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次日一早,程偃派人去颍阴送信不提,未到辰时,王兰又来了。
王兰带来了文太守的檄令。昨天荀贞所要求的粮、钱、军械、军马、药品、军医等,文太守全部应允了。有了这道檄令,就可以去郡府各曹领取人、物了。
荀贞叫上荀成这位新上任的辎重官,又叫上一些准备编入辎重营的丁壮,一起去了城中。
到了县里,荀成自拿着檄令、带着丁壮去各曹领取人、物。荀贞则去拜见文太守,一为感谢他的“慷慨”,二则是为邀请他出席将要在下午举行的检阅。文太守答应了。
检阅之制自古皆有,只不过规模大小不同罢了。
汉之检阅制度本有两种。一种是在京师举行的“貙刘”和“承之”,一种是在郡国举行的“都试”。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确保中央对地方军事上的居重驭轻,连续五次罢省郡国兵,并省诸郡都尉,内郡的“都试制”也就随之停止了。
依照五天军训之计划,今天是最后一天,下午检阅,上午则由荀攸、戏志才带着荀贞门下的宾客和繁阳亭受训的里民给新卒、丁壮们讲在战场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荀贞门下的宾客以及繁阳亭受训的里民大多真刀实枪的和敌人战斗过,尤其是那些追随荀贞时间比较久的,早在两三年前就随着荀贞“闻鼓夜起、越境击贼”,救援过繁阳亭的邻亭,剿灭过流窜的悍匪。前不久,他们中的大部分又跟着荀贞“雪夜破庄”,打过波才、波连。波才围城之时,他们又跟着荀贞出城与“贼”战。不能说都已是身经百战,但至少都上过战场、与敌人厮杀过,在“与敌作战”这方面都是各有些经验的。
在给新卒、丁壮传授之前,荀攸、戏志才先把他们的经验都总结了一下,共有二三十条。
比如:冲锋的时候,不能怕敌人的箭雨,越怕越可能会中箭,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才有活命的机会。
所谓“临敌不过三矢”,在近距离作战的情况下,即便再优良的射手,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射出太多的箭矢。弓手还好,弩手更慢。两汉之弩机,有单射的,有连射的,单射者多,连射者少。按其射程远近又可分为擘张弩、蹶张弩、腰开弩、重型弩,前三种可由单兵使用,擘张弩用手臂的力量就可以拉开,蹶张弩需得“超足而射”,腰开弩必须坐於地上,用两足登弓,加上腰肢的力气才能拉开。这几类弩机的射速都不快。
所以,在冲锋的时候,面对敌人之箭雨,绝对不能怕,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冲上去,只要冲到敌人近前,就可与敌白刃战,敌人的箭矢就无用武之地了。
再比如:在与敌人白刃肉搏时,千万不要逞个人之武勇。
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战场厮杀不同於市井格斗。市井格斗逞武勇即可,战场厮杀讲究配合。一旦脱离大部队,被敌人包围,个人再有武勇也难逃身死结局。楚霸王多么武勇的一个人?力能举鼎,当陷入敌围后,最后不也是含恨自刎乌江?
再比如:在战斗中,绝对不要去争抢敌人的首级,如果敌人有财货丢下,也不要去抢。
如果都去抢这些东西了,就等於给了敌人喘息之机。不但敌人可能会趁此喘息,甚至还可能会趁机反攻。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离战败就不远了。
林林总总,共有二三十条。
荀攸、戏志才总结完后,将之记述成文,令人抄写了许多份,分发到各曲,凡“队”以上皆有一份。荀贞定下规矩,不但今天上午要讲这些东西,以后每天晚上,各队的队率也要给本队的兵卒们讲。力争每个士卒都能将这些内容深记在心,保证将来上了战场后他们不会遗忘。
自成军以来,荀贞尚未定过任何军令。
荀攸、戏志才总结出来的这二三十条注意事项就是全军的第一道军令,事关自家将来在战场上的生死,新卒、丁壮们学得都很用功。
一个上午,教了这第一道军令。
午时归营前,荀贞又下达了第二道军令。
第一道军令是教新卒、丁壮们如何才能在战场上杀敌求生,第二道军令则是定下“罚条”。
军中最贵赏与罚,将要南下与“贼”战了,军中若是还没有罚条,那么就很难保证在将来的战场上能如臂使指地指挥士卒。
赏罚之作用在“赏勇罚怯”。赏的是是勇敢,罚的是畏惧。
“夫三军之众,畏我则不畏敌,畏敌则不畏我,此赏罚之所以设也。”赏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士卒们“畏我”。只有“畏我”了,才不会“畏敌”。只有不“畏敌”,才能战胜敌人。
汉之军令是极其严格的,条文很多,包括了方方面面,但在目前,荀贞还不能照搬使用。
他的麾下多是新卒,此前没有接触过军纪、军令。如果尽数照搬军中的律令,只教士卒们全部学会这一条,少说也得一个月的时间,这南下也就不用去了。
故此,他只简单地规定了三条:“不从令者,斩。临敌畏逃者,斩。战未毕而哄抢首级、财物者,斩。”同时作为补充,又规定了一条:“战罢,缴获之物三成归军,三成归吏,四成归卒。”这一条不算是“罚条”,算是对战场缴获该如何分配的一个规定。
两道军令传下,待军卒学完后,诸曲归营午饭。
饭后,全军休憩一个时辰。
荀成从郡府各曹里领来了各项物资,趁这段时休憩的时间,把军服给各曲发放了下去。下午检阅,为显威武雄壮,新卒们都得穿上军服。酉时,全军换装完毕,出营开始检阅。
检阅的场地就选在高台前。
荀贞提前亲去请来了文太守,郡丞费畅、五官掾韩亮、郡功曹钟繇、郡主簿王兰、计吏郭图、郡贼曹掾杜佑等郡朝吏员亦从文太守至。
一时间,高台上群吏毕集。
从远处看去,飘摇的旗帜下边尽是着高冠黑衣的“郡府贵人”,文太守高踞上首,一二十人跪坐两侧。为配合检阅,诸人皆佩戴长剑,挂在腰上的印绶颜色不一。
城中百姓闻讯,多来观看。城头、营外到处是人,有百姓、有士子,男女皆有,县中几为之一空,观者如堵。
荀贞换了戎装,披甲带剑立於台侧的鼓前,请示过文太守后,亲自以槌击鼓,宣布检阅开始。
最先是军乐队入场。
六匹骏马彩头结尾,骑者各执不同的乐器,或击或吹,骏马的步伐与乐声相和。
校场四周设有斧钺,立有旌旗。乐队绕场一周,归於高台左侧。
参加检阅的两千新卒穿着刚发下的绛色军衣,排着整齐的队列站在场外,等乐队至台左停下后,先从乐进的第一曲起,各曲次第入场。
本按旧制,郡国之检阅主要是考核射术,其次也考核行列战阵。
荀贞的这支新卒没有学过什么阵法,只是粗通队列行进而已,并且明天就要南下击贼了,今天的这个检阅也不适合搞的很复杂,能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就可以了,因此,今天之检阅的整个流程是比较简单的,不演阵法,诸曲之新卒只需从台下通过就行。
荀贞把后世军训的那一套搬了过来。
两千新卒,依“曲”之规模,分成十个方阵,次第入场。
在每一曲前皆有本曲的军旗为前引,并有鼓声为导,士卒随在旗后,依鼓点而行。
每曲之间,相隔百步。
沿着事先规定好的路线,诸曲一个接一个地从场右行至台下。到台下的士卒随着号令,转首目注台上。乐进曲的蹶张士挟弩拔刀,余下诸曲的士卒则高举矛戟,齐声呼:“杀贼,杀贼!”
齐声呼毕,从台下走过,士卒转回头,收起兵器,继续前行,穿过整个检阅场,在场左停下。停下后,全体向后转,面对校场。十个方阵走完,算是检阅过队列了。
只走队列,不演阵法,这个不难。两千新卒怎么也是经过几天操练的了,行走间队列还是很整齐的,很有点雄壮之威。接着,检阅骑射。
荀贞从乐进曲中选了五十个善射的弩手,又从各曲中选了一百个善射的弓手。在校场正中竖立了十个标靶。这些弩手、弓手各自出列,分成十五组,分别至标靶前开弩挽弓。
弓手、弩手的射技不一,前边十个组都是在标靶前五十外射击的,后边五个组有四个组是在八十步外射击的,最后上场的这个组则是在百步外远射。
十五组,一百五十人,每人三矢,大半正中标的。没能射中标的的也偏差不多,箭矢也都射到了箭靶上。台上诸吏指点称赞,营外观者为之欢呼。
如高甲、高丙、苏则、苏正、刘邓、辛瑷等各有所长的诸人在射完... -->>
次日一早,程偃派人去颍阴送信不提,未到辰时,王兰又来了。
王兰带来了文太守的檄令。昨天荀贞所要求的粮、钱、军械、军马、药品、军医等,文太守全部应允了。有了这道檄令,就可以去郡府各曹领取人、物了。
荀贞叫上荀成这位新上任的辎重官,又叫上一些准备编入辎重营的丁壮,一起去了城中。
到了县里,荀成自拿着檄令、带着丁壮去各曹领取人、物。荀贞则去拜见文太守,一为感谢他的“慷慨”,二则是为邀请他出席将要在下午举行的检阅。文太守答应了。
检阅之制自古皆有,只不过规模大小不同罢了。
汉之检阅制度本有两种。一种是在京师举行的“貙刘”和“承之”,一种是在郡国举行的“都试”。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确保中央对地方军事上的居重驭轻,连续五次罢省郡国兵,并省诸郡都尉,内郡的“都试制”也就随之停止了。
依照五天军训之计划,今天是最后一天,下午检阅,上午则由荀攸、戏志才带着荀贞门下的宾客和繁阳亭受训的里民给新卒、丁壮们讲在战场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荀贞门下的宾客以及繁阳亭受训的里民大多真刀实枪的和敌人战斗过,尤其是那些追随荀贞时间比较久的,早在两三年前就随着荀贞“闻鼓夜起、越境击贼”,救援过繁阳亭的邻亭,剿灭过流窜的悍匪。前不久,他们中的大部分又跟着荀贞“雪夜破庄”,打过波才、波连。波才围城之时,他们又跟着荀贞出城与“贼”战。不能说都已是身经百战,但至少都上过战场、与敌人厮杀过,在“与敌作战”这方面都是各有些经验的。
在给新卒、丁壮传授之前,荀攸、戏志才先把他们的经验都总结了一下,共有二三十条。
比如:冲锋的时候,不能怕敌人的箭雨,越怕越可能会中箭,只有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才有活命的机会。
所谓“临敌不过三矢”,在近距离作战的情况下,即便再优良的射手,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射出太多的箭矢。弓手还好,弩手更慢。两汉之弩机,有单射的,有连射的,单射者多,连射者少。按其射程远近又可分为擘张弩、蹶张弩、腰开弩、重型弩,前三种可由单兵使用,擘张弩用手臂的力量就可以拉开,蹶张弩需得“超足而射”,腰开弩必须坐於地上,用两足登弓,加上腰肢的力气才能拉开。这几类弩机的射速都不快。
所以,在冲锋的时候,面对敌人之箭雨,绝对不能怕,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冲上去,只要冲到敌人近前,就可与敌白刃战,敌人的箭矢就无用武之地了。
再比如:在与敌人白刃肉搏时,千万不要逞个人之武勇。
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战场厮杀不同於市井格斗。市井格斗逞武勇即可,战场厮杀讲究配合。一旦脱离大部队,被敌人包围,个人再有武勇也难逃身死结局。楚霸王多么武勇的一个人?力能举鼎,当陷入敌围后,最后不也是含恨自刎乌江?
再比如:在战斗中,绝对不要去争抢敌人的首级,如果敌人有财货丢下,也不要去抢。
如果都去抢这些东西了,就等於给了敌人喘息之机。不但敌人可能会趁此喘息,甚至还可能会趁机反攻。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离战败就不远了。
林林总总,共有二三十条。
荀攸、戏志才总结完后,将之记述成文,令人抄写了许多份,分发到各曲,凡“队”以上皆有一份。荀贞定下规矩,不但今天上午要讲这些东西,以后每天晚上,各队的队率也要给本队的兵卒们讲。力争每个士卒都能将这些内容深记在心,保证将来上了战场后他们不会遗忘。
自成军以来,荀贞尚未定过任何军令。
荀攸、戏志才总结出来的这二三十条注意事项就是全军的第一道军令,事关自家将来在战场上的生死,新卒、丁壮们学得都很用功。
一个上午,教了这第一道军令。
午时归营前,荀贞又下达了第二道军令。
第一道军令是教新卒、丁壮们如何才能在战场上杀敌求生,第二道军令则是定下“罚条”。
军中最贵赏与罚,将要南下与“贼”战了,军中若是还没有罚条,那么就很难保证在将来的战场上能如臂使指地指挥士卒。
赏罚之作用在“赏勇罚怯”。赏的是是勇敢,罚的是畏惧。
“夫三军之众,畏我则不畏敌,畏敌则不畏我,此赏罚之所以设也。”赏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士卒们“畏我”。只有“畏我”了,才不会“畏敌”。只有不“畏敌”,才能战胜敌人。
汉之军令是极其严格的,条文很多,包括了方方面面,但在目前,荀贞还不能照搬使用。
他的麾下多是新卒,此前没有接触过军纪、军令。如果尽数照搬军中的律令,只教士卒们全部学会这一条,少说也得一个月的时间,这南下也就不用去了。
故此,他只简单地规定了三条:“不从令者,斩。临敌畏逃者,斩。战未毕而哄抢首级、财物者,斩。”同时作为补充,又规定了一条:“战罢,缴获之物三成归军,三成归吏,四成归卒。”这一条不算是“罚条”,算是对战场缴获该如何分配的一个规定。
两道军令传下,待军卒学完后,诸曲归营午饭。
饭后,全军休憩一个时辰。
荀成从郡府各曹里领来了各项物资,趁这段时休憩的时间,把军服给各曲发放了下去。下午检阅,为显威武雄壮,新卒们都得穿上军服。酉时,全军换装完毕,出营开始检阅。
检阅的场地就选在高台前。
荀贞提前亲去请来了文太守,郡丞费畅、五官掾韩亮、郡功曹钟繇、郡主簿王兰、计吏郭图、郡贼曹掾杜佑等郡朝吏员亦从文太守至。
一时间,高台上群吏毕集。
从远处看去,飘摇的旗帜下边尽是着高冠黑衣的“郡府贵人”,文太守高踞上首,一二十人跪坐两侧。为配合检阅,诸人皆佩戴长剑,挂在腰上的印绶颜色不一。
城中百姓闻讯,多来观看。城头、营外到处是人,有百姓、有士子,男女皆有,县中几为之一空,观者如堵。
荀贞换了戎装,披甲带剑立於台侧的鼓前,请示过文太守后,亲自以槌击鼓,宣布检阅开始。
最先是军乐队入场。
六匹骏马彩头结尾,骑者各执不同的乐器,或击或吹,骏马的步伐与乐声相和。
校场四周设有斧钺,立有旌旗。乐队绕场一周,归於高台左侧。
参加检阅的两千新卒穿着刚发下的绛色军衣,排着整齐的队列站在场外,等乐队至台左停下后,先从乐进的第一曲起,各曲次第入场。
本按旧制,郡国之检阅主要是考核射术,其次也考核行列战阵。
荀贞的这支新卒没有学过什么阵法,只是粗通队列行进而已,并且明天就要南下击贼了,今天的这个检阅也不适合搞的很复杂,能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就可以了,因此,今天之检阅的整个流程是比较简单的,不演阵法,诸曲之新卒只需从台下通过就行。
荀贞把后世军训的那一套搬了过来。
两千新卒,依“曲”之规模,分成十个方阵,次第入场。
在每一曲前皆有本曲的军旗为前引,并有鼓声为导,士卒随在旗后,依鼓点而行。
每曲之间,相隔百步。
沿着事先规定好的路线,诸曲一个接一个地从场右行至台下。到台下的士卒随着号令,转首目注台上。乐进曲的蹶张士挟弩拔刀,余下诸曲的士卒则高举矛戟,齐声呼:“杀贼,杀贼!”
齐声呼毕,从台下走过,士卒转回头,收起兵器,继续前行,穿过整个检阅场,在场左停下。停下后,全体向后转,面对校场。十个方阵走完,算是检阅过队列了。
只走队列,不演阵法,这个不难。两千新卒怎么也是经过几天操练的了,行走间队列还是很整齐的,很有点雄壮之威。接着,检阅骑射。
荀贞从乐进曲中选了五十个善射的弩手,又从各曲中选了一百个善射的弓手。在校场正中竖立了十个标靶。这些弩手、弓手各自出列,分成十五组,分别至标靶前开弩挽弓。
弓手、弩手的射技不一,前边十个组都是在标靶前五十外射击的,后边五个组有四个组是在八十步外射击的,最后上场的这个组则是在百步外远射。
十五组,一百五十人,每人三矢,大半正中标的。没能射中标的的也偏差不多,箭矢也都射到了箭靶上。台上诸吏指点称赞,营外观者为之欢呼。
如高甲、高丙、苏则、苏正、刘邓、辛瑷等各有所长的诸人在射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