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大风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国人的传统风俗是非常有趣的,这从古人对死亡一事的说法就可见一般。通常,古人把结婚和在一定年纪之人逝去等事情称为红白喜事。何谓红白喜事?结婚自然是属红,红喜。但人死为何是喜事?中国有句古话:人过70古来稀。可能是限于古代自然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的限制,70高龄在古人的生命观念里,已然是一种满足,所以把70高龄之人的死去,看成是一种喜事,是人生的一次完美终结。再者,70以上的人,俨然已经对社会贡献了价值,对家人尽到了责任,自己也享尽人生悲喜。如此驾鹤西归,对活人而言既没有负担,又对其自身是个完美的解脱。所以,这也是喜事,白喜,俗称:喜丧。而这喜丧也不过就是吃吃饭,然后活人死人各走各路,大圆满。就这民俗,到是颇能看出中国古人对死亡的豁达。
有时,我特苦恼的思考:人死之后,对后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这绝非闲则生事的举动,只是因为社会上林林总总的丧事,无论其殡葬形式还是其死亡后给后人带来的“价值”演绎,总是让人大开眼界,令人咋舌惊目!让我的灵魂每每游走于这时代深处,随风摇曳
在今天,似乎除了大名鼎鼎之人的死亡以外,其他人的死亡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如:一位科学家的死亡传媒对其的丧事的关注要比那些名声极大的艺人少许多,其生前的追述和死亡的过程描述也远远比不得对艺人死亡那么的长篇累牍、引人入胜。而更多的人则对艺人的死去看成是一件能够上升到整个人类文明那么高的高度,以各种文体、各种情感对其的逝去进行悼念。从而开始了一场关于题目为“生命”的生存反思,其情也善,其鸣也哀。
或者,这些人把受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人们的死亡看成是一件优胜劣汰,偶尔有些许人对这些人的死亡在某一心理特定时刻,应景似的写个悼文,随即风花雪月。这两种人的死亡,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对其死亡的关注也和死者生前对于社会的贡献或价值的“量”有着绝对的关系,但和“质”丝毫没有牵连,更受时下价值观的影响并继续繁衍开来,影响别人。在这个现象上,能看出人们对“情意”的重视,但也能看出当前人对“价值”利己主义的活学活用。
就价值而言,似乎好事者的行为很是可取。我虽然不是个环保主义者,但我也知道当前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如此大环境下,那么在前嫌尽释的基础上,从死人身上获取一点点利益并无不妥。这也算的上废弃资源回收,废物利用,进而促进gdp经济指数增长,有利于社会繁荣。在这一点上来看,这绝对是一种美德。这种废物利用的举动不禁让我联想到一种伟大的动物——屎克螂,固然面目狰狞、形态丑陋,但若无它默默的藏污纳垢之举,保不住地球会滋生像树一般高的野草。
但尽管我这么想,我却依然游说不了我自己,总是隐约觉得这些人的行为则有些疯狂!为了价值获取,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己掠夺的欲望而用自己改造过的口舌,将其制造的死人生前光彩不光彩等诸多有意义无意义的事或物百般包装、千般炒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创作注意力经济,进而达到其脑满肠肥。然,冠之以“纪念”的名义,对死者表示这独到的尊重。
这有些混乱,传说中屎可螂是不分阶级的百年如一日的为地球服务,但这好事者的奉献行为却分明划分出了阶级——废物的阶级。他们首先根据每个废物生前的影响力进行筛选、辨别,然后在钉上价格标签,然后再标注上历史意义,最好再和道德伦理挂上钩,如此,这等高尚的废物被他们消化后,他们也从精神到肉体变的丰盈起来。
从这点看来,我的类比或比拟是错误的。好事者绝非屎可螂可比,好事者应比屎克螂“高尚”屎克螂的欲望是建立在生存需求上的,是纯粹的利己主义;好事者的欲望则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其行为所引申的美丽事件举不胜举。不要狭隘的认为这是饱暖之后,建立在贪婪上的掠夺,不要认为这是压榨死人,这是一种存在主义价值逻辑的合理,或必然。
记得前些年有个歌手一度火爆大江南北。原因是她唱了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歌中告诫大家要常回家陪陪父母,多尽孝道。简言之珍惜天论之情,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之人间至痛。一时间,人手拎一个大礼包“情意”浓浓。
此后,但凡看见做出给亲人大摆排场送殡、请人哭丧等孝道之极事,我就暗暗骂一声:“装tm什么呢?”人都死了,再装死人也是看不见的,一顿折腾无非是博得别人喊几声孝子,自己图个心安,顺便发个横财,自负于一石三鸟。更有甚者,则可着喜丧的机会,将其“奉献”死劲的喝回来。以上种种可谓人性劣根卑劣之极致。如此,时间一久,凡人死必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儿了。
这是一个无法定性、定名的时代,林林总总的存在形态早就让人花了眼、乱了心,没有了大脑、断了尾椎。但这个文明时代却有太多事情彻头彻尾的见证了荀子“人性本恶”的之论断,让那些心存善念之幼小,最终湮灭在这些以“恶”存在为美德的是非颠倒的轮回中,祸人害己!善?善是什么?如今这“善”也仅仅就是被动之后的无奈。而这世道似乎也就是这样,但凡事或情,只要和利益联系起来,形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也就变的不像人,鬼也不像鬼
国人对死后的天堂或地狱是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的,但对于长生却契而不舍,坚挺的很。活着享受人间无数富贵荣华,实在不得已,还得把荣华春梦带进坟墓,算是了事。红楼梦里疯道人唱的“好了歌”将芸芸众生的浮华百态早已总结了个全面。试想:若是哪儿位主儿泉下有知,闻其后事被其有亲无亲的孝子贤孙们操办的如此之风光,他保不准会兴冲冲的跑到他阎大哥那里,嘶嚎着请求:“让我再死一次吧?”
后记——回头想想,火葬真是英明的举措啊。若非火葬,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百年之后被人亲密接触呢!
2004-3-18
中国人的传统风俗是非常有趣的,这从古人对死亡一事的说法就可见一般。通常,古人把结婚和在一定年纪之人逝去等事情称为红白喜事。何谓红白喜事?结婚自然是属红,红喜。但人死为何是喜事?中国有句古话:人过70古来稀。可能是限于古代自然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的限制,70高龄在古人的生命观念里,已然是一种满足,所以把70高龄之人的死去,看成是一种喜事,是人生的一次完美终结。再者,70以上的人,俨然已经对社会贡献了价值,对家人尽到了责任,自己也享尽人生悲喜。如此驾鹤西归,对活人而言既没有负担,又对其自身是个完美的解脱。所以,这也是喜事,白喜,俗称:喜丧。而这喜丧也不过就是吃吃饭,然后活人死人各走各路,大圆满。就这民俗,到是颇能看出中国古人对死亡的豁达。
有时,我特苦恼的思考:人死之后,对后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这绝非闲则生事的举动,只是因为社会上林林总总的丧事,无论其殡葬形式还是其死亡后给后人带来的“价值”演绎,总是让人大开眼界,令人咋舌惊目!让我的灵魂每每游走于这时代深处,随风摇曳
在今天,似乎除了大名鼎鼎之人的死亡以外,其他人的死亡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如:一位科学家的死亡传媒对其的丧事的关注要比那些名声极大的艺人少许多,其生前的追述和死亡的过程描述也远远比不得对艺人死亡那么的长篇累牍、引人入胜。而更多的人则对艺人的死去看成是一件能够上升到整个人类文明那么高的高度,以各种文体、各种情感对其的逝去进行悼念。从而开始了一场关于题目为“生命”的生存反思,其情也善,其鸣也哀。
或者,这些人把受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人们的死亡看成是一件优胜劣汰,偶尔有些许人对这些人的死亡在某一心理特定时刻,应景似的写个悼文,随即风花雪月。这两种人的死亡,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对其死亡的关注也和死者生前对于社会的贡献或价值的“量”有着绝对的关系,但和“质”丝毫没有牵连,更受时下价值观的影响并继续繁衍开来,影响别人。在这个现象上,能看出人们对“情意”的重视,但也能看出当前人对“价值”利己主义的活学活用。
就价值而言,似乎好事者的行为很是可取。我虽然不是个环保主义者,但我也知道当前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自然资源日益匮乏,如此大环境下,那么在前嫌尽释的基础上,从死人身上获取一点点利益并无不妥。这也算的上废弃资源回收,废物利用,进而促进gdp经济指数增长,有利于社会繁荣。在这一点上来看,这绝对是一种美德。这种废物利用的举动不禁让我联想到一种伟大的动物——屎克螂,固然面目狰狞、形态丑陋,但若无它默默的藏污纳垢之举,保不住地球会滋生像树一般高的野草。
但尽管我这么想,我却依然游说不了我自己,总是隐约觉得这些人的行为则有些疯狂!为了价值获取,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己掠夺的欲望而用自己改造过的口舌,将其制造的死人生前光彩不光彩等诸多有意义无意义的事或物百般包装、千般炒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创作注意力经济,进而达到其脑满肠肥。然,冠之以“纪念”的名义,对死者表示这独到的尊重。
这有些混乱,传说中屎可螂是不分阶级的百年如一日的为地球服务,但这好事者的奉献行为却分明划分出了阶级——废物的阶级。他们首先根据每个废物生前的影响力进行筛选、辨别,然后在钉上价格标签,然后再标注上历史意义,最好再和道德伦理挂上钩,如此,这等高尚的废物被他们消化后,他们也从精神到肉体变的丰盈起来。
从这点看来,我的类比或比拟是错误的。好事者绝非屎可螂可比,好事者应比屎克螂“高尚”屎克螂的欲望是建立在生存需求上的,是纯粹的利己主义;好事者的欲望则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其行为所引申的美丽事件举不胜举。不要狭隘的认为这是饱暖之后,建立在贪婪上的掠夺,不要认为这是压榨死人,这是一种存在主义价值逻辑的合理,或必然。
记得前些年有个歌手一度火爆大江南北。原因是她唱了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歌中告诫大家要常回家陪陪父母,多尽孝道。简言之珍惜天论之情,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之人间至痛。一时间,人手拎一个大礼包“情意”浓浓。
此后,但凡看见做出给亲人大摆排场送殡、请人哭丧等孝道之极事,我就暗暗骂一声:“装tm什么呢?”人都死了,再装死人也是看不见的,一顿折腾无非是博得别人喊几声孝子,自己图个心安,顺便发个横财,自负于一石三鸟。更有甚者,则可着喜丧的机会,将其“奉献”死劲的喝回来。以上种种可谓人性劣根卑劣之极致。如此,时间一久,凡人死必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儿了。
这是一个无法定性、定名的时代,林林总总的存在形态早就让人花了眼、乱了心,没有了大脑、断了尾椎。但这个文明时代却有太多事情彻头彻尾的见证了荀子“人性本恶”的之论断,让那些心存善念之幼小,最终湮灭在这些以“恶”存在为美德的是非颠倒的轮回中,祸人害己!善?善是什么?如今这“善”也仅仅就是被动之后的无奈。而这世道似乎也就是这样,但凡事或情,只要和利益联系起来,形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也就变的不像人,鬼也不像鬼
国人对死后的天堂或地狱是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的,但对于长生却契而不舍,坚挺的很。活着享受人间无数富贵荣华,实在不得已,还得把荣华春梦带进坟墓,算是了事。红楼梦里疯道人唱的“好了歌”将芸芸众生的浮华百态早已总结了个全面。试想:若是哪儿位主儿泉下有知,闻其后事被其有亲无亲的孝子贤孙们操办的如此之风光,他保不准会兴冲冲的跑到他阎大哥那里,嘶嚎着请求:“让我再死一次吧?”
后记——回头想想,火葬真是英明的举措啊。若非火葬,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百年之后被人亲密接触呢!
200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