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伤寒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产生呃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胃中虚寒的缘故。由于病人胃气本虚,又再用苦寒泻热,必使胃气更虚而产生呃逆的变证。
阳明病,脉象迟,饮食不能吃饱,如果饱食就会微感心烦、头目昏眩,小便必不通畅,腹部胀满,这是将要形成谷疸。用了泻下法治疗,而腹部胀满丝毫不减轻。究其原因,是因为病人脉迟,迟脉主寒,其证属寒湿内郁,所以攻下无效。
阳明病,本应当汗出多,却反而无汗,病人身痒好象虫在皮内爬行一样的,这是长期正气虚弱的缘故。
阳明病,若属实热证,应当汗多,现却反而无汗,并见小便通畅,是属阳明中寒证。病至二三日,出现呕吐、咳嗽、手足冷的,为寒邪上逆,一定会发头痛;如果不咳嗽,不呕吐,手足不冷的,为寒邪不上逆,就不会发头痛。
阳明病,头目昏眩,不怕冷,是属阳明中风证,所以能够饮食。如果出现咳嗽的,为热邪上攻,病人咽喉一定疼痛;如果不咳嗽的,则热邪不上攻,咽喉就不会疼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通畅,心中烦闷至极的,是阳明湿热内郁,一定会出现肌肤发黄。
阳明病,误用火法治疗,火邪内迫,出现微微汗出,小便不通畅的,一定会出现肌肤发黄。
阳明病,脉象浮而紧的,主胃燥成实,所以一定会出现潮热定时发作;只见脉浮的,主邪热内盛、实邪未成,所以一定会出现盗汗。
阳明病,口中干燥,但只想用水漱口,却不想吞咽下去的,这是热在血分的表现,一定会出现衄血。
阳明病,本来就有自汗出,医生又重复发汗,疾病虽然得以解除,但还微感心烦不舒适的,这一定是大便干结坚硬的缘故。大便之所以干燥,是因为汗出过多,损伤津液,津液亏乏,肠中干燥所致。此时,应当询问病人一天解几次小便,如果原来为一天三四次,现在只有二次,就可以推知大便不久将要解出。究其原因,是因小便次数较原来减少,津液应当还于肠中,肠中津液势必增加,硬便得以濡润,则大便一定会很快解出。
伤寒病,呕吐剧烈的,虽然有阳明府实证,也不能用攻下法治疗。
阳明病,胃脘部痞满硬结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损伤脾胃而致腹泻。假如腹泻不停的,就有生命危险,假如腹泻停止的,疾病就会痊愈。
阳明病,满面通红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误用攻下就会产生发热、肌肤发黄、小便不通畅的变证。
阳明病,没有使用涌吐或泻下法治疗,外邪内入,化热化燥成实,而见心中烦躁不安的,可用调胃承气汤治疗。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用陈米酒洗以上三味药,将大黄、甘草切细,加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芒硝,然后放在小火上煮一、二开即可。一次温服,用来调和胃气。
阳明病,脉象迟,汗出而不怕冷,身体沉重,短气,腹部胀满,喘息,如果发潮热的,这是表证将要解除而里实已成,可以攻下里实;如果手足不断汗出的,这是大便已经硬结的标志,用大承气汤主治。如果汗出较多,轻微发热而怕冷的,这是表证未解,病人不发潮热,不能用承气汤攻下。如果腹部胀满厉害、大便不通的,可用小承气汤轻微泻下来和畅胃气,不可用峻泻药攻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用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以上四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厚朴、枳实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再加入大黄,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加入芒硝,然后放在小火上煮一、二开,分两次温服。服药后如果大便已通,停止再服剩余的药。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大的三个,炙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药应当解大便,如果服药后大便不解,可将剩下的药服完,如果大便已通,不要再服剩下的药。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微有硬结的,为燥屎内阻、里实已成,可以用大承气汤攻下里实;如果大便不硬结的,是内无燥屎,不能用大承气汤。如果六七天不解大便,恐有燥屎内阻,预测的方法,可给予少量小承气汤。服药后如果屎气转动而放屁的,这是有燥屎的症象,才能够攻下;如果服药后不放屁的,则是大便初出硬结、后部稀溏,不能攻下,如果攻下就会形成腹部胀满,不能进食,甚至饮水就呃逆的变证。假如攻下后又出现发热的,这一定是燥屎复结,大便再次变硬而量较少,此时,应当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而攻下。总而言之,如果服小承气汤不转屎气的,千万不能攻下。
谵语一般属实,郑声一般属虚。所谓郑声,是指语言重复、声低息微的症候。两眼直视谵语,并见喘喝胀满的,属于死候,并见下利的,也是死候。
发汗太过,或重复发汗,阳气大伤,出现谵语,脉象短的,属于死候;如果脉与证相应的,不属死候。
伤寒表证,误用吐法或下法之后,病仍然不解除,出现五六天甚至十余天不解大便,午后发潮热,不怕冷,谵言妄语,如见鬼神一样。病情严重的,就会出现神志昏糊、目不识人、两手无意识地乱摸衣被床帐、惊惕不安、微微喘息、两目直视,如果脉象弦的,尚有生机;如果脉象涩的,属于死候。如果病情较轻,只见发潮热、谵语等证,用大承气汤主治。服药后,如果大便已通的,应停止服剩下的药。
阳明病,病人汗出太多,导致津液外泄,肠中干燥,大便势必硬结;大便硬结,府气不通,浊邪上扰,则发生谵语,用小承气汤主治。如果服一次药谵语就停止的,就不要再服剩余的药。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象滑而疾的,用小承气汤主治。于是给病人服小承气汤一升,服药后腹中转矢气而放屁的,可以再服一升;服药后腹中不转矢气的,就不要再服。如果第二天又不解大便,脉象反见微弱而滞涩的,这是正气虚弱而实邪阻滞,正虚邪实,攻补两难,治疗十分棘手,不能再用承气汤了。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反而不能进食的,是肠中燥屎已成,宜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如果尚能进食的,只是大便硬结,宜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
阳明病,经行下血而谵语的,这是热入血室,如果只见头部出汗的,可以针刺期门,以泻血室的实邪,使血热得以宣泄,则周身畅汗而痊愈。
汗出谵语的,这是外有太阳中风,内有燥屎阻结。燥屎内结必须用泻下法治疗,但是须待太阳表证解除后才能攻下。如果攻下过早,就会导致表邪尽陷而里实益甚,出现神昏语言错乱。如果表证已解而里实未去,用攻下法治疗就会痊愈,可用大承气汤。
外感病四五天,症见脉沉、气喘、腹部胀满。脉沉主里,可知其病在里,却反而用发汗法治疗,汗出津液外泄,津伤肠燥成实,所以大便硬结难以解出。津液外越而虚,津伤肠燥成实,时间一长,就会发生谵语。
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合病,腹部胀满,身体沉重,转侧困难,口中麻木不仁,面部垢浊,谵语,小便失禁,如见身热、自汗出的,是邪热偏重于阳明,用白虎汤主治。如果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谵语更甚;如果妄行攻下,就会造成额上出汗,四肢冰冷的变证。
太阳阳明两经并病,太阳表证已解,仅只见发潮热,手足微微出汗,大便解出困难而谵语的,是属阳明里实,攻下里实就可痊愈,适宜用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象浮而紧,咽喉干燥,口中感觉苦,腹部胀满,喘息,发热,汗出,不怕冷,反而怕热,身体沉重,是属阳明里热证。如果误发其汗,就会出现心中烦乱不安、甚或神昏谵语的变证;如果误用温针,就会导致恐惧不安、烦躁失眠的变证;如果误行攻下,就会损伤胃气,致邪热扰于胸膈,出现心中烦躁厉害,舌上生薄黄苔,用栀子豉汤主治。
如果误下后热盛津伤,出现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的,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如果误下后出现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的,属阴伤有热、水热互结于下焦,用猪苓汤主治。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打碎,各一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四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阳明病,汗出多而口渴的,属汗多津伤、胃津不足的口渴,不能用猪苓汤治疗。因为猪苓汤能够通利病人小便,使津液进一步损伤。
脉象浮而迟,外有假热内有真寒,腹泻完谷不化的,用四逆汤主治。
如果胃中虚寒不能进食的,饮水后就会出现呃逆。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够饮食的,
为阳明气热炽盛,气病及血,迫血妄行,就会出现衄血。
阳明病,经用泻下法治疗,身热未除,手足温暖,没有结胸的表现,心中烦躁异常,嘈杂似饥而不能进食,仅见头部汗出的,用栀子豉汤主治。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胁胀闷不除的,为少阳之邪未尽,宜用小柴胡汤治疗。
阳明病,胁下痞硬胀满,不解大便,呕吐,舌苔白的,为柴胡证未除,可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用药后,上焦经气得以畅通,津液能够下达,胃肠机能得以恢复,就会周身畅汗而病解。
阳明中风,脉象弦浮而大,全腹胀满,两胁及心下疼痛,按压很久而气仍不畅通,鼻中干燥,无汗,嗜睡,全身肌肤及目都发黄,小便解出困难,发潮热,呃逆不断,耳前后部肿胀。证属三阳合病,治疗当先用针刺法以泄里热。刺后里热得泄,病情稍减,而太阳、少阳证未除,病经过了十天,脉象弦浮的,可给予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邪。
如果服小柴胡汤后少阳证已解,只见脉象浮等表证,无其他经见证的,可给予麻黄汤治疗。如果病情恶化,出现无尿、腹部胀满并且呃逆更甚的,属不治之候。
阳明病,自汗出,津液已伤,如果再行发汗,而又小便通畅的,则更伤津液,导致肠中津液枯竭,引起大便硬结。此时大便虽硬结,也不能用泻下药攻下,必须待病人自己想解大便时,用蜜煎导引导通便,或土瓜根及大猪胆汁,均可作为导药,以引导大便解出。
蜜煎方
食蜜七合上一味药,倒进铜器里,用小火煎熬,待熬炼至能凝结得象饴糖一样即成。煎熬时,要不断搅拌,以免焦糊粘着,煎熬到可以作丸的程度时,用双手捻蜜做成头部尖锐、大小如指头、长二寸左右的棒状物,必须趁蜜热时马上做,冷却后就会变硬。使用时,将所做的药棒塞进肛门里,用手急转,待病人想要解大便时就拔出去掉。怀疑此方不是仲景的原意,已经试用效果很好。
猪胆汁方
用大猪胆汁一个,取汁,与少许米醋混合,灌进肛门里,维持一顿饭左右的时间,用药后,即可解除宿食及腐败物等,十分有效。
阳明病,脉象迟,汗出很多,微微怕冷的,这是表证尚未解除,可以发汗,适宜用桂枝汤。
阳明病,脉象浮,无汗而气喘的,是太阳表实证仍在,用发汗法就会痊愈,可用麻黄汤。
阳明病,发热汗出的,这是热邪能够发越于外,不能形成发黄证。如果仅见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身上无汗,小便不通畅,口渴想喝汤水,这是湿热郁滞在里,势必出现肌肤发黄,用茵陈蒿汤主治。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剖开大黄二两,去皮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加入茵陈煎煮,煮去水分六升,再加另二味药,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应当通畅,并见尿色红,象皂荚汁一样,经过一晚上后,腹胀应当减轻,这是因为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的缘故。
阳明病,病人健忘的,是体内一定有蓄血。由于瘀血久停,气血阻滞,所以使人健忘。其大便虽然硬结,但容易解出,并且颜色一定是黑的,宜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阳明病,用泻下药攻下后,出现心中烦躁异常,如果是肠中燥屎阻结所致的,可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如果腹部轻微胀满,大便始出干硬,后出稀溏的,则不能攻下。
病人不解大便五六天,脐腹部疼痛,烦躁不安,定时发作,这是肠中有燥屎阻结,所以导致大便秘结。
病人心烦、发热,经过发汗,病已解除。现又出现午后发潮热,好象发疟疾一样的,这是邪传阳明。如果脉象实的,宜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脉象浮虚的,宜用发汗法治疗。攻下用大承气汤,发汗用桂枝汤。
用峻泻药攻下后,病人又出现六七天不解大便,烦躁不解,腹部胀满疼痛的,这是肠中有燥屎的缘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下后余热未尽,与肠内宿食相结合而成燥屎,适宜用大承气汤治疗。
病人小便不通畅,大便忽而困难,忽而容易,时而有轻度发热,气喘,头昏目眩,不能平卧的,这是肠中有燥屎,宜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
进食后想呕吐的,属阳明胃寒证,可用吴茱萸汤主治。如果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反而增剧的,则不属胃中虚寒,而是上焦有热。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每天服三次。
太阳病,寸部脉缓,关部脉浮,尺部脉弱,病人发热,汗出,怕冷,不呕吐,心下痞满不适的,这是医生误用攻下所致。假如没有误下,病人出现不怕冷而口渴的,这是邪传阳明。如果小便次数多的,大便一定干硬,其人虽然十余天不解大便,也没有什么痛苦。如果是胃中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汤水,以补充津液,津液恢复,则病可愈。如果是水饮内蓄、气不化津所致的口渴的,宜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如果是其它原因所致口渴的,可根据病情,依法施治。
脉象浮取微弱和缓、汗出少时,是正气驱邪,津液未伤,邪去正安,病得痊愈。如果汗出多的,则是汗出太过,津液势必损伤。脉象浮而充实有力,主表有实邪,当用发汗解表法治疗,如果汗出多的,也是汗出太过。汗出太过,就会导致津液损伤,阳热盛于里,大便因而硬结。
脉浮而芤,浮主阳气盛,芤主阴血虚,浮脉与芤脉相合,胃气偏亢则生热,阳热亢盛至极,阴液亏虚,因而形成大便硬结之证。
趺阳脉浮而涩,浮主胃热亢盛,涩是小便频数,阴液不足。胃热津亏,肠中干燥,大便因而硬结。这是脾不能为胃转输津液所致,用麻子仁丸主治。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炒,另外研成膏脂状以上六味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十丸,每日服三次,并逐渐加量,直至病愈为度。
太阳病,经过三天,用发汗法治疗而病不解除,高热炽盛的,是转属阳明,用调胃承气汤主治。
伤寒表证,使用吐法后,出现腹部胀满硬痛的,用调胃承气汤主治。
太阳表证,用催吐、攻下或发汗后,出现轻微心烦,小便频数,大便硬结的,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攻下里实,就可痊愈。
患病二、三天,脉象弱,无太阳、少阳见证,烦躁不安,胃脘部痞胀硬结,到了四五天,虽见能够饮食,也应先给予少量小承气汤,以微微调畅胃气,使病情稍挫,到了第六天,再给予小承气汤一升。如果大便不解六七天,而小便短少的,则津液当还于肠中,虽然不能饮食,也不是燥屎内结,而是大便初出干硬,后出稀溏,如果攻下必成溏泄。必须小便通利,大便始会坚硬,才可攻下,宜用大承气汤。
外感病六七天,出现视物模糊不清,眼球转动不灵活,既无头痛畏寒等表证,又无谵语、腹满痛等里证,大便难以解出,体表有轻微发热的,这是燥热内结成实,而又真阴欲涸,应急下急阴,适宜用大承气汤。
阳明府实证,又见发热、汗出多的,应急下存阴,宜用大承气汤。
发汗以后,不仅病未解除,反而出现腹部胀满疼痛,是发汗伤津,燥热迅速内结成实,应急下存阴,宜用大承气汤。
腹部胀满持续不减轻,即使减轻,也微不足道的,是实邪内阻的征象,应当攻下,可用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两经合病,邪热下迫大肠,势必发生腹泻。如果木不克土,而见实大滑数之脉,与阳明实热相符的,是顺证;如果木邪克土,纯见少阳弦脉的,是逆证。现脉象滑而数,是阳明有宿食内停、宿滞内阻,应当攻下宿滞,可用大承气汤。
病人发热七、八天,既无头痛、畏寒等太阳表证,又无腹满谵语等阳明里证,虽然脉象浮数,也可用泻下法泄热。假如已经攻下,脉浮已除,而脉数不解,是气分之热已解而血分之热未除,邪热与瘀血相合,所以出现容易饥饿,能够饮食,六七天不解大便。这是瘀血停蓄,宜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如果攻下后脉数不除,而又腹泻不止的,是热邪下迫,势必会出现协热下利、解脓血便的变证。
伤寒病,发汗以后,出现全身及两目发黄,这是因为发汗太过,损伤中阳,寒湿郁滞在里不解的缘故,治疗应当温化寒湿,不可用攻下法。
外感病六七天,皮肤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通畅,腹部稍感胀满的,用茵陈蒿汤主治。
外感病,症见皮肤发黄,发热的,用栀子柏皮汤主治。
栀子柏皮汤方
肥栀子十五个,剖开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外感病,湿热郁滞在里,身体必定发黄,如果兼有头痛、畏寒、无汗、身痒等表证的,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治。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即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开生梓白皮切细,一升生姜二两,切片甘草二两,炙以上八味药,用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共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半天服完。
产生呃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胃中虚寒的缘故。由于病人胃气本虚,又再用苦寒泻热,必使胃气更虚而产生呃逆的变证。
阳明病,脉象迟,饮食不能吃饱,如果饱食就会微感心烦、头目昏眩,小便必不通畅,腹部胀满,这是将要形成谷疸。用了泻下法治疗,而腹部胀满丝毫不减轻。究其原因,是因为病人脉迟,迟脉主寒,其证属寒湿内郁,所以攻下无效。
阳明病,本应当汗出多,却反而无汗,病人身痒好象虫在皮内爬行一样的,这是长期正气虚弱的缘故。
阳明病,若属实热证,应当汗多,现却反而无汗,并见小便通畅,是属阳明中寒证。病至二三日,出现呕吐、咳嗽、手足冷的,为寒邪上逆,一定会发头痛;如果不咳嗽,不呕吐,手足不冷的,为寒邪不上逆,就不会发头痛。
阳明病,头目昏眩,不怕冷,是属阳明中风证,所以能够饮食。如果出现咳嗽的,为热邪上攻,病人咽喉一定疼痛;如果不咳嗽的,则热邪不上攻,咽喉就不会疼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通畅,心中烦闷至极的,是阳明湿热内郁,一定会出现肌肤发黄。
阳明病,误用火法治疗,火邪内迫,出现微微汗出,小便不通畅的,一定会出现肌肤发黄。
阳明病,脉象浮而紧的,主胃燥成实,所以一定会出现潮热定时发作;只见脉浮的,主邪热内盛、实邪未成,所以一定会出现盗汗。
阳明病,口中干燥,但只想用水漱口,却不想吞咽下去的,这是热在血分的表现,一定会出现衄血。
阳明病,本来就有自汗出,医生又重复发汗,疾病虽然得以解除,但还微感心烦不舒适的,这一定是大便干结坚硬的缘故。大便之所以干燥,是因为汗出过多,损伤津液,津液亏乏,肠中干燥所致。此时,应当询问病人一天解几次小便,如果原来为一天三四次,现在只有二次,就可以推知大便不久将要解出。究其原因,是因小便次数较原来减少,津液应当还于肠中,肠中津液势必增加,硬便得以濡润,则大便一定会很快解出。
伤寒病,呕吐剧烈的,虽然有阳明府实证,也不能用攻下法治疗。
阳明病,胃脘部痞满硬结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损伤脾胃而致腹泻。假如腹泻不停的,就有生命危险,假如腹泻停止的,疾病就会痊愈。
阳明病,满面通红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误用攻下就会产生发热、肌肤发黄、小便不通畅的变证。
阳明病,没有使用涌吐或泻下法治疗,外邪内入,化热化燥成实,而见心中烦躁不安的,可用调胃承气汤治疗。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用陈米酒洗以上三味药,将大黄、甘草切细,加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芒硝,然后放在小火上煮一、二开即可。一次温服,用来调和胃气。
阳明病,脉象迟,汗出而不怕冷,身体沉重,短气,腹部胀满,喘息,如果发潮热的,这是表证将要解除而里实已成,可以攻下里实;如果手足不断汗出的,这是大便已经硬结的标志,用大承气汤主治。如果汗出较多,轻微发热而怕冷的,这是表证未解,病人不发潮热,不能用承气汤攻下。如果腹部胀满厉害、大便不通的,可用小承气汤轻微泻下来和畅胃气,不可用峻泻药攻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用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以上四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厚朴、枳实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再加入大黄,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加入芒硝,然后放在小火上煮一、二开,分两次温服。服药后如果大便已通,停止再服剩余的药。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大的三个,炙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药应当解大便,如果服药后大便不解,可将剩下的药服完,如果大便已通,不要再服剩下的药。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微有硬结的,为燥屎内阻、里实已成,可以用大承气汤攻下里实;如果大便不硬结的,是内无燥屎,不能用大承气汤。如果六七天不解大便,恐有燥屎内阻,预测的方法,可给予少量小承气汤。服药后如果屎气转动而放屁的,这是有燥屎的症象,才能够攻下;如果服药后不放屁的,则是大便初出硬结、后部稀溏,不能攻下,如果攻下就会形成腹部胀满,不能进食,甚至饮水就呃逆的变证。假如攻下后又出现发热的,这一定是燥屎复结,大便再次变硬而量较少,此时,应当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而攻下。总而言之,如果服小承气汤不转屎气的,千万不能攻下。
谵语一般属实,郑声一般属虚。所谓郑声,是指语言重复、声低息微的症候。两眼直视谵语,并见喘喝胀满的,属于死候,并见下利的,也是死候。
发汗太过,或重复发汗,阳气大伤,出现谵语,脉象短的,属于死候;如果脉与证相应的,不属死候。
伤寒表证,误用吐法或下法之后,病仍然不解除,出现五六天甚至十余天不解大便,午后发潮热,不怕冷,谵言妄语,如见鬼神一样。病情严重的,就会出现神志昏糊、目不识人、两手无意识地乱摸衣被床帐、惊惕不安、微微喘息、两目直视,如果脉象弦的,尚有生机;如果脉象涩的,属于死候。如果病情较轻,只见发潮热、谵语等证,用大承气汤主治。服药后,如果大便已通的,应停止服剩下的药。
阳明病,病人汗出太多,导致津液外泄,肠中干燥,大便势必硬结;大便硬结,府气不通,浊邪上扰,则发生谵语,用小承气汤主治。如果服一次药谵语就停止的,就不要再服剩余的药。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象滑而疾的,用小承气汤主治。于是给病人服小承气汤一升,服药后腹中转矢气而放屁的,可以再服一升;服药后腹中不转矢气的,就不要再服。如果第二天又不解大便,脉象反见微弱而滞涩的,这是正气虚弱而实邪阻滞,正虚邪实,攻补两难,治疗十分棘手,不能再用承气汤了。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反而不能进食的,是肠中燥屎已成,宜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如果尚能进食的,只是大便硬结,宜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
阳明病,经行下血而谵语的,这是热入血室,如果只见头部出汗的,可以针刺期门,以泻血室的实邪,使血热得以宣泄,则周身畅汗而痊愈。
汗出谵语的,这是外有太阳中风,内有燥屎阻结。燥屎内结必须用泻下法治疗,但是须待太阳表证解除后才能攻下。如果攻下过早,就会导致表邪尽陷而里实益甚,出现神昏语言错乱。如果表证已解而里实未去,用攻下法治疗就会痊愈,可用大承气汤。
外感病四五天,症见脉沉、气喘、腹部胀满。脉沉主里,可知其病在里,却反而用发汗法治疗,汗出津液外泄,津伤肠燥成实,所以大便硬结难以解出。津液外越而虚,津伤肠燥成实,时间一长,就会发生谵语。
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合病,腹部胀满,身体沉重,转侧困难,口中麻木不仁,面部垢浊,谵语,小便失禁,如见身热、自汗出的,是邪热偏重于阳明,用白虎汤主治。如果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谵语更甚;如果妄行攻下,就会造成额上出汗,四肢冰冷的变证。
太阳阳明两经并病,太阳表证已解,仅只见发潮热,手足微微出汗,大便解出困难而谵语的,是属阳明里实,攻下里实就可痊愈,适宜用大承气汤。
阳明病,脉象浮而紧,咽喉干燥,口中感觉苦,腹部胀满,喘息,发热,汗出,不怕冷,反而怕热,身体沉重,是属阳明里热证。如果误发其汗,就会出现心中烦乱不安、甚或神昏谵语的变证;如果误用温针,就会导致恐惧不安、烦躁失眠的变证;如果误行攻下,就会损伤胃气,致邪热扰于胸膈,出现心中烦躁厉害,舌上生薄黄苔,用栀子豉汤主治。
如果误下后热盛津伤,出现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的,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如果误下后出现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的,属阴伤有热、水热互结于下焦,用猪苓汤主治。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打碎,各一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四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阳明病,汗出多而口渴的,属汗多津伤、胃津不足的口渴,不能用猪苓汤治疗。因为猪苓汤能够通利病人小便,使津液进一步损伤。
脉象浮而迟,外有假热内有真寒,腹泻完谷不化的,用四逆汤主治。
如果胃中虚寒不能进食的,饮水后就会出现呃逆。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够饮食的,
为阳明气热炽盛,气病及血,迫血妄行,就会出现衄血。
阳明病,经用泻下法治疗,身热未除,手足温暖,没有结胸的表现,心中烦躁异常,嘈杂似饥而不能进食,仅见头部汗出的,用栀子豉汤主治。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胁胀闷不除的,为少阳之邪未尽,宜用小柴胡汤治疗。
阳明病,胁下痞硬胀满,不解大便,呕吐,舌苔白的,为柴胡证未除,可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用药后,上焦经气得以畅通,津液能够下达,胃肠机能得以恢复,就会周身畅汗而病解。
阳明中风,脉象弦浮而大,全腹胀满,两胁及心下疼痛,按压很久而气仍不畅通,鼻中干燥,无汗,嗜睡,全身肌肤及目都发黄,小便解出困难,发潮热,呃逆不断,耳前后部肿胀。证属三阳合病,治疗当先用针刺法以泄里热。刺后里热得泄,病情稍减,而太阳、少阳证未除,病经过了十天,脉象弦浮的,可给予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邪。
如果服小柴胡汤后少阳证已解,只见脉象浮等表证,无其他经见证的,可给予麻黄汤治疗。如果病情恶化,出现无尿、腹部胀满并且呃逆更甚的,属不治之候。
阳明病,自汗出,津液已伤,如果再行发汗,而又小便通畅的,则更伤津液,导致肠中津液枯竭,引起大便硬结。此时大便虽硬结,也不能用泻下药攻下,必须待病人自己想解大便时,用蜜煎导引导通便,或土瓜根及大猪胆汁,均可作为导药,以引导大便解出。
蜜煎方
食蜜七合上一味药,倒进铜器里,用小火煎熬,待熬炼至能凝结得象饴糖一样即成。煎熬时,要不断搅拌,以免焦糊粘着,煎熬到可以作丸的程度时,用双手捻蜜做成头部尖锐、大小如指头、长二寸左右的棒状物,必须趁蜜热时马上做,冷却后就会变硬。使用时,将所做的药棒塞进肛门里,用手急转,待病人想要解大便时就拔出去掉。怀疑此方不是仲景的原意,已经试用效果很好。
猪胆汁方
用大猪胆汁一个,取汁,与少许米醋混合,灌进肛门里,维持一顿饭左右的时间,用药后,即可解除宿食及腐败物等,十分有效。
阳明病,脉象迟,汗出很多,微微怕冷的,这是表证尚未解除,可以发汗,适宜用桂枝汤。
阳明病,脉象浮,无汗而气喘的,是太阳表实证仍在,用发汗法就会痊愈,可用麻黄汤。
阳明病,发热汗出的,这是热邪能够发越于外,不能形成发黄证。如果仅见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身上无汗,小便不通畅,口渴想喝汤水,这是湿热郁滞在里,势必出现肌肤发黄,用茵陈蒿汤主治。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剖开大黄二两,去皮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加入茵陈煎煮,煮去水分六升,再加另二味药,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应当通畅,并见尿色红,象皂荚汁一样,经过一晚上后,腹胀应当减轻,这是因为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的缘故。
阳明病,病人健忘的,是体内一定有蓄血。由于瘀血久停,气血阻滞,所以使人健忘。其大便虽然硬结,但容易解出,并且颜色一定是黑的,宜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阳明病,用泻下药攻下后,出现心中烦躁异常,如果是肠中燥屎阻结所致的,可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如果腹部轻微胀满,大便始出干硬,后出稀溏的,则不能攻下。
病人不解大便五六天,脐腹部疼痛,烦躁不安,定时发作,这是肠中有燥屎阻结,所以导致大便秘结。
病人心烦、发热,经过发汗,病已解除。现又出现午后发潮热,好象发疟疾一样的,这是邪传阳明。如果脉象实的,宜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脉象浮虚的,宜用发汗法治疗。攻下用大承气汤,发汗用桂枝汤。
用峻泻药攻下后,病人又出现六七天不解大便,烦躁不解,腹部胀满疼痛的,这是肠中有燥屎的缘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下后余热未尽,与肠内宿食相结合而成燥屎,适宜用大承气汤治疗。
病人小便不通畅,大便忽而困难,忽而容易,时而有轻度发热,气喘,头昏目眩,不能平卧的,这是肠中有燥屎,宜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
进食后想呕吐的,属阳明胃寒证,可用吴茱萸汤主治。如果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反而增剧的,则不属胃中虚寒,而是上焦有热。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每天服三次。
太阳病,寸部脉缓,关部脉浮,尺部脉弱,病人发热,汗出,怕冷,不呕吐,心下痞满不适的,这是医生误用攻下所致。假如没有误下,病人出现不怕冷而口渴的,这是邪传阳明。如果小便次数多的,大便一定干硬,其人虽然十余天不解大便,也没有什么痛苦。如果是胃中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汤水,以补充津液,津液恢复,则病可愈。如果是水饮内蓄、气不化津所致的口渴的,宜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如果是其它原因所致口渴的,可根据病情,依法施治。
脉象浮取微弱和缓、汗出少时,是正气驱邪,津液未伤,邪去正安,病得痊愈。如果汗出多的,则是汗出太过,津液势必损伤。脉象浮而充实有力,主表有实邪,当用发汗解表法治疗,如果汗出多的,也是汗出太过。汗出太过,就会导致津液损伤,阳热盛于里,大便因而硬结。
脉浮而芤,浮主阳气盛,芤主阴血虚,浮脉与芤脉相合,胃气偏亢则生热,阳热亢盛至极,阴液亏虚,因而形成大便硬结之证。
趺阳脉浮而涩,浮主胃热亢盛,涩是小便频数,阴液不足。胃热津亏,肠中干燥,大便因而硬结。这是脾不能为胃转输津液所致,用麻子仁丸主治。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炒,另外研成膏脂状以上六味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十丸,每日服三次,并逐渐加量,直至病愈为度。
太阳病,经过三天,用发汗法治疗而病不解除,高热炽盛的,是转属阳明,用调胃承气汤主治。
伤寒表证,使用吐法后,出现腹部胀满硬痛的,用调胃承气汤主治。
太阳表证,用催吐、攻下或发汗后,出现轻微心烦,小便频数,大便硬结的,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攻下里实,就可痊愈。
患病二、三天,脉象弱,无太阳、少阳见证,烦躁不安,胃脘部痞胀硬结,到了四五天,虽见能够饮食,也应先给予少量小承气汤,以微微调畅胃气,使病情稍挫,到了第六天,再给予小承气汤一升。如果大便不解六七天,而小便短少的,则津液当还于肠中,虽然不能饮食,也不是燥屎内结,而是大便初出干硬,后出稀溏,如果攻下必成溏泄。必须小便通利,大便始会坚硬,才可攻下,宜用大承气汤。
外感病六七天,出现视物模糊不清,眼球转动不灵活,既无头痛畏寒等表证,又无谵语、腹满痛等里证,大便难以解出,体表有轻微发热的,这是燥热内结成实,而又真阴欲涸,应急下急阴,适宜用大承气汤。
阳明府实证,又见发热、汗出多的,应急下存阴,宜用大承气汤。
发汗以后,不仅病未解除,反而出现腹部胀满疼痛,是发汗伤津,燥热迅速内结成实,应急下存阴,宜用大承气汤。
腹部胀满持续不减轻,即使减轻,也微不足道的,是实邪内阻的征象,应当攻下,可用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两经合病,邪热下迫大肠,势必发生腹泻。如果木不克土,而见实大滑数之脉,与阳明实热相符的,是顺证;如果木邪克土,纯见少阳弦脉的,是逆证。现脉象滑而数,是阳明有宿食内停、宿滞内阻,应当攻下宿滞,可用大承气汤。
病人发热七、八天,既无头痛、畏寒等太阳表证,又无腹满谵语等阳明里证,虽然脉象浮数,也可用泻下法泄热。假如已经攻下,脉浮已除,而脉数不解,是气分之热已解而血分之热未除,邪热与瘀血相合,所以出现容易饥饿,能够饮食,六七天不解大便。这是瘀血停蓄,宜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如果攻下后脉数不除,而又腹泻不止的,是热邪下迫,势必会出现协热下利、解脓血便的变证。
伤寒病,发汗以后,出现全身及两目发黄,这是因为发汗太过,损伤中阳,寒湿郁滞在里不解的缘故,治疗应当温化寒湿,不可用攻下法。
外感病六七天,皮肤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通畅,腹部稍感胀满的,用茵陈蒿汤主治。
外感病,症见皮肤发黄,发热的,用栀子柏皮汤主治。
栀子柏皮汤方
肥栀子十五个,剖开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外感病,湿热郁滞在里,身体必定发黄,如果兼有头痛、畏寒、无汗、身痒等表证的,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治。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即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开生梓白皮切细,一升生姜二两,切片甘草二两,炙以上八味药,用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共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半天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