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回到过去当先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沿着渭水向西大约十多里的路程,有个柳河村,约有二百余户人家。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说,大约一百多年前,历时三百四十二年的离阳王朝气数耗尽,轰然倒塌,诸侯潘王逐鹿中原,吐蕃、匈奴等国蚕食边境,诸如高丽、交趾、扶桑等属国也纷纷宣布独立,整个离阳境内生灵涂炭,到处充斥着战火硝烟,经过十余年的战乱,最后被农家出身的太祖钱元贞夺得了天下,定国大乾,又经太宗传到如今高宗钱亨,已有一百一十六余年。
当年柳河村的先辈们为了逃避战乱、瘟疫,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待得太祖定国之后,见此处水土丰茂,气候合宜,于是便定居了下来。因为自太祖以来,举国施行保境安民,止战养息的国策,不过七八年的光景,柳河村便已安定下来。
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村子内外遍植杨柳,每逢夏季,翠柳蝉鸣,又靠着渭水,此处便成为了渭城的老爷们避暑的地方,而这,也是村子名称的由来。因为紧靠着渭城,后又经村中族老百余年的经营,柳河村俨然成为了渭城的菜园子,后花园,所以村内各家各户过的也算丰润,特别是前些年,柳河村竟然出了个秀才,这让柳河村在附近诸村中显得特别,毕竟是出过秀才的村子,而现任族长周康贤便是其孙,只是虽自小随父读书,却未中功名。
此时正值正未时一刻,也就是下午一点十五分,正是当前时节一天中最暖的时候,茅草屋檐下那一排排粗如儿臂的冰溜子正“啪嗒啪嗒”地往下滴水,宛如断线的珠子,在地面上打出一道小小的水沟,然后汇集成流,流开了去,而且地面冻土融化,村子里里外外除了铺着石板的主路,俱是泥泞不堪,竟是没有一处容脚的地方。
大伙儿用了午饭,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块,或靠着柴垛眯眼打瞌,或围着石墩树桩拉家常讲笑话,小孩子则是举着竹竿去戳屋檐下的冰溜子,然后拿着当冰棍吃,有些父母见到说不得就是一顿臭揍。而在村子中央祠堂里,则隐隐约约传来一些声音,时大时小,似乎就某一个问题没能达成一致——一场谈话正在进行。
“……先辈们背离乡井,几经流离,好容易觅得此地,定居下来,又经百年经营,方才有的我们的今天,为的是什么?”
厅内一阵沉默,周康贤环顾一圈,接着道:“为的是让我们活得好些!那么这个好到底要好到什么程度?当年先辈们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当时活得好些就是不挨饿、不受冻。可如今呢?还仅仅是吃饱穿暖么?仅仅是围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打转就行了么?”
说到此处,想着先前厅内在坐之人的言语,周康贤有些动气,但脸上依然存着些儒雅气,看了看厅内依然闷声不语的各堂族老,他拄着拐杖站了起来,指了一圈,很有些怒其不争的问道,不过最终还是温声道:“你们啊,眼光要放得长远些。我年岁长你们一些,兼且自幼随父读书习字,所以不管在学问上读书上,自认比你们站的高些。”说到这里,周康贤缓缓坐下,继续道:“这些年陛下英明,福泽百姓,我们也吃的饱,穿得暖,年年都有些余钱余粮,现在只是让各堂各房中拿些钱才出来,将这村学办了,可你们却支支吾吾,不情不愿,似乎我想怎样似的。可你们要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行将就木,不为别的,为的是儿孙们个个读的了书罢了,即便不中功名,可识得了字,算得了数,将来他们行于世间,也能多些依仗,那是我们即便九泉之下,也可将这心放的宽些。”
周康贤叹了口气,想着自己一生未获功名,接着道:“要说私心,我有一点,就是希望儿孙们能取个功名,可这也是大家福事。再者,儿孙们的福分,谁又能说的准,即便有一个成才的,那便可保这柳河村百年!可是你们……你们就是要死守着那些黄白之物,只在这方圆不过十里的地界打转!真是……真是出息的很!”
说罢一拄拐杖,又站了起来,而厅内族老们则个个面露愧色,心中愧疚,终究是读过书的,眼光见识自然不是他们可比,于是厅内诸位便站起来围在一起“嗡嗡嗡”的再次讨论起来,而周康贤看着他们,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
试问谁不想取得功名?谁又想终生在这方圆十多里的地界打转?锦衣还乡,出人头地,哪个都想。于是最终讨论的结果是——这村学,办了!
事情一但确定下来,做起来就很快了,不过三五日,渭城教育司的批文便发了下来,各家各户也都交了份子钱,即便个别不情愿的也抵不住大势,毕竟这事惠及全村的大事。
柳河村经过百年经营,诸姓各堂间分工明确,办事效率极高,笔墨书籍等物的采购事宜也早已安排妥当,而村学的选址经过商议也定了下来——就在村子东北靠近渭水支流处一处桃林里。选址既定,便去渭城请了建筑师设计图纸,等着开工。
月... -->>
沿着渭水向西大约十多里的路程,有个柳河村,约有二百余户人家。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说,大约一百多年前,历时三百四十二年的离阳王朝气数耗尽,轰然倒塌,诸侯潘王逐鹿中原,吐蕃、匈奴等国蚕食边境,诸如高丽、交趾、扶桑等属国也纷纷宣布独立,整个离阳境内生灵涂炭,到处充斥着战火硝烟,经过十余年的战乱,最后被农家出身的太祖钱元贞夺得了天下,定国大乾,又经太宗传到如今高宗钱亨,已有一百一十六余年。
当年柳河村的先辈们为了逃避战乱、瘟疫,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待得太祖定国之后,见此处水土丰茂,气候合宜,于是便定居了下来。因为自太祖以来,举国施行保境安民,止战养息的国策,不过七八年的光景,柳河村便已安定下来。
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村子内外遍植杨柳,每逢夏季,翠柳蝉鸣,又靠着渭水,此处便成为了渭城的老爷们避暑的地方,而这,也是村子名称的由来。因为紧靠着渭城,后又经村中族老百余年的经营,柳河村俨然成为了渭城的菜园子,后花园,所以村内各家各户过的也算丰润,特别是前些年,柳河村竟然出了个秀才,这让柳河村在附近诸村中显得特别,毕竟是出过秀才的村子,而现任族长周康贤便是其孙,只是虽自小随父读书,却未中功名。
此时正值正未时一刻,也就是下午一点十五分,正是当前时节一天中最暖的时候,茅草屋檐下那一排排粗如儿臂的冰溜子正“啪嗒啪嗒”地往下滴水,宛如断线的珠子,在地面上打出一道小小的水沟,然后汇集成流,流开了去,而且地面冻土融化,村子里里外外除了铺着石板的主路,俱是泥泞不堪,竟是没有一处容脚的地方。
大伙儿用了午饭,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块,或靠着柴垛眯眼打瞌,或围着石墩树桩拉家常讲笑话,小孩子则是举着竹竿去戳屋檐下的冰溜子,然后拿着当冰棍吃,有些父母见到说不得就是一顿臭揍。而在村子中央祠堂里,则隐隐约约传来一些声音,时大时小,似乎就某一个问题没能达成一致——一场谈话正在进行。
“……先辈们背离乡井,几经流离,好容易觅得此地,定居下来,又经百年经营,方才有的我们的今天,为的是什么?”
厅内一阵沉默,周康贤环顾一圈,接着道:“为的是让我们活得好些!那么这个好到底要好到什么程度?当年先辈们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当时活得好些就是不挨饿、不受冻。可如今呢?还仅仅是吃饱穿暖么?仅仅是围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打转就行了么?”
说到此处,想着先前厅内在坐之人的言语,周康贤有些动气,但脸上依然存着些儒雅气,看了看厅内依然闷声不语的各堂族老,他拄着拐杖站了起来,指了一圈,很有些怒其不争的问道,不过最终还是温声道:“你们啊,眼光要放得长远些。我年岁长你们一些,兼且自幼随父读书习字,所以不管在学问上读书上,自认比你们站的高些。”说到这里,周康贤缓缓坐下,继续道:“这些年陛下英明,福泽百姓,我们也吃的饱,穿得暖,年年都有些余钱余粮,现在只是让各堂各房中拿些钱才出来,将这村学办了,可你们却支支吾吾,不情不愿,似乎我想怎样似的。可你们要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行将就木,不为别的,为的是儿孙们个个读的了书罢了,即便不中功名,可识得了字,算得了数,将来他们行于世间,也能多些依仗,那是我们即便九泉之下,也可将这心放的宽些。”
周康贤叹了口气,想着自己一生未获功名,接着道:“要说私心,我有一点,就是希望儿孙们能取个功名,可这也是大家福事。再者,儿孙们的福分,谁又能说的准,即便有一个成才的,那便可保这柳河村百年!可是你们……你们就是要死守着那些黄白之物,只在这方圆不过十里的地界打转!真是……真是出息的很!”
说罢一拄拐杖,又站了起来,而厅内族老们则个个面露愧色,心中愧疚,终究是读过书的,眼光见识自然不是他们可比,于是厅内诸位便站起来围在一起“嗡嗡嗡”的再次讨论起来,而周康贤看着他们,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
试问谁不想取得功名?谁又想终生在这方圆十多里的地界打转?锦衣还乡,出人头地,哪个都想。于是最终讨论的结果是——这村学,办了!
事情一但确定下来,做起来就很快了,不过三五日,渭城教育司的批文便发了下来,各家各户也都交了份子钱,即便个别不情愿的也抵不住大势,毕竟这事惠及全村的大事。
柳河村经过百年经营,诸姓各堂间分工明确,办事效率极高,笔墨书籍等物的采购事宜也早已安排妥当,而村学的选址经过商议也定了下来——就在村子东北靠近渭水支流处一处桃林里。选址既定,便去渭城请了建筑师设计图纸,等着开工。
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