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大漠孤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一个闽西小城,在零九年的夏季,我在不觉间体验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快乐。就在这样一个薄阴而清凉的下午,窗外的白云与青山,还有透着阵阵花香的空气,诱惑着我来把这种体验传递,于是,我的指尖就在键盘上敲出主妇生活的点点滴滴。
本来打算来老公这里度假,没承想在老公万般的“撒娇”之后,我竟承担起给他做中饭的任务。他在这里工作已近两年,本来公司配有食堂,还专门聘请了个四川厨师做饭,可他却怎么也吃不惯这里的清汤寡水。我的家乡是鲁菜的发源地,普通的原料也能炒出丰盛的菜肴。老公借助歌词的一句“想你做的饭”就把我这个半瓶子醋抬举的义不容辞。于是,每天逛早市成了我“锻炼加修炼”的必修课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地处亚热带,早晨七点多钟的太阳就很亲近地贴着你的脸颊直射了,再加上他公司据最近的一个菜场也得有三四里路的光景,在没有自行车的情况下,我只能步行。还有一个更要命问题是,这里数客家人聚居地,还加有许多闽南人及浙赣人,所以语言纷杂。走进菜场的第一感觉就是“纵管他人语唧唧,我自浑然不觉”出国后的感觉大抵如此。犹记得第一次进菜场的情景——我从小摊贩汇集的地方进入,仿佛外星人一般的在一个个堆着各色菜蔬的摊前审视,每个摊点的数量都不是很多,有的还不及北方主妇一次买菜的数量,但一律是用清水喷淋得很水灵很整齐。许多颜色怪异的青菜我根本不认识,那种叶子红绿相间的似乎只有在小时候姥姥的花盆里见过。难道在北方当花卉观赏的植物,在这里竟变成了蔬菜不成?我笑着,指着那红火火的菜蔬用普通话问卖菜老妇:“这是什么菜,怎么吃啊?”那个老妇看着我,干瘪而多皱的脸上竟没有一丝反应。我想她可能没听懂我在说什么,干脆拿起一把放进她的秤盘里“多少钱?”这次老妇似乎明白了,伸出一个手指外加另一只手的五个,嘟囔了句;“一款儿半!”我想可能是一元五角的意思了,掏出钱来给她,果然正确!再往里走,好容易看见认识的茄子和丝瓜了,很是亲切的走上去,话是不敢再说了,只管把要的东西往秤上拾,价钱也是不敢问的,一律拿大票找零完事。等回家炒完红呼呼的菜后,才猛然想起曾经看过张爱玲一段描写蔬菜的句子:苋菜上市的时候,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加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不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间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这就是苋菜了!”我唠叨着爱玲的名句向着先生夸耀。“可你炒的这盘菜怎么看也看不出西洋盆栽的味道来啊?”先生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脸上随即显出后悔的神色来“下次千万别这么洋气了吧?还是茄子豆角来得实在。”
就这样,一天,两天过去了,我开始渐渐在吃亏中长出智慧。我开始熟悉一些常用方言,尽管大段的客家话还是不懂。虽然这里的泡菜类,如酸黄瓜,酸豆角之类,还有笋干豆干粉干之流都不在我们的饮食习惯之列,但一些新奇的东西还是有勇气去尝试了。老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深得其中之味。这里出产豆干名列“客家八大特产”之首,形式多样不说,且口味奇特。这里的水豆腐根本不称,一律切块卖。一块豆腐从一元到一元五角不等,就凭你的眼力选择。我曾贪便宜买回去一块一元的豆腐,用尖椒炒着吃,刚吃了几筷子盘子就见底了。二次领教就是那个卖米糕的老头儿了。他长着一副标准南方人的脸颊,细长的眼睛始终透着一股精明。他可能是见我一副外地人的嘴脸吧,始终对我态度不好,他总是对我很是不屑的用客家话唠叨。我知道这里的米糕基本上是用来祭祀的,可从心里面又想尝尝洁白如脂的糯米糕,黄黄如玉的黄米糕,还有淡粉掺紫的芋粉米糕是什么滋味,于是就指指点点他老人家这儿切一块那儿切一块。他老人家从切割到称秤,再到给我打完包,嘴里一直在嘟囔着什么,而且他的神情始终都是和我两不相干的样子,这让我很是郁闷。好在回家炸过米糕之后... -->>
在一个闽西小城,在零九年的夏季,我在不觉间体验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快乐。就在这样一个薄阴而清凉的下午,窗外的白云与青山,还有透着阵阵花香的空气,诱惑着我来把这种体验传递,于是,我的指尖就在键盘上敲出主妇生活的点点滴滴。
本来打算来老公这里度假,没承想在老公万般的“撒娇”之后,我竟承担起给他做中饭的任务。他在这里工作已近两年,本来公司配有食堂,还专门聘请了个四川厨师做饭,可他却怎么也吃不惯这里的清汤寡水。我的家乡是鲁菜的发源地,普通的原料也能炒出丰盛的菜肴。老公借助歌词的一句“想你做的饭”就把我这个半瓶子醋抬举的义不容辞。于是,每天逛早市成了我“锻炼加修炼”的必修课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地处亚热带,早晨七点多钟的太阳就很亲近地贴着你的脸颊直射了,再加上他公司据最近的一个菜场也得有三四里路的光景,在没有自行车的情况下,我只能步行。还有一个更要命问题是,这里数客家人聚居地,还加有许多闽南人及浙赣人,所以语言纷杂。走进菜场的第一感觉就是“纵管他人语唧唧,我自浑然不觉”出国后的感觉大抵如此。犹记得第一次进菜场的情景——我从小摊贩汇集的地方进入,仿佛外星人一般的在一个个堆着各色菜蔬的摊前审视,每个摊点的数量都不是很多,有的还不及北方主妇一次买菜的数量,但一律是用清水喷淋得很水灵很整齐。许多颜色怪异的青菜我根本不认识,那种叶子红绿相间的似乎只有在小时候姥姥的花盆里见过。难道在北方当花卉观赏的植物,在这里竟变成了蔬菜不成?我笑着,指着那红火火的菜蔬用普通话问卖菜老妇:“这是什么菜,怎么吃啊?”那个老妇看着我,干瘪而多皱的脸上竟没有一丝反应。我想她可能没听懂我在说什么,干脆拿起一把放进她的秤盘里“多少钱?”这次老妇似乎明白了,伸出一个手指外加另一只手的五个,嘟囔了句;“一款儿半!”我想可能是一元五角的意思了,掏出钱来给她,果然正确!再往里走,好容易看见认识的茄子和丝瓜了,很是亲切的走上去,话是不敢再说了,只管把要的东西往秤上拾,价钱也是不敢问的,一律拿大票找零完事。等回家炒完红呼呼的菜后,才猛然想起曾经看过张爱玲一段描写蔬菜的句子:苋菜上市的时候,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加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不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红花,斑斑点点暗红苔绿相间的锯齿边大尖叶子,朱翠离披,“这就是苋菜了!”我唠叨着爱玲的名句向着先生夸耀。“可你炒的这盘菜怎么看也看不出西洋盆栽的味道来啊?”先生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脸上随即显出后悔的神色来“下次千万别这么洋气了吧?还是茄子豆角来得实在。”
就这样,一天,两天过去了,我开始渐渐在吃亏中长出智慧。我开始熟悉一些常用方言,尽管大段的客家话还是不懂。虽然这里的泡菜类,如酸黄瓜,酸豆角之类,还有笋干豆干粉干之流都不在我们的饮食习惯之列,但一些新奇的东西还是有勇气去尝试了。老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深得其中之味。这里出产豆干名列“客家八大特产”之首,形式多样不说,且口味奇特。这里的水豆腐根本不称,一律切块卖。一块豆腐从一元到一元五角不等,就凭你的眼力选择。我曾贪便宜买回去一块一元的豆腐,用尖椒炒着吃,刚吃了几筷子盘子就见底了。二次领教就是那个卖米糕的老头儿了。他长着一副标准南方人的脸颊,细长的眼睛始终透着一股精明。他可能是见我一副外地人的嘴脸吧,始终对我态度不好,他总是对我很是不屑的用客家话唠叨。我知道这里的米糕基本上是用来祭祀的,可从心里面又想尝尝洁白如脂的糯米糕,黄黄如玉的黄米糕,还有淡粉掺紫的芋粉米糕是什么滋味,于是就指指点点他老人家这儿切一块那儿切一块。他老人家从切割到称秤,再到给我打完包,嘴里一直在嘟囔着什么,而且他的神情始终都是和我两不相干的样子,这让我很是郁闷。好在回家炸过米糕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