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和亲、纳贡、割地、赔款,还有称臣,其实都是一样的国家之耻,天下之耻。
站在君王、朝臣们的角度,有些事情也只是无奈的一时权宜之计,可站在臣民角度看,可耻,非常可耻。
廷议结束。
皇帝特意留了武怀玉,赐膳。
陪皇帝一起用膳,简简单单的一个午间工作餐。
饭后,赐茶。
“刚才廷议时,你好像情绪有些不太对,似乎有许多话想进谏,可最后为何却又没说,你想说什么?”李世民问。
“陛下,臣师周游天下,他曾跟臣讲过在极遥远的东方,在大海之东,那里有一个叫明的王朝,据说他们祖上曾是殷商后裔,当年殷商战败,其中一支在东边征讨东夷的部队,在一位殷商宗室将军的带领下,他们登上舰队,本欲南下瓯越寻机东山再起,却遇风暴随波逐浪,顺着信风、潮流,最后一直飘到了遥远的海之东岸,他们在那里登陆上岸,建立城邦,开垦屯田,与当地的土著建立邦交,慢慢的,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成为一个很大的王朝,国号为明。”
“明王朝当年抵达海东大陆的时候,人数并不多,也曾面临许多很凶悍的土著部落和联盟,可明王朝的祖先,早就定下了一个祖训。”
“什么祖训?”李世民好奇的问道。因为武怀玉献的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等这些作物,都说是来自海东大陆,是他师父收集的,李世民对这个海东大明,并没有怀疑。
“陛下,那位明太祖留下的祖训便是,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进贡!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海东大明朝也正是凭着这句祖训,他们在那异国他乡生存下来,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明王朝,哪怕这个大明朝曾经历数次强大异族入侵,甚至几次打到了京师城下,
可天子从没有出京巡狩,就算曾经有位天子率数十万大军远征大败被俘,可京师的太后立即与大臣又立了一位天子,然后天子亲自提剑城头坐镇防守,天下各路军队入京勤王,最终击败了来犯之敌。”
“当时,俘虏了明天子的那蛮国大王,曾经对城中提条件,要求割地赔款和亲,称臣纳贡,然后就送还天子,立马退兵。
可他们宁愿再立一位天子,也绝不和亲割地赔款纳贡称臣。”
李世民听了很震惊。
“那个大明朝还在吗?”
“在,从明太祖正式建立起明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零四十六年了,”
“比周王朝还久远?”李世民难以置信。“他们怎么做到的?”
“据我师傅说,这明王朝其实在这一千多年里,已经先后经历了十三朝。”
“十三朝?”
“就好比前汉和后汉,每当明帝国危亡之时,便会有宗室最终讨逆勤王,靖难平乱,再建朝廷,如此,千余年间,前后兴起十三朝,皆大明朱太祖后裔子孙也。”
“明太祖姓朱?”
“嗯,当年殷商宗室率部漂至海东大陆,用了六百余年时间发展,其中一支以其封地朱为姓氏,后来在大约我中原战国周威烈王时期,朱太祖建立起明王朝,到如今千余年,历十三朝也。”
李世民听的瞪大眼睛,这中原有西周东周,有前汉后汉,也有西晋东晋,可没想到在那海东大陆,居然还有个十三朝延续不灭的明王朝。
周朝传了三十七王,也不过七百九十一年,两汉四百二十年,如果减去王莽篡汉十五年,还仅四百零五年。
李世民没有想到,这海东大明,居然历十三朝,传一千零四十六年,还在传承。
相当于从中原战国时建朝,到如今大唐了。
“关于这个海东大明你还知道多少,他们可是实行宗室分封制度,否则明太祖子孙如何能够不断再建明朝,达十三朝之多?”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就一直在想着如何让大唐千秋百代,起码也得跟汉代一样有个四百年基业吧。
总不能跟曹魏、杨隋或是始皇帝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三世而亡。
武怀玉倒没料到吹牛逼呢,李世民却问这个。他刚才其实主要是为了讲明朝那句野史祖训,为了显得牛逼点,所以把东罗马拜占庭历十三朝,前后一千来年这事套上去了。
哪料到李世民重点关注的是明朝是不是实封的分封制,然后才能这么牛逼的十三次再建,延续千年。
怀玉犹豫了一下。
就他本人来说,很反对老朱家的分封制度,也许朱元璋开始的诸王分封制度,确实能有封疆屏藩中央之间,可朱棣靖难成功夺位后,立马也削藩,最终就是老朱的分封制度其实完全变了,变成了宗室分封养猪,毫无权力,甚至连科考、当官、当兵都不行,哪怕去从事工商也不行。
最终养出几十万头猪,王朝灭亡时也只能任人宰割。
许多制度其实都是会走样的,设计之初也许是好的,但最终会坏。
就好比晋朝的分封制度,本来也是吸取曹魏对宗室苛刻,后来被司马家轻易篡位这教训,所以大肆分封,一开始呢,分封诸王但也限制了不少权力,可很快朝廷给诸王的权力不断增加,最终失控,引发八王之乱,西晋灭亡。
可看皇帝那期待的眼神,武怀玉知道现在的李世民其实对封建念念不忘,一般人还真劝不了他。
“陛下,臣听说明帝国开国之初,其太祖就立下祖训,对皇子实行分封之制,但不封京畿不封腹心,只封在四边,封在那些臣服中原,实行羁縻控制的边疆地区,既为朝廷镇守边疆,也开疆拓土,还能屏藩中央,且一旦中央有变,则地方藩王可起兵勤王。”
“据说还实行类似汉代推恩令这样的政策,藩王的封地,在其死后,再推恩分封给其诸子,而不是只由其嫡长子继承封国。”
李世民捋着胡子,陷入沉思。
“明帝国不封功臣吗?”
“异姓功臣不封王,最高封国公,只有功高者死后才能追赠郡王之爵,但不能承袭,异姓功臣只给食邑封地,不能真正封建开国。”
“如果我大唐按明太祖这封建之法,那诸王要封到哪?”
“南中、辽东、西域、川西、青海、交趾,以及琼崖岛吧,”怀玉想了想答道。
(本章完)
br /> 和亲、纳贡、割地、赔款,还有称臣,其实都是一样的国家之耻,天下之耻。
站在君王、朝臣们的角度,有些事情也只是无奈的一时权宜之计,可站在臣民角度看,可耻,非常可耻。
廷议结束。
皇帝特意留了武怀玉,赐膳。
陪皇帝一起用膳,简简单单的一个午间工作餐。
饭后,赐茶。
“刚才廷议时,你好像情绪有些不太对,似乎有许多话想进谏,可最后为何却又没说,你想说什么?”李世民问。
“陛下,臣师周游天下,他曾跟臣讲过在极遥远的东方,在大海之东,那里有一个叫明的王朝,据说他们祖上曾是殷商后裔,当年殷商战败,其中一支在东边征讨东夷的部队,在一位殷商宗室将军的带领下,他们登上舰队,本欲南下瓯越寻机东山再起,却遇风暴随波逐浪,顺着信风、潮流,最后一直飘到了遥远的海之东岸,他们在那里登陆上岸,建立城邦,开垦屯田,与当地的土著建立邦交,慢慢的,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成为一个很大的王朝,国号为明。”
“明王朝当年抵达海东大陆的时候,人数并不多,也曾面临许多很凶悍的土著部落和联盟,可明王朝的祖先,早就定下了一个祖训。”
“什么祖训?”李世民好奇的问道。因为武怀玉献的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等这些作物,都说是来自海东大陆,是他师父收集的,李世民对这个海东大明,并没有怀疑。
“陛下,那位明太祖留下的祖训便是,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进贡!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海东大明朝也正是凭着这句祖训,他们在那异国他乡生存下来,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明王朝,哪怕这个大明朝曾经历数次强大异族入侵,甚至几次打到了京师城下,
可天子从没有出京巡狩,就算曾经有位天子率数十万大军远征大败被俘,可京师的太后立即与大臣又立了一位天子,然后天子亲自提剑城头坐镇防守,天下各路军队入京勤王,最终击败了来犯之敌。”
“当时,俘虏了明天子的那蛮国大王,曾经对城中提条件,要求割地赔款和亲,称臣纳贡,然后就送还天子,立马退兵。
可他们宁愿再立一位天子,也绝不和亲割地赔款纳贡称臣。”
李世民听了很震惊。
“那个大明朝还在吗?”
“在,从明太祖正式建立起明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零四十六年了,”
“比周王朝还久远?”李世民难以置信。“他们怎么做到的?”
“据我师傅说,这明王朝其实在这一千多年里,已经先后经历了十三朝。”
“十三朝?”
“就好比前汉和后汉,每当明帝国危亡之时,便会有宗室最终讨逆勤王,靖难平乱,再建朝廷,如此,千余年间,前后兴起十三朝,皆大明朱太祖后裔子孙也。”
“明太祖姓朱?”
“嗯,当年殷商宗室率部漂至海东大陆,用了六百余年时间发展,其中一支以其封地朱为姓氏,后来在大约我中原战国周威烈王时期,朱太祖建立起明王朝,到如今千余年,历十三朝也。”
李世民听的瞪大眼睛,这中原有西周东周,有前汉后汉,也有西晋东晋,可没想到在那海东大陆,居然还有个十三朝延续不灭的明王朝。
周朝传了三十七王,也不过七百九十一年,两汉四百二十年,如果减去王莽篡汉十五年,还仅四百零五年。
李世民没有想到,这海东大明,居然历十三朝,传一千零四十六年,还在传承。
相当于从中原战国时建朝,到如今大唐了。
“关于这个海东大明你还知道多少,他们可是实行宗室分封制度,否则明太祖子孙如何能够不断再建明朝,达十三朝之多?”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就一直在想着如何让大唐千秋百代,起码也得跟汉代一样有个四百年基业吧。
总不能跟曹魏、杨隋或是始皇帝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三世而亡。
武怀玉倒没料到吹牛逼呢,李世民却问这个。他刚才其实主要是为了讲明朝那句野史祖训,为了显得牛逼点,所以把东罗马拜占庭历十三朝,前后一千来年这事套上去了。
哪料到李世民重点关注的是明朝是不是实封的分封制,然后才能这么牛逼的十三次再建,延续千年。
怀玉犹豫了一下。
就他本人来说,很反对老朱家的分封制度,也许朱元璋开始的诸王分封制度,确实能有封疆屏藩中央之间,可朱棣靖难成功夺位后,立马也削藩,最终就是老朱的分封制度其实完全变了,变成了宗室分封养猪,毫无权力,甚至连科考、当官、当兵都不行,哪怕去从事工商也不行。
最终养出几十万头猪,王朝灭亡时也只能任人宰割。
许多制度其实都是会走样的,设计之初也许是好的,但最终会坏。
就好比晋朝的分封制度,本来也是吸取曹魏对宗室苛刻,后来被司马家轻易篡位这教训,所以大肆分封,一开始呢,分封诸王但也限制了不少权力,可很快朝廷给诸王的权力不断增加,最终失控,引发八王之乱,西晋灭亡。
可看皇帝那期待的眼神,武怀玉知道现在的李世民其实对封建念念不忘,一般人还真劝不了他。
“陛下,臣听说明帝国开国之初,其太祖就立下祖训,对皇子实行分封之制,但不封京畿不封腹心,只封在四边,封在那些臣服中原,实行羁縻控制的边疆地区,既为朝廷镇守边疆,也开疆拓土,还能屏藩中央,且一旦中央有变,则地方藩王可起兵勤王。”
“据说还实行类似汉代推恩令这样的政策,藩王的封地,在其死后,再推恩分封给其诸子,而不是只由其嫡长子继承封国。”
李世民捋着胡子,陷入沉思。
“明帝国不封功臣吗?”
“异姓功臣不封王,最高封国公,只有功高者死后才能追赠郡王之爵,但不能承袭,异姓功臣只给食邑封地,不能真正封建开国。”
“如果我大唐按明太祖这封建之法,那诸王要封到哪?”
“南中、辽东、西域、川西、青海、交趾,以及琼崖岛吧,”怀玉想了想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