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重生之宋武大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然可以把火炮运到关中。我们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就有有愧于我们的祖先。”
他说得一点没错,在一千多年前,秦人就修建了长城这一惊世奇迹。把火炮运过秦岭虽然困难不小,比起修长城来说,就小得太多了,根本就不算一回事。
李隽大拇指一竖,什么话也没说,只说了一个字:“壮!”虽只一个字,却胜过千篇最为华丽的赞誉之词。
得令之后的朱瑞祥马上组织人手开始运炮。当然,李隽知道他们的行动会慢得多,特地把炮兵安排在最后。骑兵和步兵,轻装简从,行军速度要快得多,走在前面就不用说了。
号子声对于干苦力的人来说,特虽有用,号子声一起,炮兵们一齐发力,抬着炮身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一串深印泥中的脚印。
这脚印不仅仅是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毅力的最好证明!
“稳点,稳点。”李隽对八个抬着炮身从身前走过的炮兵们喊道:“坚持就是胜利!一二三,走!”
炮兵们跟着喊道:“一二三,走!”抬着炮身向前行进,喊着号子。
不计其数的号子声响彻在秦岭山中,宋军要征服的不仅仅是蒙古军队,还有数百里天险秦岭。只要他们克服了秦岭天险,他们就当得起第一流军队的称号。
朱瑞祥一身的雪泥尘土,喘着粗气,大步而来,道:“皇上,这里就交给臣吧。臣用人头担保,保准不会误事。”
不用想都知道,他与炮兵们一道抬炮身扛炮架弄得一身的泥,李隽用手给他拍拍肩上的泥土,道:“不是不放心,我是想看看将士们。有了这样的军队,何愁光复大业不能完成。”李隽指着艰难前进和炮兵们,动情地道:“你们将创造一个奇迹!”
正如李隽所言,这支英雄的炮兵真的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冰天雪地里把上千门火炮安全地运到了关中。当然,由于道路的艰险,意外事故在所难免,有不少将士为此付出了生命。
“皇上,你就不要逗留了,柳将军他们在等着你呀。”朱瑞祥很是急切地催促道:“皇上,你快走吧。你要是不能按时赶到,柳将军他们的压力会大得多。”
李隽略有不满地道:“你就催,连呆一会儿就不行。好好好,我这就走,免得碍你的事。”对段干木道:“我们走吧。再不走,有人不开心喽。”
“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朱瑞祥连分辩。
“一二三,走。”李隽挥着左手,喊了一声号子,牵着白马就要上路了。
段干木马上阻止道:“皇上,你还是上马吧。”
“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路这么滑,骑在马上不安全,还是走吧。”李隽笑着拒绝了段干木的劝说,道:“你不用把东西背在背上了,放在马上吧,让白马驮着,你也轻松下。”
翻越秦岭,征途数百里,很难找到补给,生活用品自是要准备充分,段干木义无反顾地当起了脚夫,把吃的用的背在背上,李隽知道他很辛苦,才有此一说。
“皇上,臣不累。”段干木跳了两下,道:“皇上,你看,臣很轻松。”
李隽拉住他,道:“你就别逞能了,这才刚刚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来,放上来吧。”段干木知道李隽一旦决定了就不会改变,只得把东西放在白马上。
李隽叫其他的侍卫把东西放在马上驮着,牵着白马开始了向关中进军的征程。
李隽和段干木他们说着笑话,讲些故事,给将士们鼓鼓劲,没怎样就走到半山腰,低头一望,只见在山道上前进的宋军不知道有多少,蜿蜒曲折,好象一条长龙。抬头一望,山峰上云封雾锁,不知道有多高,雪花扑面而来,打在脸上,给人以清凉之感。
对于秦岭,李隽觉得格外亲切,因为他是陕西茂陵人,过了秦岭,就快到家了,胸中涌起游子归故乡的亲切感。
游子归故乡是非常美妙的事情,让人激动难已。对于李隽来说,就更难得了,他这个八百年后的人来到古代世界,即将回到古代的家乡,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经历,一想到即将回家,这种激动就更加难捺,轻轻哼着一首自小就唱惯了的民谣“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窖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地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李隽本是陕西人,喜欢陕北民歌,这首民歌自小唱熟了,在此心情激荡之际唱起来就格外富有感染力,段干木和一众侍卫气喘嘘嘘地跟在李隽身后,听了李隽的歌声跟着哼唱起来。他们先是哼唱,到后来放声高歌,一时间,山道传来雄浑的陕北民歌。
苦与不苦只是一种感觉问题,当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不会觉得累。段干木他们唱着歌赶路,注意力转移了,走起路来也快得多了。
正想着回家的李隽也没有注意到这事,直到一口气上到山顶才道:“这路也不难嘛。”
他的说法立即得到段干木他们的赞同,道:“对呀。真的一点不累,唱歌也能提神,走路也不累,真是怪事。”
“你说什么?唱歌,你们唱什么歌了?”李隽还没有反应过来,非常惊奇地问道。
段干木笑道:“皇上,你这是怎么了?你不是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吗?”拉开嗓子唱起来,准备亮一嗓子:“大风从坡上刮过……”
一道灵光从心里闪过,李隽想到一事,道:“太好了。干木,你去找些人来,要嗓子粗,会唱会跳的人来。”
“皇上,我们就唱得不错嘛。”段干木毛遂自荐了,道:“皇上,你何必舍近求远呢。”
这些侍卫个个是大嗓门,很符合条件,李隽点头道:“说得也是。来,你们站在一起,我们一起来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预备,唱。”右手向下一划,段干木和一众侍卫放开喉咙开始唱道:“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窖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地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山顶上飘来黄土高坡的美妙歌声,一开始将士们很是好奇,惊奇地望着山顶。黄土高坡是一首为人喜爱的民歌,很是动听,到后来将士们也跟着唱起来。听到歌声的将士们不断加入“合唱队”,唱歌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一时间,整个秦岭山中,只要有宋军的地方都在高唱黄土高坡。
唱得最为奇特的当然要数朱瑞祥的炮兵了,他们的唱法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一二三,走!大风从坡上刮过,一二三,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一二三,走!”
唱一句,喊一嗓子号子,把一首原本动听的黄土高坡唱得不成样子,不过,他们却从中得到新的乐趣,精神振奋,抬起炮身,扛起炮架轻松多了。唱到轻松处,还可以小跑着上山,仿佛上千斤重的炮身不再沉重,和四两棉花差不多。
朱熹论歌咏,认为诗歌是心声的凝结,情到之时自然而发,具有震奋心神的神奇作用。朱老夫子德行有亏,理学很是害人,对诗歌的见解很是独到,让人不得不服。将士们歌唱得越响亮,精神越振奋,走起路来也就更加轻松,秦岭也不难征服。
李隽想到的是管仲在逃跑途中作《黄鹄》的故事。管仲在政争中失败,给鲁国囚禁。齐桓公采纳鲍叔牙之议,决定拜管仲为相,首先就得把管仲从鲁国弄回国,就以射钩之事为由头,说要亲手砍下管仲的人头。
射钩之事是管仲在政争中用箭射杀齐桓公一事,管仲本是妙手,善射之人,一箭射中了齐桓公身上的钩、,齐桓公咬破舌头吐出一口鲜血装着给射中了,骗过管仲。
齐桓公以这事为由头,谁都会相信,鲁公信以为真,真的把管仲交给齐国。
管仲知道鲁公必然后悔,会派人来追杀他,才在囚车里作《黄鹄》之歌,教押送他的齐兵唱歌。这些兵卒一门心思唱歌去了,走路也轻松了,一天走两天的路程。等鲁公反悔,派兵来追杀管仲时,他早就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拜管仲为相,齐桓公称霸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李隽仿效管仲故事,这一教唱歌,宋军的行军时间还有不大为缩短的道理。
然可以把火炮运到关中。我们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就有有愧于我们的祖先。”
他说得一点没错,在一千多年前,秦人就修建了长城这一惊世奇迹。把火炮运过秦岭虽然困难不小,比起修长城来说,就小得太多了,根本就不算一回事。
李隽大拇指一竖,什么话也没说,只说了一个字:“壮!”虽只一个字,却胜过千篇最为华丽的赞誉之词。
得令之后的朱瑞祥马上组织人手开始运炮。当然,李隽知道他们的行动会慢得多,特地把炮兵安排在最后。骑兵和步兵,轻装简从,行军速度要快得多,走在前面就不用说了。
号子声对于干苦力的人来说,特虽有用,号子声一起,炮兵们一齐发力,抬着炮身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一串深印泥中的脚印。
这脚印不仅仅是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毅力的最好证明!
“稳点,稳点。”李隽对八个抬着炮身从身前走过的炮兵们喊道:“坚持就是胜利!一二三,走!”
炮兵们跟着喊道:“一二三,走!”抬着炮身向前行进,喊着号子。
不计其数的号子声响彻在秦岭山中,宋军要征服的不仅仅是蒙古军队,还有数百里天险秦岭。只要他们克服了秦岭天险,他们就当得起第一流军队的称号。
朱瑞祥一身的雪泥尘土,喘着粗气,大步而来,道:“皇上,这里就交给臣吧。臣用人头担保,保准不会误事。”
不用想都知道,他与炮兵们一道抬炮身扛炮架弄得一身的泥,李隽用手给他拍拍肩上的泥土,道:“不是不放心,我是想看看将士们。有了这样的军队,何愁光复大业不能完成。”李隽指着艰难前进和炮兵们,动情地道:“你们将创造一个奇迹!”
正如李隽所言,这支英雄的炮兵真的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冰天雪地里把上千门火炮安全地运到了关中。当然,由于道路的艰险,意外事故在所难免,有不少将士为此付出了生命。
“皇上,你就不要逗留了,柳将军他们在等着你呀。”朱瑞祥很是急切地催促道:“皇上,你快走吧。你要是不能按时赶到,柳将军他们的压力会大得多。”
李隽略有不满地道:“你就催,连呆一会儿就不行。好好好,我这就走,免得碍你的事。”对段干木道:“我们走吧。再不走,有人不开心喽。”
“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朱瑞祥连分辩。
“一二三,走。”李隽挥着左手,喊了一声号子,牵着白马就要上路了。
段干木马上阻止道:“皇上,你还是上马吧。”
“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路这么滑,骑在马上不安全,还是走吧。”李隽笑着拒绝了段干木的劝说,道:“你不用把东西背在背上了,放在马上吧,让白马驮着,你也轻松下。”
翻越秦岭,征途数百里,很难找到补给,生活用品自是要准备充分,段干木义无反顾地当起了脚夫,把吃的用的背在背上,李隽知道他很辛苦,才有此一说。
“皇上,臣不累。”段干木跳了两下,道:“皇上,你看,臣很轻松。”
李隽拉住他,道:“你就别逞能了,这才刚刚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来,放上来吧。”段干木知道李隽一旦决定了就不会改变,只得把东西放在白马上。
李隽叫其他的侍卫把东西放在马上驮着,牵着白马开始了向关中进军的征程。
李隽和段干木他们说着笑话,讲些故事,给将士们鼓鼓劲,没怎样就走到半山腰,低头一望,只见在山道上前进的宋军不知道有多少,蜿蜒曲折,好象一条长龙。抬头一望,山峰上云封雾锁,不知道有多高,雪花扑面而来,打在脸上,给人以清凉之感。
对于秦岭,李隽觉得格外亲切,因为他是陕西茂陵人,过了秦岭,就快到家了,胸中涌起游子归故乡的亲切感。
游子归故乡是非常美妙的事情,让人激动难已。对于李隽来说,就更难得了,他这个八百年后的人来到古代世界,即将回到古代的家乡,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经历,一想到即将回家,这种激动就更加难捺,轻轻哼着一首自小就唱惯了的民谣“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窖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地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李隽本是陕西人,喜欢陕北民歌,这首民歌自小唱熟了,在此心情激荡之际唱起来就格外富有感染力,段干木和一众侍卫气喘嘘嘘地跟在李隽身后,听了李隽的歌声跟着哼唱起来。他们先是哼唱,到后来放声高歌,一时间,山道传来雄浑的陕北民歌。
苦与不苦只是一种感觉问题,当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不会觉得累。段干木他们唱着歌赶路,注意力转移了,走起路来也快得多了。
正想着回家的李隽也没有注意到这事,直到一口气上到山顶才道:“这路也不难嘛。”
他的说法立即得到段干木他们的赞同,道:“对呀。真的一点不累,唱歌也能提神,走路也不累,真是怪事。”
“你说什么?唱歌,你们唱什么歌了?”李隽还没有反应过来,非常惊奇地问道。
段干木笑道:“皇上,你这是怎么了?你不是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吗?”拉开嗓子唱起来,准备亮一嗓子:“大风从坡上刮过……”
一道灵光从心里闪过,李隽想到一事,道:“太好了。干木,你去找些人来,要嗓子粗,会唱会跳的人来。”
“皇上,我们就唱得不错嘛。”段干木毛遂自荐了,道:“皇上,你何必舍近求远呢。”
这些侍卫个个是大嗓门,很符合条件,李隽点头道:“说得也是。来,你们站在一起,我们一起来唱。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预备,唱。”右手向下一划,段干木和一众侍卫放开喉咙开始唱道:“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窖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地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山顶上飘来黄土高坡的美妙歌声,一开始将士们很是好奇,惊奇地望着山顶。黄土高坡是一首为人喜爱的民歌,很是动听,到后来将士们也跟着唱起来。听到歌声的将士们不断加入“合唱队”,唱歌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一时间,整个秦岭山中,只要有宋军的地方都在高唱黄土高坡。
唱得最为奇特的当然要数朱瑞祥的炮兵了,他们的唱法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一二三,走!大风从坡上刮过,一二三,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一二三,走!”
唱一句,喊一嗓子号子,把一首原本动听的黄土高坡唱得不成样子,不过,他们却从中得到新的乐趣,精神振奋,抬起炮身,扛起炮架轻松多了。唱到轻松处,还可以小跑着上山,仿佛上千斤重的炮身不再沉重,和四两棉花差不多。
朱熹论歌咏,认为诗歌是心声的凝结,情到之时自然而发,具有震奋心神的神奇作用。朱老夫子德行有亏,理学很是害人,对诗歌的见解很是独到,让人不得不服。将士们歌唱得越响亮,精神越振奋,走起路来也就更加轻松,秦岭也不难征服。
李隽想到的是管仲在逃跑途中作《黄鹄》的故事。管仲在政争中失败,给鲁国囚禁。齐桓公采纳鲍叔牙之议,决定拜管仲为相,首先就得把管仲从鲁国弄回国,就以射钩之事为由头,说要亲手砍下管仲的人头。
射钩之事是管仲在政争中用箭射杀齐桓公一事,管仲本是妙手,善射之人,一箭射中了齐桓公身上的钩、,齐桓公咬破舌头吐出一口鲜血装着给射中了,骗过管仲。
齐桓公以这事为由头,谁都会相信,鲁公信以为真,真的把管仲交给齐国。
管仲知道鲁公必然后悔,会派人来追杀他,才在囚车里作《黄鹄》之歌,教押送他的齐兵唱歌。这些兵卒一门心思唱歌去了,走路也轻松了,一天走两天的路程。等鲁公反悔,派兵来追杀管仲时,他早就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拜管仲为相,齐桓公称霸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李隽仿效管仲故事,这一教唱歌,宋军的行军时间还有不大为缩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