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学 www.59wx.cc,大明阁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八虎得势之后,不是大明海内所有官员都像杨廷和、刘健、谢迁等人一样,恨不得弄死他们,相信有很少一部分官员是和刘健等人保持思想高度统一的。
但是大多数人还没有达到这个休养,因为和刘健、谢迁为伍的大多数都已经被八虎干死了,他们不傻,这个时候投靠八虎应该算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是这个道理,于是乎,为了讨好八虎,全国各地官员真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下面贪污受贿,贪完了又送到京师。
不竟如此,各地镇守太监更是各显神通,借着皇庄的名义,投献索取多不胜数,单京畿地区,投献获得的土地就已经从原先的一点几万增加到了二十几万。
为了逃避严重的赋役、徭役,京畿、陕西、山西、甘肃等大部分地区百姓沦为流民。
四月的一日,大理寺接到一份十分不想处理的案件,因为案件的涉事人实在太特殊,一个是周寿,一个是张延龄,张侯爷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品屎都能品出味道的高手。
这周寿也不简单,要说张延龄是当朝太后的弟弟,那这周寿资格比他还要老,这家伙是太皇太后的弟弟。
要说二人的共同点,可能都是废物……皇勋国戚吧?!
其实这件事的过程很简单,但是当陈瑀得知来龙去脉之后,一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在锦衣卫给了陈瑀那一份资料之后,陈瑀觉得乘着这个机会,有必要对此加以整治了。
京畿附近有一块肥沃的田地,本是富商沈兆的田地,这沈兆是京畿有名的豪绅,也是弘治十五年的举人,可偏他的这千余顷的良田却被两位侯爷看上了。
周寿很直接,给了五百两银子,说是要收购沈兆这千余顷良田,我们先不急着说这家伙的举止多么的荒诞,因为张侯爷跟家的滑稽,他只用了二个所谓的美女,便要换人家的千亩良田。
所以相比着张侯爷,周侯爷还是比较有节操的。
沈举人不傻,这事给谁也不会干,于是乎,周寿便央家中府吏直接上门抢夺,并告知这块田地已经经过朝廷同意,赏赐给了自己。
沈兆便让周侯爷拿出证据,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拿个屁的证据?周侯爷恼羞成怒,竟让府上小吏生生的将沈家一百五十余口全部灭门。
张侯爷这两天也在气头上,二话不说,带着家中小吏,亲自撸着袖子找周家府吏干了起来,于是乎,两败俱伤。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竟然闹到大理寺,可笑的事不是因为灭门的事,而是因为这千亩良田究竟该分给谁?
张延龄说这块土地是他先看中的,周寿说这块土地是他先得到的,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件事在京师闹的沸沸扬扬,作为清水衙门的翰林院,这里面的君子们自然而然的也全部知晓了,并且讨论的重点也是这块良田究竟该归于谁!
陈瑀不晓得,为什么这些人总能将事情的本末倒置,明明这件事情的本质是,谁该为那一百五十余口人的性命买单!
大理寺最后给出的处理意见是,这千亩良田归于张侯爷,可笑的是竟然又从其他地方分二千顷良田给周寿。
毕竟是涉及到皇勋宗室,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勋戚,这是一些因军功被封为公、侯、伯,或者是因为椒房之亲获封的勋臣和贵戚。
这些人遍布在大明畿内各地,且数量及其的庞大,国家每年还会为其发放十分肥沃的俸米,不仅仅如此,更加可怕的是,这些家伙还具有世袭制度。
换句话说,只要你投胎投的好,投到了这些人家,那么你后半辈子根本就不需要奋斗,等着每天上街遛狗调戏良家妇女就好了。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一生的目标,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群人在,大明每年供奉这些白痴的粮食能达到数百万石之多!
这些人最起码他们的老子的老子等等还为国家立过军功,可还有另一群人就更加的厉害了,这些人自太祖皇帝就存在,一直祸害到了一两百年后,依然坚挺在大明全国各地。
这种人就是皇室,不是每个皇帝的儿子最后都能成为皇帝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为了藩王。
这些藩王也是很猛的,最勇猛的自然是属朱老四,这家伙竟然... -->>
八虎得势之后,不是大明海内所有官员都像杨廷和、刘健、谢迁等人一样,恨不得弄死他们,相信有很少一部分官员是和刘健等人保持思想高度统一的。
但是大多数人还没有达到这个休养,因为和刘健、谢迁为伍的大多数都已经被八虎干死了,他们不傻,这个时候投靠八虎应该算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是这个道理,于是乎,为了讨好八虎,全国各地官员真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下面贪污受贿,贪完了又送到京师。
不竟如此,各地镇守太监更是各显神通,借着皇庄的名义,投献索取多不胜数,单京畿地区,投献获得的土地就已经从原先的一点几万增加到了二十几万。
为了逃避严重的赋役、徭役,京畿、陕西、山西、甘肃等大部分地区百姓沦为流民。
四月的一日,大理寺接到一份十分不想处理的案件,因为案件的涉事人实在太特殊,一个是周寿,一个是张延龄,张侯爷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品屎都能品出味道的高手。
这周寿也不简单,要说张延龄是当朝太后的弟弟,那这周寿资格比他还要老,这家伙是太皇太后的弟弟。
要说二人的共同点,可能都是废物……皇勋国戚吧?!
其实这件事的过程很简单,但是当陈瑀得知来龙去脉之后,一颗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尤其是在锦衣卫给了陈瑀那一份资料之后,陈瑀觉得乘着这个机会,有必要对此加以整治了。
京畿附近有一块肥沃的田地,本是富商沈兆的田地,这沈兆是京畿有名的豪绅,也是弘治十五年的举人,可偏他的这千余顷的良田却被两位侯爷看上了。
周寿很直接,给了五百两银子,说是要收购沈兆这千余顷良田,我们先不急着说这家伙的举止多么的荒诞,因为张侯爷跟家的滑稽,他只用了二个所谓的美女,便要换人家的千亩良田。
所以相比着张侯爷,周侯爷还是比较有节操的。
沈举人不傻,这事给谁也不会干,于是乎,周寿便央家中府吏直接上门抢夺,并告知这块田地已经经过朝廷同意,赏赐给了自己。
沈兆便让周侯爷拿出证据,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拿个屁的证据?周侯爷恼羞成怒,竟让府上小吏生生的将沈家一百五十余口全部灭门。
张侯爷这两天也在气头上,二话不说,带着家中小吏,亲自撸着袖子找周家府吏干了起来,于是乎,两败俱伤。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竟然闹到大理寺,可笑的事不是因为灭门的事,而是因为这千亩良田究竟该分给谁?
张延龄说这块土地是他先看中的,周寿说这块土地是他先得到的,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件事在京师闹的沸沸扬扬,作为清水衙门的翰林院,这里面的君子们自然而然的也全部知晓了,并且讨论的重点也是这块良田究竟该归于谁!
陈瑀不晓得,为什么这些人总能将事情的本末倒置,明明这件事情的本质是,谁该为那一百五十余口人的性命买单!
大理寺最后给出的处理意见是,这千亩良田归于张侯爷,可笑的是竟然又从其他地方分二千顷良田给周寿。
毕竟是涉及到皇勋宗室,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勋戚,这是一些因军功被封为公、侯、伯,或者是因为椒房之亲获封的勋臣和贵戚。
这些人遍布在大明畿内各地,且数量及其的庞大,国家每年还会为其发放十分肥沃的俸米,不仅仅如此,更加可怕的是,这些家伙还具有世袭制度。
换句话说,只要你投胎投的好,投到了这些人家,那么你后半辈子根本就不需要奋斗,等着每天上街遛狗调戏良家妇女就好了。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一生的目标,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群人在,大明每年供奉这些白痴的粮食能达到数百万石之多!
这些人最起码他们的老子的老子等等还为国家立过军功,可还有另一群人就更加的厉害了,这些人自太祖皇帝就存在,一直祸害到了一两百年后,依然坚挺在大明全国各地。
这种人就是皇室,不是每个皇帝的儿子最后都能成为皇帝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为了藩王。
这些藩王也是很猛的,最勇猛的自然是属朱老四,这家伙竟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