一个,别的就没几个了。
对这些硕儒来说,办私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传他们自己所习之道,但对荀贞来说,他目前还不太重视这个“道”,他看重的是:若能说服族中,扩大一下荀氏私学的规模,多召一些外姓弟子,那么这个私学就等同是一个人才储备库了。
办私学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师资力量,一个是授学场地。荀氏族中名儒众多,师资力量不是问题,场地也不是问题。郑玄家贫,陈寔家也不富,靠着弟子们的“学费”,他们就能办的起私学,何况荀贞手中有数亿钱财?
荀衢想了一想,说道:“今党锢已解,此事可行。黄巾之所以生乱,一因阉宦当权,州郡之吏多贪浊鄙人,二也是因世风日下,圣人之道不显,正该以‘礼教’导之。贞之,你能想到设馆授学,敦实风俗,这很好我明天就去拜见我再从父,将此事禀告与他。我想,他应会欣然同意。待我归家后,我再请示一下家长,家长也应不会反对。只要得到家长的允可,这私学就可办起了。”
“再从父”说的是荀爽。说着话,他又轻咳不止。
荀贞望向窗外,夜已深,说道:“此事全凭仲兄筹划。仲兄病体未愈,我等不多坐了。仲兄,你保重身体,早点休息。”辞别荀衢、陈纪,踏着夜色归舍。这会儿城门已关,荀攸、荀成回不去城外营中了,便在荀贞舍中住了一夜。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