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守寡失败以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校阅惊变
此次阅兵,在军中的正式名称为“大军校阅”,“校”隐含审视之意,审视之人……自不必问,乃是当今天子。
原本军中将领似安国公宋远恒对此是有疑虑的,陛下行踪,关乎安危,何等机要,更何况是在亭州这百战之地,这般大喇喇地公布陛下阅兵,若引来北狄觊觎……刀兵无眼,若真有什么万一,谁能兜得住?
景耀帝却是力排众议,他得位虽未历经太多风波,却也不是那种太平天子,他幼年时期,国家远未安定,上皇还数次亲征,对兵事、对北狄着实不惧。
“朕亲至边关,便是要激励三军将士奋勇杀敌,若连朕亲至之事都要藏藏揶揶,如何能振奋士气?”景耀帝的理由是充足的。
安国公犹自神情凝重,还想再劝,景耀帝却是一拍他的臂膀道:“国公在此,”景耀帝视线一扫诸将:“诸位将军在此,我大魏数十万精锐在此……尔等是我大魏最勇猛的英豪,北狄若敢为朕而来,便叫他们有来无回!”
景耀帝这番话一出口,身为三军统帅,安国公立时敏锐觉察到了周遭将领从神情到气势都猛然一振,一时间,他那番劝阻便只得咽了回去,苦笑间,却又不得不承认,陛下此行,对于整合边军、激励士气确是有莫大作用。
然后,宋远恒神情一肃,右拳一击胸膛:“臣等誓死护佑陛下!必叫北狄有来无回!”
众将齐齐起身:“臣等誓死护佑陛下!必叫北狄有来无回!”
大魏阖军上下俱是知道了陛下要亲自校阅他们之事,要知道,这个时代,人人俱相信君权天授,皇帝便是上苍之子,更何况,大魏自定鼎以来,相较于北狄治下民不聊生的惨状,轻徭薄赋,大部分地方的百姓虽难逃世家佃户之类的命运,可起码也是有口饭吃能活得下去,不比前朝动辄丧命,中原百姓极易知足……将士也是自百姓而来,故而对于当今天子,军中风闻还是不错的。
更兼那一日景耀帝激励军中,“北狄若敢为朕而来,便叫他们有来无回”的话借着诸将之口实是传遍军中上下,一时之间,军中斗志昂扬,将士们皆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在天子面前一展威武。
亭州当前的大魏军中,其实成分颇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军,直接由魏京而来,主要为安国公宋远恒的嫡系,三载前边关战事不顺,便由魏京抽调而来。
还有一部分乃是边军,乃是戍守亭州边关的部队,这一部分军士,主要是由全国抽调的服役壮丁组成,将领成分亦是复杂。
再有就是当地豪强所统帅的族兵,最是驳杂,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十数支是有的。
还有一部分是左卫军,乃是此次护卫景耀帝自魏京而来,由韩铮统率。
这一次阅兵,便需要四方人马无间配合,故而极多筹备之处,景耀帝与安国公的忙碌,并非是对封书海的推脱之辞。
紧锣密鼓的筹备中,阅兵之日很快到来,校阅之地,便选在亭州城外的一处瓮城。
这一日清晨,天高气爽,澄蓝的天际,晨风逐着稀疏的流云,朝阳燃起一片云霞,整个亭州城全部戒严,州城方圆数十里,早已经被日前驻扎在此大军牢牢防控。
晨光中,地面轰隆隆传来震荡之声,一排排红缨银甲、白马飒沓,整齐划一的铁蹄踏碎亭州城中的大道,城中无数麻木的消瘦百姓看到这样生平未见的景象,也不由呆呆失神,直到惊雷过去,亭州城才平静下来,岳欣然也是此时方才出门。
封书海身为亭州州牧,有幸也随着景耀帝一道,被护在银甲白马的左卫军中,往瓮城而去,他视线朝左右看去,只见从亭州城外到瓮城的短短路上,视线所及之处,铁甲如山,长枪如林,将士们的欢呼直上碧霄,响遏行云。
即使身为文臣,从来没有真正金戈铁马地厮杀过,但感受着耳畔的山呼海啸,身下铁蹄踏出的轰隆隆巨响,仿佛立时便有踏碎河山的无上勇气,谁能不热血沸腾?
左卫军所过之后,中军便如一面扇子,阵型丝毫不乱收拢断后,将后方牢牢护卫,丝毫不留任何可乘之隙,封书海心下不由暗赞,安国公真乃当世名将。
安国公已是这般,真不知当初的成国公该何等风采。
直到瓮城之下,韩铮率先领队登城,前后检视无碍,他略一挥手,左卫军便有一队出列,迅速下马,跑动着散开,五步一岗,十步一卫,将整个瓮城上上下下每一个角落牢牢把守。
韩铮亲自前来回禀一切已经就绪,景耀帝这才下马登城,随侍的通事郎、亭州州牧封书海等一干文臣,负责军中后勤的一干军中将官,不必亲自上马参加军事演练的其余将领,皆是随在景耀帝身后一并登城。
朝阳刺穿云层,洒下道道金色光芒,瓮城上竖起象征大魏正统的明黄色的大纛,瓮城四角,赤青白黑四色军旗分别同时打出了旗语,瓮城之下,中军将校口中向各自统领之部传递旗语、最底层的校官收到旗语,口中发出呼喝之声。
在瓮城上看下去,便见四周茫茫军海中,仿佛突然多出东南西北四个笔直的棱角,整齐的移动中,将瓮城正下方空出一片空地,随着长枪齐齐扎进地面,中军将瓮城方圆数里悉数包围,而亭州当地的戍军与各方豪强的族兵更将视野范围内的更远处全部填满。
这样的阵仗之下,莫说敌军,就是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瓮城上旗语再次变幻,正东方位,早就准备好的安国公一身重甲亲驰至瓮城正下方,他勒马,正要下马说话,却听瓮城之上的景耀帝开口道:“国公将胄在身,既在军中,便从军礼,不必下马。”
安国公一顿,就是周遭将领也是心中一动,深感于陛下对军人的看重。
安国公在马上顿首:“臣宋远恒谢过陛下隆恩!”
然后,这位已过四旬、鬓染霜华的名将视线扫过三军,威严的声音才庄重道:“诸军听令!”
四面八方的军士同时应道:“在!”
安国公又在马上郑重行了一个军礼:“恭请陛下校阅三军!”
甲胄摩擦声响成一声,却压不住那声振四野的山呼海啸:“恭请陛下校阅三军!”“恭请陛下校阅三军!”“恭请陛下校阅三军!”
瓮城上,亦是一身甲胄的景耀帝庄严抬臂,四野呼喊刹那安静,他方才肃声道:“准。”
安国公再次一礼领命,这才勒马转身宣布:“校阅开始!”
随后,安国公亦驰马至瓮城之下,登城而上,与景耀帝一道在城头开始观看演练。
此次校阅,其实参与的部队主要有四支,中军与亭州当地戍军、世家豪强的族兵。
这四支部队,要说装备之精良,当然首推左卫军,毕竟是天子近卫,所有将士皆是良家子,甚至将校中多为世家子弟,不论是军士素质,还是一身装备,其军容之盛,平常军队难以望其项背。
可要说气势之锐,却要看安国公所率中军,人数最多,有十余万人,且南征北战,经验丰富,见过血杀过敌,所有装备又由大魏朝廷统一采制,不似禁军还要考虑什么形象门面,中军身上,皆是杀人之物,换个说法,就是如果只看中军的马儿,虽然不若左卫军中那般神骏,可是那种战马的淡定,绝非膘肥身健能够弥补。
统属最驳杂的,便是当地世家豪强的族兵,十来个世族,各有各的旗帜与打扮,军阵大小与军容强弱也是相差各异。实也难怪,原本这些族兵不过是当地豪强世家的部曲,因为北狄入侵三载,亭州特许他们为自保而仓促成兵,因为世族底蕴、财力相差悬殊,有没有储备相应的将领、能不能自部曲中选拔出健卒、有没有钱财供应军备……这些条件堆出来就是族兵最后的综合素质。
至于精神面貌最是萎靡的,便是亭州戍军,实在也怪不得他们,被北狄来来回回反复蹂躏的最多也是他们。身为边卒,遇上战事实是最惨之事,按照大魏律,如无战事,边卒乃是两年一轮,两年一到便该回家与亲人团圆,但因为北狄这场战事绵延,不得不一直在此。而且边卒的待遇如何能与中军相提并论,爷不疼娘不爱,口粮军备缺斤少两不是时有发生,而是曰曰都有。北狄打来打去,别的军队来来去去,就只有他们,反正必得在原地扛着。
而这一次阅兵的顺序,却是反过来,亭州戍军最先、世族族兵其次,中军再次,最后是左卫军。
说实话,宋远恒早就知道亭州戍军的情形,故而下令他们不必上马演练,以步卒军阵上就行,可是看到他们居然连像样的甲胄都拼不整齐,那补丁一般辣眼的阵容……先时这些老兵油子绝未向他报备!
宋远恒心中难掩恚怒,他当然知道那些老兵油子的想法,无非就是觉得会哭的娃娃有奶吃,想在陛下面前哭哭穷,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情形!一时间,宋远恒已经动了杀意。
有个亭州戍军在打斗中一个不慎,居然还掉落了手中长戈,他引得世族军阵中发出轰然大笑,宋远恒压下心中怒意,不动声色向景耀帝看去,却见陛下面上一片平静,瞧不出半分喜怒,便收回了视线,只专心观看接下来一家家世族族兵的登场,不时向景耀帝介绍一二。
岳欣然... -->>
校阅惊变
此次阅兵,在军中的正式名称为“大军校阅”,“校”隐含审视之意,审视之人……自不必问,乃是当今天子。
原本军中将领似安国公宋远恒对此是有疑虑的,陛下行踪,关乎安危,何等机要,更何况是在亭州这百战之地,这般大喇喇地公布陛下阅兵,若引来北狄觊觎……刀兵无眼,若真有什么万一,谁能兜得住?
景耀帝却是力排众议,他得位虽未历经太多风波,却也不是那种太平天子,他幼年时期,国家远未安定,上皇还数次亲征,对兵事、对北狄着实不惧。
“朕亲至边关,便是要激励三军将士奋勇杀敌,若连朕亲至之事都要藏藏揶揶,如何能振奋士气?”景耀帝的理由是充足的。
安国公犹自神情凝重,还想再劝,景耀帝却是一拍他的臂膀道:“国公在此,”景耀帝视线一扫诸将:“诸位将军在此,我大魏数十万精锐在此……尔等是我大魏最勇猛的英豪,北狄若敢为朕而来,便叫他们有来无回!”
景耀帝这番话一出口,身为三军统帅,安国公立时敏锐觉察到了周遭将领从神情到气势都猛然一振,一时间,他那番劝阻便只得咽了回去,苦笑间,却又不得不承认,陛下此行,对于整合边军、激励士气确是有莫大作用。
然后,宋远恒神情一肃,右拳一击胸膛:“臣等誓死护佑陛下!必叫北狄有来无回!”
众将齐齐起身:“臣等誓死护佑陛下!必叫北狄有来无回!”
大魏阖军上下俱是知道了陛下要亲自校阅他们之事,要知道,这个时代,人人俱相信君权天授,皇帝便是上苍之子,更何况,大魏自定鼎以来,相较于北狄治下民不聊生的惨状,轻徭薄赋,大部分地方的百姓虽难逃世家佃户之类的命运,可起码也是有口饭吃能活得下去,不比前朝动辄丧命,中原百姓极易知足……将士也是自百姓而来,故而对于当今天子,军中风闻还是不错的。
更兼那一日景耀帝激励军中,“北狄若敢为朕而来,便叫他们有来无回”的话借着诸将之口实是传遍军中上下,一时之间,军中斗志昂扬,将士们皆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在天子面前一展威武。
亭州当前的大魏军中,其实成分颇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军,直接由魏京而来,主要为安国公宋远恒的嫡系,三载前边关战事不顺,便由魏京抽调而来。
还有一部分乃是边军,乃是戍守亭州边关的部队,这一部分军士,主要是由全国抽调的服役壮丁组成,将领成分亦是复杂。
再有就是当地豪强所统帅的族兵,最是驳杂,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十数支是有的。
还有一部分是左卫军,乃是此次护卫景耀帝自魏京而来,由韩铮统率。
这一次阅兵,便需要四方人马无间配合,故而极多筹备之处,景耀帝与安国公的忙碌,并非是对封书海的推脱之辞。
紧锣密鼓的筹备中,阅兵之日很快到来,校阅之地,便选在亭州城外的一处瓮城。
这一日清晨,天高气爽,澄蓝的天际,晨风逐着稀疏的流云,朝阳燃起一片云霞,整个亭州城全部戒严,州城方圆数十里,早已经被日前驻扎在此大军牢牢防控。
晨光中,地面轰隆隆传来震荡之声,一排排红缨银甲、白马飒沓,整齐划一的铁蹄踏碎亭州城中的大道,城中无数麻木的消瘦百姓看到这样生平未见的景象,也不由呆呆失神,直到惊雷过去,亭州城才平静下来,岳欣然也是此时方才出门。
封书海身为亭州州牧,有幸也随着景耀帝一道,被护在银甲白马的左卫军中,往瓮城而去,他视线朝左右看去,只见从亭州城外到瓮城的短短路上,视线所及之处,铁甲如山,长枪如林,将士们的欢呼直上碧霄,响遏行云。
即使身为文臣,从来没有真正金戈铁马地厮杀过,但感受着耳畔的山呼海啸,身下铁蹄踏出的轰隆隆巨响,仿佛立时便有踏碎河山的无上勇气,谁能不热血沸腾?
左卫军所过之后,中军便如一面扇子,阵型丝毫不乱收拢断后,将后方牢牢护卫,丝毫不留任何可乘之隙,封书海心下不由暗赞,安国公真乃当世名将。
安国公已是这般,真不知当初的成国公该何等风采。
直到瓮城之下,韩铮率先领队登城,前后检视无碍,他略一挥手,左卫军便有一队出列,迅速下马,跑动着散开,五步一岗,十步一卫,将整个瓮城上上下下每一个角落牢牢把守。
韩铮亲自前来回禀一切已经就绪,景耀帝这才下马登城,随侍的通事郎、亭州州牧封书海等一干文臣,负责军中后勤的一干军中将官,不必亲自上马参加军事演练的其余将领,皆是随在景耀帝身后一并登城。
朝阳刺穿云层,洒下道道金色光芒,瓮城上竖起象征大魏正统的明黄色的大纛,瓮城四角,赤青白黑四色军旗分别同时打出了旗语,瓮城之下,中军将校口中向各自统领之部传递旗语、最底层的校官收到旗语,口中发出呼喝之声。
在瓮城上看下去,便见四周茫茫军海中,仿佛突然多出东南西北四个笔直的棱角,整齐的移动中,将瓮城正下方空出一片空地,随着长枪齐齐扎进地面,中军将瓮城方圆数里悉数包围,而亭州当地的戍军与各方豪强的族兵更将视野范围内的更远处全部填满。
这样的阵仗之下,莫说敌军,就是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瓮城上旗语再次变幻,正东方位,早就准备好的安国公一身重甲亲驰至瓮城正下方,他勒马,正要下马说话,却听瓮城之上的景耀帝开口道:“国公将胄在身,既在军中,便从军礼,不必下马。”
安国公一顿,就是周遭将领也是心中一动,深感于陛下对军人的看重。
安国公在马上顿首:“臣宋远恒谢过陛下隆恩!”
然后,这位已过四旬、鬓染霜华的名将视线扫过三军,威严的声音才庄重道:“诸军听令!”
四面八方的军士同时应道:“在!”
安国公又在马上郑重行了一个军礼:“恭请陛下校阅三军!”
甲胄摩擦声响成一声,却压不住那声振四野的山呼海啸:“恭请陛下校阅三军!”“恭请陛下校阅三军!”“恭请陛下校阅三军!”
瓮城上,亦是一身甲胄的景耀帝庄严抬臂,四野呼喊刹那安静,他方才肃声道:“准。”
安国公再次一礼领命,这才勒马转身宣布:“校阅开始!”
随后,安国公亦驰马至瓮城之下,登城而上,与景耀帝一道在城头开始观看演练。
此次校阅,其实参与的部队主要有四支,中军与亭州当地戍军、世家豪强的族兵。
这四支部队,要说装备之精良,当然首推左卫军,毕竟是天子近卫,所有将士皆是良家子,甚至将校中多为世家子弟,不论是军士素质,还是一身装备,其军容之盛,平常军队难以望其项背。
可要说气势之锐,却要看安国公所率中军,人数最多,有十余万人,且南征北战,经验丰富,见过血杀过敌,所有装备又由大魏朝廷统一采制,不似禁军还要考虑什么形象门面,中军身上,皆是杀人之物,换个说法,就是如果只看中军的马儿,虽然不若左卫军中那般神骏,可是那种战马的淡定,绝非膘肥身健能够弥补。
统属最驳杂的,便是当地世家豪强的族兵,十来个世族,各有各的旗帜与打扮,军阵大小与军容强弱也是相差各异。实也难怪,原本这些族兵不过是当地豪强世家的部曲,因为北狄入侵三载,亭州特许他们为自保而仓促成兵,因为世族底蕴、财力相差悬殊,有没有储备相应的将领、能不能自部曲中选拔出健卒、有没有钱财供应军备……这些条件堆出来就是族兵最后的综合素质。
至于精神面貌最是萎靡的,便是亭州戍军,实在也怪不得他们,被北狄来来回回反复蹂躏的最多也是他们。身为边卒,遇上战事实是最惨之事,按照大魏律,如无战事,边卒乃是两年一轮,两年一到便该回家与亲人团圆,但因为北狄这场战事绵延,不得不一直在此。而且边卒的待遇如何能与中军相提并论,爷不疼娘不爱,口粮军备缺斤少两不是时有发生,而是曰曰都有。北狄打来打去,别的军队来来去去,就只有他们,反正必得在原地扛着。
而这一次阅兵的顺序,却是反过来,亭州戍军最先、世族族兵其次,中军再次,最后是左卫军。
说实话,宋远恒早就知道亭州戍军的情形,故而下令他们不必上马演练,以步卒军阵上就行,可是看到他们居然连像样的甲胄都拼不整齐,那补丁一般辣眼的阵容……先时这些老兵油子绝未向他报备!
宋远恒心中难掩恚怒,他当然知道那些老兵油子的想法,无非就是觉得会哭的娃娃有奶吃,想在陛下面前哭哭穷,可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情形!一时间,宋远恒已经动了杀意。
有个亭州戍军在打斗中一个不慎,居然还掉落了手中长戈,他引得世族军阵中发出轰然大笑,宋远恒压下心中怒意,不动声色向景耀帝看去,却见陛下面上一片平静,瞧不出半分喜怒,便收回了视线,只专心观看接下来一家家世族族兵的登场,不时向景耀帝介绍一二。
岳欣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