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59文学 www.59wx.cc,巴谷癫癫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丙戌早春,父亲去世,急回奔丧,送走父亲后去了些地方,有些零碎的感受,现记于此。

    家 乡

    一

    巴山之南的老家,山区与丘陵相间,耕地只约占两三成,多少年来,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地还是那些地。起变化的大致还是近二十来年的事,现在用上了电,通上了电话,村通了公路(尽管路况差),家也通了能行车的路(尽管雨天不能走)。

    二

    村里人历来都在想法改变现状,首先是要解决吃的问题,大跃进那时解决吃的问题,把眼光放到了扩大耕地面积上,于是把山上的树砍了开成地,但结果并没有多出粮食来。后来又经过翻来覆去地折腾,也并没有多出粮食来,老实的农民们饱受了挨饿之苦,我的亲人们当然也不例外。

    老家的人们现在早不愁挨饿了。地还是那么多地,甚至还有所减少,人口比过去还增加了两三成,为什么过去不够吃,而现在够吃呢?过去粮食大多数都交国家了,现在早不用交粮食了,过去单产低,现在产量高,这大致是不挨饿的主要原因。

    三

    坐在车上在山区公路上行驶,满眼里都是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不时有一两处农居掩映在果林里,但却看不见哪里象是工厂,也没听说过当地有什么工厂。因此,老家的年轻人们早就开始到外地打工了。到北京,到上海,到广东,到山西,全国各地似乎没有年轻人不去的地方。老家农民们现在的经济收入全靠打工而来。

    记得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诗,记不得是谁写的,也记不得内容了,大致是说年轻男子都打仗去了,村里剩下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现在老家村里,也和这首诗说的差不多,只不过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打工了。村里五十岁以下的人,还有个别五十多岁的人,基本都在外打工,多数是两口子,或父子或兄弟姐妹,一起到外面打工。

    四

    老家村里只有几个老人守着家,为他们的儿子或孙子带着孩子。有的家没有老人的,就请一个近邻帮着照看,有不少家的房子已成空巢。有的年轻人到了春节也不一定回家,因为不好买车票,因为路上要花一笔不少的钱。村里的土地有的种上了,有的没人种荒芜了,荒地大致有一两成。老人们天晴就在门前晒太阳,家里的一条狗在旁边陪伴着他们。夜里四野更是一片死寂了。

    村里的老人们和中年及年轻人们,现在仍是奋斗和付出的一代,象家父这样的老人们过去之后,现在正在奋斗的中年和年轻一代之后,到了他们的下一代,那时他们的日子也许就好过多了。

    五

    老家的山没有多少名气,但山上的植被相当好。在我记事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后来在大跃进及以后一些年里,山上的树几乎被砍光了,再后来山林交给农民各家管理,大家知道爱惜山上的一草一木了,近些年柴火烧的也少了,因此山上的树木又长起来了。放眼望去,各处都是青悠悠的,山上的树密得人都难于走进去。

    听村里人讲现在村里的情况,我揣想,再过个十来二十年,村里人会不会都搬走了,庄稼地会不会都成了树林,如果这样,那时村里就将是一片茫茫原野了。

    老家这里土地少,没有什么工业,这也许是个弱点。正因为没有工业,这里又有良好的植被,因此这里又实在是一块净土,所有的东西都是原生态的,空气新鲜滋润得醉人,天洁净的使人心旷神怡,远远近近静得人象被化了似的。这实在又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现在好多地方都在说要建适合居住的人居环境,其实我觉得老家这里这样的地方才是最适合人居的环境。

    不过这里毕竟是原生态的,要成为最适合人居的环境,还要有一些条件,如交通,购物,医疗,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在林荫深处建些三三两两的房屋,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

    小镇

    家乡的小镇在江边,两岸是错落的山岭。小镇里那条碧绿的江水和青瓦木板铺面的街道最是让人神往。在记忆里,那条江水好象永远都是绿色的,不时有打鱼船在江上划去,傍晚挑水人挑着水桶从小巷里出来,到江里舀满水又悠悠地挑着走进街里。

    现在小镇的面积扩大了好几倍,那条原来的老街虽然还保留着,但几经改造,己经弄得有些四不象了,比如原本是石板的街面,后来为了过汽车,把石板撬了打上了三合土,同样是为了过汽车,把原本很宽的廊檐剧短了,好多木板铺面也换成了砖块。人们在追赶现代的时候,往往就要去否定过去的东西,等到过了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看,才知道那些曾经被否定的东西是多么可惜,但是已经晚了!

    记忆里曾经的那条美丽的江水,也不再是那样天生的纯洁,江岸不时可以看到倾倒的垃圾,几股污水正哗哗地流到江里,江风吹来,几丛枯草飘动,一屡异味钻鼻。好在江边水里还有成群的鱼儿在游弋觅食。

    镇上的楼房多了,居住的人口多了,新建筑还在出现,这应该说是好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小镇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小镇?或者说怎样才能建成一个好的小镇?

    依我之见,要建成一个好的小镇,按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说,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好的理念,这是占指导地位的东西,再一条就是管理。小镇建设应当有当地特色,整洁优美,文明和谐。这应该是起码的一些内涵。在管理方面,起码有几条:一要有个好的规划,二要加强日常管理,比如卫生,三要不断提高居民素养等。

    但愿家乡的小镇成为万绿丛中的一颗明珠。

    阆中

    川东北的阆中古城,还是年轻时就曾去过,后来又去过或是路过,但都未曾对她加以注意,现在年纪日渐大了,这就想到了阆中,想去对她实地感受一下。

    阆中,从地理位置上看,巴山往南延伸到这里,山显然是小多了,地也是平坦了,天也开阔了,尽管阆中还是四面环山,尽管山还略为大了些,但从阆中再往南走,基本都是平坝了。阆中城边还有一条嘉陵江,一个地方有了水,有了一条江河什么的,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了。阆中的气候也宜人,冬天和炎夏没有过过,早春时候感觉倒是舒服。这是阆中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好处。

    阆中最有味道的是那一片古城。这片古城多达1。5平方公里,站在嘉陵江边的锦屏山顶往下看,古城的面积占了小半个城区,现在还能有这么保存完整的一片老城区,使人不得不对阆中赞叹不已。这片老城区,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收拾的,她既是原汁原味的,又利利索索没有破败象,显得整洁干净底蕴十足。老城全是步行街,街里或是店铺,或是深宅大院,或是普通人家。有些街上人来人往,有些街上清清净净,有坐在自家门前晒太阳的,有躺在竹椅上看书看报的,有三五人围着桌子打牌的,不时有卖小东西的吆喝着走来。在外奔波累了,身与心疲惫了,倒是可以来此养养神。

    阆中是一个生活方便而丰富的地方。街上各种店铺林立,既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有时尚的现代气息。古色古香的酒店饭点有不少,尤其各种小餐馆在小巷里一家挨着一家,总体感觉环境卫生还不错。小吃的品种很丰富,味道也是不错的,价钱不贵也不便宜。不过当地的一些特产,如“张飞牛肉”等,价钱还是不菲的。古城的一些小客栈,有的一个小单间,一人一宿15元或20元,里面有电视,有公共浴室和卫生间,清洁清净,算可以了。上一定档次的标准间价格就高些了。

    古城里也还有些楼房矗在里面,就象是长在古城脸上的大疤痕,听说当地已计划要把这些疤痕去掉。古城和新城也觉太近,如果中间有一定过度,也许给人的感觉又不同了。城里和嘉陵江边的树也少,更没有见到有什么古树。一些住宅等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都还粗糙,看来这些也还没有脱掉作为一方小城身上的一些东西。一个与古城相匹配的经典的历史名城的形成,也许不是几代人就能够成就的。

    小平 故里

    我走进小平故里是早春的一个早晨。这个时候是四川爱下雨的季节,这天天上下着些零星的雨点,小平故里偌大的园子里飘着些雾霭,园里的竹子桂树黄桷树一片葱郁,紫玉兰大个大个的花蕾含苞欲放,白玉兰正绽放得不可收束,似玉似锦的花朵挂满了枝头,火红的木瓜花已燃放成了一片,梅花的馨香在什么时候飘来了,在滋润的空气里经久地弥漫着

    小平故里核心区占地830亩。游人中有人在私语:给小平的故居这么大一个园子,应该。邓小平15岁就走出广安协兴乡牌坊村,为中国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奋斗了一生,尤其在他晚年,他以真正革命家的理论勇气和务实精神,开创了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论个人,人民,国家,或党,只要他是做了有益的事,人们都是会记住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游客的随意交谈,还是官方慎重的决定,大概都反映了感恩这一朴素的心理吧!

    小平故里所在的广安,现在有了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境内有广阔的农村和充裕的劳动力。但从初略的印象看,好象没有什么工业。这从一份资料中得到了证明,2004年广安gdp实现217。6亿元,人均gdp才3486元(400美元),在全国278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70,为倒数第9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外出务工。广安还是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平故里的协兴场,虽然老街古色古香,但却冷清得过分了,家家都是关门闭户,看不见有几个人在做事。

    我估计小平也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生前是没有为自己的家乡这个“小家”谋过什么特别的利益。如果要说谋利益的话,那就是在小平身后,现在小平故里成了大家前往参观的地方,因而使这里的旅游经济开始有了发展。据说这倒是给小平故里周边的一些农户增加了一笔收入。

    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什么时候不再有那么多背包扛被的农民远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